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思考

2023-01-24 21:10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文化

王 蕊

(皖西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乡土文化保护,侧重于对乡村地区特色文化 内容及文化艺术的挖掘。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作为乡村特色文化的重要构成,应在乡土文化保护的推动下,做好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研究,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保护能更好适应我国文化发展新环境,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影响力及发展传承有效性。

1 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特征

1.1 内容多元化

乡土文化是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延伸,对于研究乡村特色文化历史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则是乡村特色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进一步代表乡村地区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时代方向。其中,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与古代劳动人民社会生产及民族迁移等具有直接的内在联系。部分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民间非遗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充分突出各个不同民族对文化艺术发展的理解[1]。例如,云南地区彝族的三弦舞与苗族的鼓舞,均是将乐器作为舞蹈表演的主要器具,其舞蹈艺术历史发展背景也极其相似。随着现代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融合,现代三弦舞与鼓舞的艺术表演,更是容纳禾楼舞与铜鼓舞等舞蹈表演艺术内容,使民间非遗舞蹈艺术表演文化内容得到充分拓展。因此,从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艺术传承角度来看,保持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及文化发展的适应性,则是新时期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的关键,同时,也是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特征之一。

1.2 概念生活化

基于社会生产劳作提取艺术元素,是乡村特色文化发展中人民艺术智慧的重要体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正是基于对社会生产劳作中部分元素的运用,实现对完善艺术表现体系的构建。譬如,广东醒狮的狮舞、重庆的舞龙灯、土家族的摆手舞等,均是以祈福与消业作为主要内容,通过融入部分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元素,使此类舞蹈呈现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加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艺术渗透能力。从而,使舞狮、舞龙及摆手舞等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及各个民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传承。换言之,基于满足社会生活需求及社会劳动衍生出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其艺术表演内容相对较为通俗,容易在艺术表现方面被广泛接受。最终,使其形成多位一体的文化发展体系[2]。所以,保持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的生活化特征,也是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更好提升文化发展水平及强化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挖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困境

2.1 民间非遗舞蹈缺乏文化影响力

基于乡村文化保护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必须根据新时期文化艺术发展特征,构建完善文化保护及发展体系,确保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科学布局。然而,从现实环境来看,我国大部分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艺术传承,均是通过官方新闻媒体宣传途径获得支持,部分未能得到公众及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则面临严重的青黄不接及文化保护资源匮乏问题,使部分地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保护陷入严重的发展困境。归根结底,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影响力不足,是其未能得到广泛关注的重要要素。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改变文化艺术发展结构,使文化艺术发展必须依托于商业化转型及文化艺术创新进行改革[3]。部分地区由于对新媒体网络接触相对较少,未能充分运用新媒体网络资源做好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商业化保护转型,也处于缓慢推进的基本环境,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受限,无法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各方的有力支持。久而久之,部分地区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则形成边缘化趋势。

2.2 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的专业人才匮乏

加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深化挖掘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资源,建立多元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保护机制,确保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能更好融入新时期文化发展新环境,是提升乡土文化保护能力及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传承有效性的关键。但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的专业人才匮乏问题,则始终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形成困扰。从学术研究视角来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需要大量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支持。我国虽然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向学术研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但在社会层面及人力资源层面,由于非遗舞蹈文化研究专业就业的前景堪忧,使部分专业人才对于民间舞蹈文化研究望而却步。从而,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陷入恶性循环,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及实现文化产业发展转型的地区,则在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方面保持一定的优势,能为本地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反观部分经济发展滞后及文化产业发展尚不完善的地区,则难以更好基于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进行全面助力[4]。长此以往,部分地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则无法融入新时期文化发展环境,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也呈现部分滞后性问题。

