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情感,落实好语文要素教学

2023-01-24 11:41李东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白鹅词句母鸡

◎李东风

“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这是重要的语文要素,在相关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深入了解作者通过何种写作手法展现情感,让读者体会到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体会情感,然后再思考如何表达情感,将阅读、分析、创作等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构筑多元一体的阅读课堂,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研读文本,梳理表达感情的基本方法

(一)叙述相处经历,悄然流露

在“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这个语文要素中,“体验”是基础,“表达”则是在体验的基础上输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探究作者如何体验情感并表达情感。要写出真情实感,不能纸上谈兵,而要和所写的对象亲密接触,并在此基础上写一下相处的经历,这样就能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情感。

如《母鸡》一文,正是因为作者和母鸡有过具体相处的经历,而且作者还全方位地观察了母鸡,所以才能把握住关键点,写出情感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分析文章,看看有哪些部分展现出作者和母鸡相处的场景,一开始对母鸡的情感是怎样的,后续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就会发现,正是因为观察十分细致,所以作者才看到了母鸡在生育小鸡后的变化,从而体会到它们身上的母爱,这样才会在文章中提到:“她伟大,因为她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流露出对母鸡的情感。

教师可以让学生互动讨论,说说自己和其他人事物的亲密接触,并说说在此过程中,感受有什么变化,然后将这种感受写下来,详细描述相处过程,文章就会增添动人之处,悄然流露出真实的情意。

(二)设置矛盾错位,形成反差

矛盾错位也是文学创作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作者故意将原本不好、不美的事物反过来,用美好的语言来描述,形成强烈反差,这样就会让读者思考,作者的感受为何会与其他的人不同,那样就会深挖下去,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这样有助于他们挖掘作品的核心思想。

如在《猫》一文中,就有不少矛盾错位的地方,如“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这一句展现出了猫的任性、不听话,不由得让读者思考:“面对一只一天不回家的猫,作者为何还会说它‘乖’呢?”此外,作者还写到猫会在写作的时候跳到桌子上,留下爪印,这原本是让人讨厌的事情,但是作者却用美好的比喻来写,将其爪印比喻成“小梅花”,并没有写出厌恶之情。学生可以围绕这些地方思考,说说作者为何如此处理。这样就不难理解作者对猫十分宽容、大度,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对猫有着深厚的情感,这样就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核心思想。

运用矛盾法能换起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探究一下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就能体会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从而提升体验和阅读效果。

(三)推敲特殊语言,意味深长

在文章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语言,如明贬实褒、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词句,学生可以推敲分析这些词句,看看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深刻韵味。他们渐渐发现,这些词句中常常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

如在学习《白鹅》的时候,让学生分析一下:“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等句子,引导其思考:“傲慢、架子大、要人伺候,这些不都是贬义词吗,那么作者是不喜欢白鹅吗?”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原来这些都是明贬实褒的词句,结合上下文,看看作者所写的例子,就会知道,作者并不讨厌白鹅,他只是觉得白鹅独特的姿态在动物中很少见,所以将其夸大了一番。同时,从作者愿意“伺候”白鹅也可以看出,他和白鹅的关系十分亲密,通过文字展现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体会特殊词句中包含的情感以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参与到随谈练笔等活动中,试着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运用类似的方法,写出耐人寻味的词句,展现出独特的情感。

二、躬身实践,探析表达感情的策略

(一)读,实现情感交融

体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情感的把握也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所以教师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促进他们提升解读和体验能力。诵读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基本方法,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和人物进行情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其情感。

