大数据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2023-01-24 21:10黄维元林金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思政融合

黄维元,尉 浩,林金娇

(1.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在信息化时代,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领域。大数据以其全面、客观和动态的教学数据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充分的学情信息,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功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充分的教学数据支撑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方式,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能性和时代性。随着大数据方法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走向深入,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需要更紧密地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于思政课教学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1 从运用到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的新走向

1.1 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飞速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始深入地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国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大数据战略。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作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重点工作,标志着我国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2015年我国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开始部署教育大数据战略[1]。2018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全面利用教育大数据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服务[2]。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受到重视,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教学信息化的方向和要求:“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4]。在此指导思想下,以大数据、智慧教育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地运用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学中。

1.2 从运用到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探索亟待走向深化

大数据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技术,以数据容量大、多样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特点,采用全样本的总体数据,探求诸要素的相关性关系[5]。运用大数据方法,可以从大量、全面和即时的数据中发现事物变化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科学性和实证性支撑。当前大数据信息技术不断深入渗透教育教学领域,引发教育教学活动在方法、理念和内容等方面产生重大变化。有学者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教学范式从经验模仿、计算辅助教学走向数据驱动教学,并把数据驱动教学范式特点概括为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6]。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活动的开展,大数据信息技术提升思政课教学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吸引力等积极促进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一是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上存在兼容性不足的问题,大数据的信息内容具有碎片化、复杂性、多元化等特征,思政课理论内容则具有体系性和系统性。二是要充分运用好大数据这种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有学科障碍,很难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技术和方法[7]。因此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教师主观上对技术存在不信任等抗拒意识,客观上对大数据技术运用不充分、技术工具与课程内容脱节等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探索,推动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关系从初步结合走向深度融合。融合是结合的高级阶段。结合与分化相对,是两种以上的物相互衔接、协调甚至整合在一起,是两个相互分离的存在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并逐渐形成一个有内在关联和逻辑结构的整合体的过程。与结合相比,融合更进一步,是两种以上事物基于相互结合过程产生了相互融入的结果,最终表现为紧密不可分割的状态,呈现出一体化特点。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意味着大数据对思政课教学的作用不再仅仅是工具性和外部性的,而是渗透进思政课教学体系内部,构成思政课教学重要的内在环节和组成部分。只有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大数据对思政课教学所具有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等积极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思维、途径与机制

要实现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从主观意识到客观技术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二者融合的具体机制。

2.1 思政课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也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的新型思维方式。[8]《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已经引发了人的生活、工作和思维等方面的巨大变革[9]。

从大数据视角出发认识思政课教学活动,可以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思维方法——思政课大数据思维。思政课教学大数据思维意识包括教师对思政课教学数据重要性的认知、对收集思政课教学数据的敏锐意识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思维能力。思政课大数据思维重视思政课教学数据的获得和运用,认为思政课教学数据是开展思政课教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组件,认同根据思政课教学数据开展教学活动是思政课教学必要的创新性方法,并自觉使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开展思政课教学活动。

2.2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大数据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经历了从为思政课提供教学工具到创设思政课大数据教学环境,更进一步渗透进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大量、全面和真实的教学数据支撑的过程。大数据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作用不断拓展和深化,从教学外部走向教学内部、从单纯的教学工具走向教学的组成部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结合逐渐走向深度融合。

首先,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活动提供教学工具。

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大数据信息技术首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被采用。从工具价值上看,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和教学数据,不仅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和了解自己学习进度的重要学习工具。

其次,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活动创设教学环境。

大数据信息技术并不仅仅提供教学工具,更进一步为思政课教学活动创设大数据教学环境。与一般的互联网教学环境不同,大数据教学环境不仅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的建设、打通线上自学和线下课堂教学,更有其独特的数据化要求:以收集、分析、构建和运用大量教学数据的方式为思政课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教学数据支撑,力求把思政课教学活动建立于充分的教学数据基础上。因此大数据教学环境创设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创设思政课教学网络平台,打造全时空网络教学空间,为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相融合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二是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数据功能,在提供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数据、记录教学资源使用数据之外,主动收集、完整记录和存储基于教学平台进行的所有教学活动数据。

思政课大数据教学环境的创设不仅为思政课教学创设了一个线上与线下融为一体的全时空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以其强大的数据功能促进思政课教学实现以教学数据收集与运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整体转换,即把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全过程建立于大量的思政课教学数据基础上,从而为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充分的技术条件。

最后,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提供教学数据支撑。

在大数据化的网络平台和教学环境支持下,思政课教师可对整个思政课教学过程所有教学行为进行数据化记录,获得大量的、全面的、客观真实的和实时动态变化的思政课教学数据。思政课教学数据还具有与一般大数据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其一、思政课教学数据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因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具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特殊使命。其二、思政课教学数据结构全面、内容丰富,不仅记录学生的知识和理论情况,也记录学生的立场观念、情感倾向、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等体现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的数据内容。其三、思政课教学数据应用价值高,直接运用于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些思政课教学数据源于对思政课教学活动的记录,也运用和渗透进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对教学各环节起到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制定阶段,思政课教学数据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充分的、真实的学情信息。思政课教师可从网络教学平台所保存的学生学习数据和主动收集的学生学习能力、观点倾向、学习兴趣习惯等学习数据信息中获得大量有参考价值的教学信息,并以此为根据设计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思政课教学数据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调整提供全面客观、动态变化的学情信息根据。在教学评价环节,思政课教学数据为展开多主体互动和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提供充分的信息根据。