2.3 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

构建完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社会保障机制,确保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能在政府帮扶、教育扶持及社会支持等多个层面获取社会保障,则是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的重中之重。但部分地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却未能针对新时期民族文化发展延伸,做好对社会保障机制的充分完善,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形成畸形结构,民间组织及民间爱好者,成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保护的主力军,政府机构、企业及文化保护机构则未能在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最终,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难以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下走入大众视野,部分地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主要受众也不断萎缩。进而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流于形式。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引入商业化发展及保护机制,实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与文化业、服务业及旅游业等经济产业多元融合,并逐步加强面向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教育资源、社会资源、行政资源及经济资源倾斜,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加强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中社会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3 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策略与路径

3.1 加强新媒体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

加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与新媒体平台的对接,将新媒体平台作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的重要路径,对于解决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影响力不足问题具有实际帮助。对此,各地区能针对其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特点及历史发展,做好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属性的研究,将部分社会属性、教育属性及艺术属性,加入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不断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新媒体曝光度,使公众能加强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关注,强化公众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了解,实现在新媒体视角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及文化保护的多元化推进,改变传统模式下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与文化保护孤军奋战的基本局面,将更多的有利因素纳入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体系。以此,为未来阶段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做好充分铺垫。

3.2 积极拓展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

拓展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是指将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基于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机制的建设,使更多专业从业者,能参与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与探索,扩大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队伍,加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的现代化开展,推动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创新。以此,实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及文化研究的双向互补,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策略的运用,将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于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及文化内容的挖掘,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成为实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动力来源,有效解决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的专业人才匮乏及艺术传承青黄不接的问题,为未来阶段更好补充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艺术内容夯实基础[5]。

3.3 建立完善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社会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从优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实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及文化传承多位一体稳步推进。其中,政府机构应在政策制定、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及社会保障监督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使企业、民间组织及文化机构等均能参与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保护工作,并在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及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向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保护部分倾斜,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社会保障,能从更多角度实现多管齐下。随着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中社会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传承,也将更好围绕文化发展体系建设及文化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内容,为后续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商业化保护与发展转型提供帮助,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能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进而,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传承的有效性。

3.4 打造产业化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体系

打造产业化发展体系,是指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作为文化符号进行宣传,在有效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深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影响力,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能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更好实现良好的发展循环。为此,各地区应在开发特色文化内容的同时,建立经济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产业结构。通过新媒体宣传生产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衍生产品,围绕带动各地区旅游产业及制造业发展,加速文化产业的结构升级,强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关联性,实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多元化衔接[6]。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能成为各地区文化产业建设的重要支撑。例如,通过与部分新媒体娱乐平台开展合作,将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以娱乐化的形式进行宣传,而后运用与新媒体平台的对接,开展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衍生产品的线上销售。以此,基于扩大文化产业发展市场,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能更好步入大众视野,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传承能力。

3.5 深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内容挖掘

针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进行文化内容的深入挖掘,是新时期乡土文化保护的重点,也是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发展的关键一环。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探索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将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入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了解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中的历史故事,将部分历史故事作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的重点内容,充分引起公众对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探索意识,将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以特色文化的形式进行呈现,进而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能更好形成多元化发展体系。其中,各地区可以通过与历史研究机构、教育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展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的权威性,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研究能成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切入点。

3.6 强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对外发展交流

加强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对外发展交流,是指基于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宣传,通过一带一路经济倡议等途径,开展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发展,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知名度,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能更好融入海外群众生产、生活。在此过程中,各地区可以运用民族非遗舞蹈文化交流,面向教育、经济等发展建设,做好对外来资源的进一步引入,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能成为开辟对外文化输出新路径的科学举措。随着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则可依赖独特的文化属性,更好在产业建设、文化发展等层面发挥文化引领作用,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真正意义融入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新环境,解决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环境适应能力不足问题,为未来阶段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研究提供帮助,从而建立更为完善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体系,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内在驱动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乡土文化保护视角下的民间非遗舞蹈文化传承,必须基于新时期文化发展环境的变化,做好多个方面的发展创新,通过深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影响力及优化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结构,实现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推进,使民间非遗舞蹈文化的发展传承能从文化渗透及文化融合等多个角度,实现对文化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升民间非遗舞蹈文化发展传承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谁远谁近?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