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宏
(安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当代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理论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引导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日益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闪耀着人类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2]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一生读的次数最多的书是《共产党宣言》,“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3](P242-243)当前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是当代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当前大学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主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是仅靠课堂教学很难完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思考。许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更是缺乏自觉。高校也采取了多样化手段拓展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渠道。如有的高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讲座、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论坛,组织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交流会,在公众号推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内容等等,这些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总体来说当前大学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有学者调查研究后指出,“从大学生对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态度来看,他们普遍赞成积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付诸行动的较少。”[4]其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量大,逻辑比较抽象复杂,特别是非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在阅读文本的选择和理解上感觉有难度,传统的阅读方式又显得比较沉闷,再加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认识不到位,所以缺乏阅读兴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改变过去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模式,顺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热情。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阅读在当代大学生阅读方式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但长期单纯依赖碎片化阅读将给青少年带来碎片化的认知,不利于他们建立系统化思维与结构化思维,甚至引发浅显化、从众化、注意力涣散、价值观混乱、浮躁化等社会负面问题。”[5]长期的碎片化阅读会导致大学生对经典书籍的冷漠和疏离。应对阅读碎片化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来应对和克服碎片化阅读的不良影响。引导当代大学生研习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克服知识学习碎片化和阅读碎片化负面危害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各种不良社会思潮通过互联网络对青年进行渗透侵蚀,影响着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和社会认知。主题深刻,立意深远、思辨明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经受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而筛选流传下来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辨别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卷帙浩大,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要读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是不可能的,因此选择合适的研读诵读篇目非常重要。篇目的选择应遵循一些原则:一是有代表性。选编的著作基本都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的篇目。二是具有时代性。经典诵读篇目的选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同步,与党的理论创新同步。特别选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高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三是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邓小平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6](P382)经典诵读要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面临时代重大问题时的思考与回应,努力与担当,进而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化解自己面临的时代困惑与问题。四是具有适用性特征。选编内容大多易懂易读,朗朗上口,便于诵读。五是灵活性。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研读诵读篇目时可参考但局限于选编内容,也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学生喜好选择别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篇目。
经典诵读活动可以在全校开展,不受专业限制。先以班级为单位,学生自由组合,10~15人左右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和诵读小组。在诵读活动开展之前,先安排每组学生选择一定量的篇目进行深度阅读,研习经典。
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关键是需要思政课教师的角色担当。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研读的指导者和讨论活动的点评者,是诵读活动的总体设计者。
深度阅读采取阅读与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和学生对选定的篇目先研究讨论,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学生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该篇目的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讨论和回答提出的问题。以《共产党宣言》为例,如《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是什么?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吸取了哪些前人思想的精华?《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影响?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和主张?等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研读《共产党宣言》。阅读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点评,总结对所阅读篇目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启发,并针对不明白的问题向教师提问,听取教师的见解和智慧,这样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在深度阅读的基础上,诵读小组根据诵读主题要求自主选择诵读篇目。高校可以结合时代发展确定明确的诵读主题。如2021年是建党百年,学生诵读的主题可以选择:“在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经典中传承革命精神。”
诵读活动以比赛形式完成,设置初赛、复赛和决赛,进行层层选拔。初赛在班级开展,复赛在学院开展,决赛在学校选拔。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热情和兴趣。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决赛前所有参赛队伍亮相网络,评选最具人气奖,提高影响度。同时决赛打破场地的局限,通过网络直播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参与。
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的演绎形式不局限于传统的口头朗读形式。在诵读构思和编排上形式多样,可以采取情景设置,角色扮演等,有领诵、组合诵、群诵,有配乐朗诵、表演朗诵等各种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要和各高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巧妙结合起来。如医学院校的学生选择《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人民服务》《信仰的味道》经典作品时,把医生的职业信仰与之相结合,反映出当代医学学子的精神风貌。近几年疫情肆虐,学生在诵读中加上最美逆行者白衣战士的形象,感人至深。这样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不仅体悟了经典的魅力,也深刻感受到了经典对自身专业学习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和诵读完成后,每小组要上交一份心得报告。让学生通过读、诵、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获得感,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实现入耳入脑入心。教师也能在学生的心得体会中知晓学生的所思所想,总结出活动开展的经验和不足,便于以后更好地提高。学生在经典诵读中参与和取得的成绩最后可以纳入综合测评,也可以作为思想政治实践课的一项成绩计入学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探索一直是高校的重要课题。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通过契合角色扮演的服装、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语言动作、与诵读内容相配的和谐的背景音乐和图片视频的渲染,将理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赋予了蓬勃的时代画面和青春气息,大大突破了传统经典阅读的形式,刷新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认识维度,将原本觉得高深的经典以感性化、亲民化和日常化的方式诠释和演绎出来。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方式相比,更容易激发年轻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是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优化与选择,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经典诵读活动中,从篇目选择、队列的编排、诵读内容的分工,背景音乐的选择播放、图片视频剪辑和PPT的制作等都由学生自己主导,锻炼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思想魅力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时代价值。根据笔者对几个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的调查与反馈,学生普遍认为活动有深度有感染力,参加活动后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很多同学甚至改变了原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刻板印象,提高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认同。学生通过研读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刻领略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面对时代境遇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智慧,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生机与活力,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给燕妮》的信中感受到了马克思对燕妮的柔情,体悟了他们不畏艰难,相濡以沫的爱情;在《共产党宣言》里认识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感受到马克思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豪情;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感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情怀;在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认识到自己身上担负的历史重任和青春梦想。马克思主义诵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大大提高了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和认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良好风气。
互联网时代,唾手可得的信息资源,各种游戏及娱乐信息的诱惑,大部分高校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前高校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学生,其他本专科学生很少单独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的选修课,即使有的学校开设,学生也不感兴趣,选修的也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通常都是通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党课,团课等途径开展,学生的参与度有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读活动中,因为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有的流于形式或浮于表面,学生没有真正体悟到理论深层次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着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只有深度阅读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经典诵读在全校各专业学生中开展,有思政课教师的引导,强化了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识,有目标地引导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增强了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的深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诵读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博大精深,学习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由于诵读活动和时间的限制,大学生只能在一段时间研读和诵读经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的普及,还需要通过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共同完成。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面临的问题仍旧突出,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现实问题的审视,探索创新当代大学生学习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有效策略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