通过把思政课教学数据和数据方法贯彻于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思政课教师可获得关于学生课程学习和思想观念等方面充分的学情信息,从而把教学活动建立于全面、客观、动态的数据信息基础上,不仅直接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效用性,更使得思政课教学数据和数据方法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大数据渗透进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并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得以深度融合起来。

2.3 思政课教学数据运行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相融合——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机制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思政课教学数据。思政课教学数据是思政课教学过程所产生的、为思政课教学服务的所有信息和数据。思政课教学数据内容丰富,不仅包含当前教学活动中正在产生的实时数据,也包含以往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历史数据,同时涵盖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教师的教学数据、教学过程数据和课程资源数据、线上教学数据和课堂教学数据等。从具体内容看,思政课大数据主要分为三类:一、教学资源数据,即思政课课件、教师备课资料、学生拓展学习资料等。二、学生学习数据,即学生在课堂和线上平台进行预复习、参与课内外讨论、完成内外测试和作业、拓展资料的自主学习、参与实践学习等数据。三、教师教学数据,即教师在课堂和线上平台进行学习任务设置、学习评价和学习引导等数据。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数据。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集中表现为思政课教学数据运行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思政课教学数据的运行包括收集、分析和运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进行。

其一、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收集思政课教学数据。从大数据技术角度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可以记录为数据,或者说都可以用数字、文字、图表等各种数据来表示,因此思政课教学数据的收集实际上是思政课教学活动记录的结果,与思政课教学活动同步开展。思政课教学数据中的观念、情感等主观内隐数据可由教师有目的地设计特殊的问卷、作业、讨论等教学活动来获得和记录。随着教学活动的长期进行,教学平台记录和保存多届次大学生的学习数据,逐渐形成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库。

其二、基于思政课教学需要分析思政课教学数据。有针对性的教学必须以充分的学情信息为基础,从大量实时动态的教学数据和历史教学数据中可分析出直接运用于教学的有价值信息。有价值信息包括学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倾向、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能力观念情况和学习基础、兴趣、能力和进度等学习情况。从教学数据中分析出越多的有价值信息,就越能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其三、在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中使用教学数据。思政课教师可充分使用教学数据及其显示的有价值信息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个性特点、观念倾向等设计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情变化的动态数据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个体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开展个性化教学;根据学习数据预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可对存在学习问题和障碍的学生加以教学预警和特殊帮助等;根据完整的学习数据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过程性评价。

思政课教学数据运行与思政课教学过程相融合,简单讲就是思政课所有教学活动立足于教学数据基础,一切教学数据为思政课教学服务。思政课教学数据化一方面蕴含了教学即数据的意思,要求把思政课教学建立在数据收集和运用基础上。但更重要的是一切数据为了教学,所有的思政课教学数据基于思政课教学需要进行收集、分析和运用,所有思政课教学数据的目的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学情信息,是为了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效能性,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效能。

3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作用:赋能思政课教学,优化思政课师生关系与教学结构

3.1 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将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积极的促进作用,促使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结构和体系等发生重要变化,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效能与效果:一是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根据思政课教学大数据,教师可以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数据,获得关于教与学现状的客观、全面和真实的信息,从而基于学生的客观学情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二是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智能化优势,赋能师生,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能。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普遍学习、广泛讨论、探索研讨、作业提交和评价反馈等教学活动的信息环境,增强教师教的能力和学生学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三是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教师根据客观的实时变化的学情信息,设计和调整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及形式,可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大数据信息技术还可以改善思政课教学评价系统,提供有效的教学预测。最后,大数据信息技术促进思政课的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教师可以对部分学生或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价值观念现状以及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缺陷等,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和引导,推动思政课个性化教学的发展。

3.2 从主客体关系到思政课双主体协作新关系的构建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思政课主体关系和教学结构变革提供方法、环境和思维方式等支撑,不仅能够调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一教师主体的教学主客体关系,形成思政课双主体协作新关系。

