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静,孙晓磊,戴曦*
(1.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家教育部与卫生部联合制定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中明确指出:在高等医学教学过程中,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和条件[1-2]。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临床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既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医疗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本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教育情况,尝试建立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试点,旨在促进本校科研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为医学高等本科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采用普查式问卷调查[3]。随机选择西南医科大学158 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临床专业本科生科研教学及学生参与情况;临床专业本科生科研水平情况;临床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影响因素[4-5]。该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统计结果显示:58.23%的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接触过医学科学研究,22.78%的学生参与过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2.53%的学生发表过科研学术论文;32.91%的学生表示对医学科研了解或一般了解,39.87%的学生表示对科研不够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但绝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出了对科研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期待科研教学的加强。从影响因素来看,86.71%的学生认为影响其科研水平的因素是学校缺乏相关课程和老师指导,65.82%的学生认为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
以自愿报名原则将5 名2015和2016级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纳入科研创新训练实践,时间为1 年。实践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向本科生介绍本研究课题组内老师的研究方向及目前的研究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带教老师;第二阶段主要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医学科研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医学统计学知识;第三阶段,学生独立承担部分实验或在带教老师指导下独立设计或完成研究。
通过1年训练,5 名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研究3 项,撰写医学综述2 篇,每位学生均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和标书撰写。通过训练,5 名学生在文献检索、科研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技术、统计分析、项目标书及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研究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
目前大部分国内医学高校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前者的强化和后者的薄弱有着强烈的对比[6]。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长期采取传统教育模式,临床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教育是绝对优势,科研培养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硕士、博士教育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中,这导致培养出的本科生专业知识扎实、医疗技术过硬,但科研创新能力则相对欠缺。根据我们的实践结果可以看出,寻找合适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加入科研创新训练,临床带教老师在承担临床实习教育的同时承担医学科研教育,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真正实现小组学习、病房实践和医学科研三位一体,将科研创新教育纳入本科教学重点,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到科研创新实践中是增强医科大学科研实力的必经之路。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接受良好的科研创新教育,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医学水平和临床技能,更好地胜任未来的医疗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更快适应进一步的学习,为硕士、博士求学打下坚实基础[7-8]。对医学高校附属医院来说,临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9]。在临床实习阶段为本科生搭建科研创新实践平台是双赢的结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增强,对于发展全校本科生整体科研水平、提高临床科研产出都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