在学习《白鹅》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教师先展现了多媒体课件,让他们看到白鹅在走路、鸣叫时的状态,获得初步体验,此后再通过模仿白鹅的步态、叫声等方法,增强感悟。最后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诵读课文,试着读出情感。“在读课文的同时,你们想象一下白鹅当时的状态,试着将自己想象成白鹅,通过调整语音、语调、语速等方法展现出白鹅的形象。”如在读到“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的时候,学生加快了语速,词和词之间的间隔也参差不齐,这样就展现了鸭子慌张的状态,读到“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的时候,为了体现出白鹅和鸭子的对比,故意放慢了语调,用拖长音的方式模仿京剧唱腔,音高也有所提升,显得回肠荡气。在诵读后,学生提出:“作者喜欢白鹅,展现出了从容不迫的状态,在诵读的时候也要体现出这种情感。”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诵读,让他们看着具体的形象,将体验转化成感悟,表达出来。此外还可以让他们分角色诵读、将表演融入到诵读中,这样也能促进情感交融。

(二)比,感悟巧妙构思

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初步体验了情感,此后就要让他们深入分析作品如何表达情感。比较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可以让学生将不同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分析,看看不同的作者分别运用何种方法展现情感,体会他们的独特构思。

以《猫》《母鸡》为例子,学生对比分析,探究作者的写作方式。在选择例子的时候,如《猫》着重写的是“小猫满月”的状态,展现出了它的可爱之处,而《母鸡》则选择了生育小鸡前后的变化。在文章结构上,《猫》和《母鸡》都由两部分组成,但是《猫》用“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作为过渡句,前后两个部分都是写猫十分可爱,只是满月的小猫更为可爱一点,是一种递进的关系。但是《母鸡》则不一样,它用“可是,现在我改变了想法,因为我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作为过渡句,展现了母鸡在生育小鸡前后的不同变化,体现了作者从不喜欢到喜欢的情感变化。通过这样一对比,学生搞清楚了两篇文章不同的结构特点,《猫》采用的是递进法,写的是从喜欢猫到更喜欢,而《母鸡》采用的则是对比法,展现了自己情感的前后差异。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学生体会到结构的选择和情感的表达之间有关系,对如何展现情感有了一定了解。

在对比分析中,学生可以围绕情感这个主题,对比分析一下作者选择了哪些具体的例子,运用怎样的文章结构,如何安排详略,是否设计了承上启下的词句等。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体会作者精妙的构思,从而深入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品,涵泳精妙用词

除了揣摩结构以外,体会作品的用词,也是体会情感的重要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到作品中那些展现情感变化的词句,透过语言表层,深入下去,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此时可以采用对比法,用自己的话语替换掉作者的词句,看看有什么不同,这样能让学生体会遣词造句之美。

在阅读《母鸡》时,教师让学生找出形容母鸡喂养小鸡的文字,并说说能否从中体会到情感。如让他们说说:“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一段虽然描写的是小鸡被喂养得很胖,但是实际上却是反衬母鸡对它们的爱,从而表现出作者对母鸡的关注,对母鸡的情感也发生变化。还可以让学生用替代法,如替换掉“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就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中的“出击、赶出、怕它三分”等词句,说说这些词语是否体现了母鸡很凶狠,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如有学生改成了:“它一定赶到,让大鸡离开,就连大公鸡也不例外”,这样写展现不出母鸡的攻击性,不能体现出力量感。学生发现母鸡的凶狠是为了保护小鸡,所以作者故意用攻击性强的词语,为的是展现母鸡的勇敢,体现它对小鸡的关爱。

在品味借鉴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词句中,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实际上蕴含着真情。所以在自己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选择符合自己情感的词句,将情感融入进去。

三、读写结合,应用表达感情的方法

(一)联系生活体验,以手写心

读写结合是提升语言应用和建构能力的好方法,所以围绕“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个语文要素,教师也要组织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将诵读感悟中体会总结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创作水平。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看看有什么值得一写的内容。