就思政课的教学主体关系来看,教师是思政课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双方始终同时在场,且始终以对方为对象性存在,处于不断互动和相互协作中:教师以学生为教的对象,面对学生展开教学活动、以学生习得理论和形成思政素质为目的;学生以教师为学的对象,并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即使自学活动也在教学指引下进行。面向学生的教与在教的指引下的学始终不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协作,共同构成了思政课教学活动。思政课教学活动是一种以引导塑造学生正确观念为教学目的特殊的关系式活动,特别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和主体性,打开双方的心门,形成理论知识和观念传递的持续流动、情感的互相感染,需要充分地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教学主体论领域长期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两种思路,无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强调以某一方为核心、发挥某一方的主体作用的片面性,不符合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关系性特征和发挥双方作用的规律要求。在当前信息时代中,仅以教师为中心虽然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但会导致课堂理论灌输过多,学生少有发挥主体性的机会而使学习注意力和投入程度弱化;仅以学生为中心、以翻转课堂为主虽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在思政课程学习中会因网络搜索学习导致学习碎片化、因理论辨别能力较差导致立场观点错误等问题。无论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都难以真正落实思政课价值引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性,形成思政课双主体协作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可实时把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发展,及时改变或拓展教学内容及其范围,增加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既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和活跃,还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教的主体性,运用自己的能力、学识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带动和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在课外的教学时空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师及时的解惑指导,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学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拓展,同时网络平台可供师生进行课堂之外的实时的教学交流,继续发挥教师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3.3 从重教轻学到思政课教学平衡新结构的构建

在教学结构领域,存在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思路,前者以“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代表,后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代表。何克抗整合了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思路所长,提出“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论。[10]在思政课教学领域也存在一定的教重于学的不均衡教学结构,这容易导致思政课教学建设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掌控和教师能力提升而忽视了学习端建设,诸如思政课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程度、学习兴趣和需求、内在理论知识构建和价值观念形成过程等方面普遍缺乏认知和研究。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思政课教学是由教与学两种既相对独立又协调统一的活动有机构成的。一方面教与学相对独立,教是教师讲解传授知识理论、启发道理和引导价值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学是学生学习思政课知识理论、完成作业测试等学习任务和形成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活动。但另一方面思政课教与学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二者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个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从发生上看,当教师开始教的活动,学生同时开始了学的活动;从过程上看,虽然教与学各有侧重,但教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亦即是学的过程,可知思政课的教与学共同构成完整的思政课教活动。更重要的是,教与学两种活动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首先,教虽然以课堂教学为主,但不限于课堂,反而延伸到课下的学生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任务、拓展学习等学的环节中;课堂教学之前和之后的学虽然以学生自学为主,但并非完全与教无关,相反通过教师下发的各种任务和随时的指导,使教的要求在学的所有活动中得到贯彻和体现。其次,从教与学活动展开的对象性特征来看,教师的教面对学生的学,以指导学生的学为目的,学生的学面对教师的教,以完成教的内容、遵循教的方向为目的。另外,教与学在相互渗透和作用下,不仅学生在教师的传授和指导下获得理论认知和价值确立等显著进步,教师也在学生学的过程及其效果反馈下不断改进教的内容方法和提升教的能力,教与学在相互作用下均得到提升与进步,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有利于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数据,并以思政课全时空教学方式实现思政课线上与线下教与学的无缝衔接,丰富教与学的内容、提升教与学的质和量、促进教与学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在以教为主的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及其思政课教学数据,引导所有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参与思考讨论,深化拓展学的内容、范围和质量,从而把课堂教学改造为教与学充分互动、充分协调的活动。在以自学为主的课堂前后时空中,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的开放,教师可充分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和情况、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或广泛的交流等,适时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课下时空中教与学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

4 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化新模式——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标志

4.1 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化新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中由主体和客体、内容与方法、宏观和微观环境等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简化模型或范式。当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起来,意味着大数据不仅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提升效能效果和促进师生协作、教学相长等积极作用,而且通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大量教学数据的收集和运用而成为思政课教学过程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思政课的教学主体与客体、内容与方法等各种要素因大数据的使用进行了新的联系和统合,构建了以大数据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和典型标志。

简单讲,思政课大数据化教学模式即在大数据理论方法的指引下,把大数据技术作为教学环境、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政课教学活动,融合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把思政课教学建立在收集和运用思政课教学数据基础上的一种新思政课教学范式和教学体系。

4.2 辩证处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关系

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化模式虽然具有典型的信息化、数据化特征,但其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赋能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政课教学提升科学性、针对性和效能性,服务于思政课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人才根本宗旨。因此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化模式内涵着辩证处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二者关系的要求:大数据是一种科学高效的信息技术,是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工具、新环境和新支撑,大数据技术方法始终紧紧围绕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和育人目的展开;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内容仍然是思政课教学大数据化模式的核心,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仍然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原则。

辩证处理二者关系的同时,避免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是非技术观。这种观点或者出于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疏离、或者因对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关系存在片面认知而否定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排斥大数据方法和模式。另一个极端是唯技术观或唯大数据观。这种观点片面强调或夸大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作用,认为仅仅采用大数据方法,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提升、育人目的就能实现。这两种极端都存在片面性错误,将导致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改革滞后、或因迷信技术而忽视思政课教学内容发展等结果,均不利于推进思政课教学信息化融合探索及其时代性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仅要重视大数据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所能起到的重要积极作用,也要强调思政课教学内容建设的重要性。我们要促进大数据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既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新的方法、环境和思维支撑,更要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优化和升华,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走向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精准性和效能性,助力立德树人教学根本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思政融合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