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3-01-24 19:09任霞
西部皮革 2022年23期
关键词:蜀绣针法刺绣

任霞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引言

蜀绣作为一种民间刺绣,起源于古蜀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桑蚕丝绸为其主要的刺绣面料,彩色蚕丝线为其主要的刺绣绣线。现有针法12 大类,一百多种。由于其工艺的特殊性,如今依然采用传统的师徒制进行传承,很多遗存的珍贵蜀绣作品由于自身材料的原因,几乎很少示人,即便如此在蜀绣作品的保护上也困难重重。

1 蜀绣技艺保护与发展现状

蜀绣因地处蜀地而名,又称川绣,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蜀绣作为一种民间刺绣,起源于古蜀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桑蚕丝绸为其主要的刺绣面料,彩色蚕丝线为其主要的刺绣绣线。现有针法12 大类,一百多种,常见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盖针、切针、拉针、沙针等[1]。发展到清代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艺术效果:蜀绣图案“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蜀绣以“针脚平齐、片线光亮、掺色柔和、车拧到家”[2]的严谨细腻针法而著称。蜀绣充分发挥手绣特长的同时,也凝聚了浓厚的蜀地风格,是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精美手工艺品,如图1。

2006 年,蜀绣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珍贵的蜀绣作品被收藏保护起来,如四川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帐帘》;四川大学馆藏的蜀绣作品《贴团花白鹤黑缎女袄》;蜀江锦院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麒麟送子》;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收藏的清代《蜀绣织八宝紫绸女裤》;重庆三峡博物馆藏的明代秦良玉平金绣蟒凤衫;西南师范大学收藏的清代《白头偕老枕头盖》等等,是我们研究蜀绣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些蜀绣作品都是需要我们保护起来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文物,但因为蜀绣材料的特性,难于保护,不便示人,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能够一睹真容,只能依靠一些很难看清楚细节的图片进行赏析。

如今蜀绣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四人,分别是成都地区的郝淑萍和孟德芝;重庆地区的康宁和黄敏。在政府扶持和国级非遗大师的协同带领下,通过传承人言传身教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借助抖音等网络平台积极宣传蜀绣,蜀绣队伍得以逐渐庞大起来,蜀绣的传承与发展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传承蜀绣文化,做强蜀绣产业》一文中指出,蜀绣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村(社区)生产车间、较大的规模绣坊、家庭绣坊、合作社等。并且通过校企合作,非遗进校等途径,蜀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3]。

2 蜀绣技艺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术组成部分的蜀绣,随着时代的变迁,农耕文明逐步被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所取代,致使蜀绣失去了发展原动力,已处于日益濒危状态。蜀绣技艺在保护和发展方面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即蜀绣作品实物难以保存和蜀绣技艺繁多,师徒制传承不能与当下时代潮流相契合[4]。

蜀绣作品实物难以保存。蜀绣藏品和优秀的蜀绣作品作为现存的实物证据,是我们研究蜀绣的宝贵历史资料,但由于绣品自身的特性,它的清洁和保养都有严格的要求。蜀绣清洁需要用中性的洗涤剂或者用清水清洗,将其放在水中轻轻按几下,洗完之后用蒸汽熨斗熨平,温度不能太高,以防止将布料熨坏。熨完之后,需要将其夹在平整的地方,最好是用防潮效果较好的装裱方式对其进行保护。蜀绣的保养则需要在触碰蜀绣作品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防止弄脏蜀绣。最好放在密封袋子里或者裱框里,避免灰尘和受潮。但百密必有一疏,任何传统的保护措施都不能保证每一件作品都得到良好的保存。

蜀绣技艺繁多,师徒制传承不能与当代潮流相契合。时下,仅凭口耳相承和师徒传授的传统生产和传承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王康建等人的《蜀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一文中指出,蜀绣的发展虽然渐成规模,但制约蜀绣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人才培养机制落后,各层次人才缺乏;宣传力度不强,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创新力度不够。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保护蜀绣的核心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蜀绣技艺多大122种,加上对人的耐心和定力要求颇高,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下来掌握所有的技艺。

3 蜀绣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3.1 数字化

数字化或者说数字化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貌等信息,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

数字化技术具有五大技术性的特点。一是它一般都采用二进制,其基本单元电路简单,对电路中各元件精度要求不很严格,并且允许元件参数有较大的分散性,只要能区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即可。这一特点,对实现数字电路集成化是十分有利的。二是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另外它可用增加二进制数的数位提高精度。三是数字信号便于长期存贮,使大量可贵的信息资源得以保存。四是保密性好,在数码技术中可以进行加密处理使一些可贵信息资源不易被窃取。五是通用性强,可以采用标准化的逻辑部件来构成各种各样的数码系统。