在学习《母鸡》等文章后,教师让学生围绕“我的动物朋友”这个主题自主创作,首先互动讨论,说说自己是否有养动物的经历,它们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然后再选择能引起同学共鸣的情节,写入文章中,试着表达真情实感。如有学生给同伴讲述了自己养猫的经历,他原本以为同学喜欢听自己和猫玩耍的内容,但是却发现,他们更想听的是在猫生病后,自己如何照顾它的故事。教学者引导该学生思考在作品中要如何融入读者意识,选择一些能引起他人共鸣的情节。学生分析后认识到“给猫养病”的故事能体现人和猫的互动,展现出自己对猫的关爱,同时也符合不少读者关心弱势群体的内心感受,所以,在写作中选择这样的例子更好。于是,他便在作文中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给猫看病的经历,而猫也从原本对自己不理不睬,逐步变成粘着自己,这体现了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交融,同时该学生也在文章中抒发感受,提出养宠物就要对其负责,不要随意遗弃的观点。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将生活经验和感悟说出来和大家分析共享,然后试着将真情实感写出来,最后再组织他们交流讨论,看看感受有什么不同。

(二)渗入适度想象,提升境界

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融入想象,思考一下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果描写对象是动物,还可以采用拟人的方式,揣摩一下它们的心理活动。在想象的基础上,如果能将生活感悟融入到作品中,那么就能让文章提升境界。

如有学生写的是自己养蚕的经历,由于蚕的智力水平和猫狗等动物相比更低,所以和主人缺少足够的互动,该文章只是客观地描述了养蚕的过程,但是没有具体写人和蚕的互动,所以读者觉得像科普文章,缺乏真情实感。教师鼓励其将想象融入到创作中,思考自己在喂食、清理粪便的时候,蚕的心理是什么,想象自己和它对话的过程,并将想象的内容写到文章中。学生受到启迪,丰富了文章内容,他写到自己在喂食的时候,蚕宝宝总是会昂起头,似乎在翘首以盼,等待自己给他喂食。他还写到蚕宝宝十分挑食,只喜欢吃桑叶,但是桑叶很难买,于是他劝说蚕宝宝吃其他的叶子,可是它只是嫌弃地看了一眼,就不再理睬,一副傲娇的姿态,但是当自己终于找到了桑叶,它又迈着讨好的步伐,一步三摇地挪动到了桑叶面前,很快就响起了吃桑叶的沙沙声。这段描述将蚕宝宝想象成了人,同时也烘托出了作者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让文章的境界有所提升。

结合想象,学生的感受更为真切,他们也试着将想象的情节融入到表达之后,表达的情感也更为丰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试着运用心理描写等手法,这样能让情感的烘托更为真实。

(三)调整用词用语,画龙点睛

在完成写作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调整文章的用词用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修改词句的时候,要围绕三点进行调整。首先要注意用词的生动性,要选择一些能体现事物形貌、心理、行为典型特点的词语。其次要注意褒贬性,要将自己对该事物的情感融入其中,并适当地使用褒义贬用、贬义褒用等特殊的手法。第三则要注意适当运用虚词,尤其是加入那些能展现情感的语气词。

如有学生同样写的是《猫》,但是文章却不够生动,教师让他对比课文,看看“屏息凝视”等词语是否切实地展现了猫的形态,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文章修改,调整词句。如原先学生写的是“它一下子冲上去,将老鼠按在了脚底下”,这一句较为平淡,如果加入比喻、拟人的手法,修改成:“它如同骄傲的将军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老鼠就成了它的爪下的小可怜”,那么就会生动不少。此后教师又让他分析词语褒贬性,“骄傲”一般用来表示贬义,形容猫是否合适,而“小可怜”则给人可爱的感觉,可以形容老鼠吗?学生分别将它们改成了“威武的将军”和“爪下败将”。最后,教师又让他适当加入叹词、助词等虚词,让文章更生动。学生添加了“了不得了”“嚯”等词语,增加了赞叹的语气。

在调整词句内容后,学生发现文章中的情感更为浓烈,他们也逐步在读写活动中掌握了合理展现情感的方法,驾驭文字的能力有所提升。

教学中教师要深刻分析每一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然后结合该要素设计具有单元整体性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总结归纳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主解读和创作的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白鹅词句母鸡
“忘恩负义”的大白鹅
大白鹅
母鸡
母鸡下蛋
一只大白鹅
白鹅写生记
母鸡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