3.2 蜀绣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如今我们所生活的数字化时代,是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而这一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其《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数字化时代一个典型的特征是人与人的交互以Internet 媒体为介质的,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会大量地利用互联网,家电会被组织成家庭网络由电脑来管理,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用任何设备来获得他所需的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并逐渐占据了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很大一部分。

近些年来,有关蜀绣的数字化保护研究得到关注,如北京工业大学封蕾在其论文《虚拟蜀绣艺术展廊的设计与实现》中对蜀绣的展示场景进行数字化的设计与实现。如今数字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蜀绣技艺的虚拟再现,无疑也是非遗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目前关于蜀绣的数字化保护,主要还是通过图片、文字、纪实视频等方面,将传统的专业性的刺绣技艺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所进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结合蜀绣技艺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探索将蜀绣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与当下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发展,以此来改善蜀绣技艺保护和发展的薄弱状态,推动蜀绣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传统蜀绣作品技术和艺术的再现,使观者不仅可以看到蜀绣作品,还可以通过虚拟方式观看蜀绣的制作过程,这一方面解决了蜀绣作品遗失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创新了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承方式[5]。

对蜀绣技艺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发展研究需要完成三项内容,分别是蜀绣作品和技艺的数字化采集;蜀绣文化内涵研究;蜀绣技艺的虚拟再现研究。

蜀绣作品和技艺的数字化采集。首先需要通过大量的查阅文献,深入博物馆考察和对传承人进行走访等,获取相应的记忆性证据和推论性证据[6]。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蜀绣刺绣作品和针法进行系统的数字采集、整理与研究。首先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再现民间刺绣,生成数字资源库,形成具有专业指导意义的数字资源采集规范;其次从宏观的角度,从艺术学、美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维度,选取最具影响力的蜀绣作品,从艺术学、美学等维度,对其进行深层次解读,促进地区文化发展;然后探索将传统的蜀绣技艺与VR 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应用Unity3D 软件与HTCVIVE 硬件设备,实现刺绣作品的虚拟再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展示提供新的方式。

蜀绣文化内涵研究。蜀绣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艺术特色,例如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细密、色彩淡雅。同时这些刺绣作品记录着地方的文化和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蜀绣技艺的虚拟再现研究。在借助当代高清数字化采集、测绘和分析处理技术设备,获取蜀绣遗产资源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应用Unity3D 软件与HTCVIVE 硬件设备,刺绣技艺虚拟仿真并实现刺绣作品的虚拟再现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展示提供新的探索和尝试。

3.3 蜀绣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研究的意义

对蜀绣技艺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发展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为蜀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数字化保护、传播与展示提供了新的路径,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7]。

通过系统整理与研究蜀绣艺术技艺,对丰富刺绣艺术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据记载,蜀绣的针法有12 类122 种,针法之多位居四大名绣之首。随着科技发展,大量的、低廉的工业刺绣材料和刺绣产品出现,对耗时耗力的传统刺绣产品形成冲击,传统的手工技艺正在逐渐流失。蜀绣作品遗失和破损严重,现存的蜀绣作品分布零散,一部分刺绣作品在传承人手上,一部分在博物馆中,一部分在收藏爱好者手中,还有一些优秀的蜀绣作品,作为国家的外交礼品,被带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对这些刺绣作品和针法进行系统的数字采集、整理与研究,为蜀绣艺术研究提供实际可查的资料,为蜀绣艺术理论增砖添瓦。

利用数字化技术全面、真实地记录和再现蜀绣技艺,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行的路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是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传统的刺绣技艺与VR 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进行探索和开发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向。应用Unity3D 软件与HTCVIVE 硬件设备,设计刺绣技艺虚拟仿真并实现刺绣作品的虚拟再现,可供刺绣技艺的学习与观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展示提供新的方式。

有效丰富刺绣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等文化产品的创新开发实践。有利于促进刺绣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等多业态联动与共同发展,实现文化与科技融合、互动的创新思路与创新模式。通过对蜀绣文化的研究,借助当地特色民族旅游,文旅结合,探索合理的开发模式,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挖掘和产业开发,使文化脉络深入到产品开发中,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4 结语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的蜀绣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发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前人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也让蜀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进一步的走进大众的生活,使蜀绣与时俱进,通过数字化获得与满足现代设计需求相结合的可能性尝试,进而提升蜀绣的时代新价值。

猜你喜欢
蜀绣针法刺绣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从鉴赏到实践:刺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世界”传承
拾针捻彩画春风 情针意线盼传承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
蜀绣传承人郝淑萍
新蜀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