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慧
(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实践的最小场所。人出生、成长均在家庭之中且接受来自家庭的影响,此影响贯穿人的一生,可以说家庭对人的影响时间最长。父母是家庭单位中的重要角色,父母的素质决定着儿童在家庭中受影响的质量。进入21世纪,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受到空前重视。为了进一步繁荣国家教育事业,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我国在2021年颁布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案颁布从侧面体现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也显示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性。
父母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与学习才能成长为高素质的父母以满足家庭教育发展需求。父母素质提升的主要路径是父母学习,因此关注父母学习的现状对提升父母素质进而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国家支持方面明确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统筹建设家庭教育信息化共享服务平台,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网络课程,开通服务热线,提供线上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目前,全国各省均设有网上家长学校平台,随着微信平台建设日益完备,很多省级网上家长学校也同步开设公众号平台。
浏览全国各省网上家长学校发现,按照儿童发展不同阶段开设课程的省份并不多。以J省网上家长学校公众号平台为例,该平台开设的家长课程分年龄段开设,该课程平台有12.5万人关注,但具体打开一般课程的阅读量都不高,只有五百左右。但是经过教育部门或者学校路径专门宣传的课程,课程阅读量可以达到上万。从数据显示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主动投入课程学习的家长并不多,但是当教育部门提出要求后,家长才会进行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父母学习的常态多是被动卷入。
作为父母学习的主要资源平台,网上家长学校提供的课程多以单元或主题呈现,有根据儿童年龄划分的分段课程,如J省网上家长学校划分有“婴幼儿篇(0-3岁)”“幼儿篇(3-6岁)”“小学篇(6-12岁)”“中学篇(12-18岁)”,而全国网上家长学校则比J省划分多出一个孕期阶段课程,分段课程有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
浏览各个学段课程,发现课程内容基本是单项输入式的。首先从课程呈现形式来看,并没有设置留言或互动提问环节。其次,在课程内容上,课程以知识普及及问题解决两大类为主。知识普及型课程主要以知识告知为主,即关照“是什么”;问题解决型课程则常就家长关心的某一个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孩子崇拜明星追星,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考试发挥失常,父母教科书式做法”等,即关照“怎么办”。“是什么、怎么办”的关照中却较少注重结合父母的经历、经验。以J省网上家长学校平台为例,尽管平台设有答疑版块,但该版块主要是针对个别家长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答疑解惑,基本还是以单项输入为主,缺乏即时互动和连续互动。其他各省相关课程也基本是单项输入形式,即只提供学习的资源,缺乏资源学习互动机制。
浏览网上家长学校及其他视频平台(如小红书、抖音等)提供的父母课程发现,尽管当下各网络平台有丰富的资源供父母学习,但作为资源提供方的平台却无法真正对父母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张婷对J省网上家长学校的统计研究为例,统计数据显示为“截至 2010年7月,网校运行四年来,PV(访问量)已达 2,300万人次,UV(独立访问者数量)、RV(重复访问者数量)、PVPU(单个访问者的页面浏览数)等数据经分析都呈逐年逐月上升趋势”。[1]尽管调查数据可以清晰显示网站被访问次数及独立与重复访问量,但却无从知晓访问的质量和满意度,即无从知晓父母学得怎么样,是否能学有所得。看似清晰准确的数据背后却无法对学习者(父母)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父母作为终端的独立学习者,是否有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也值得思考。概言之,当下对父母学习的认识基本建立在认为“父母是完全胜任的自主学习者”的前提条件下,忽视父母自主学习能力考量,缺乏对学习的引导和监控。
作为成人学习重要理论之一,转化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学习的实质就是成人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和途径检查、反省和修正自己原有的世界观,以适应新的情境,学习新的经验。[2]转化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成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反思和实践过程,实现自身角色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不是一般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增加,而是一个学习者的思想意识、角色、气质等多方面的显著变化,其本人和身边的人都能明显感受到这类学习所带来的变化”。概括来说,成人学习致力于成人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已经涉及成人思想的转化,思想的转化会引发成人不断学习。“同其他类型的学习相比,转化学习可以引发学习者更深刻、更持久的个人变化,尤其可能引发塑造学习者并对之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经验,当这些经验发生迁移时,还可能影响学习者的后继经验”。[3]
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客观,除学校之外的其它教育力量也受到关注和重视。教育不再只是个体某个阶段的经历,而是贯穿个体发展始终。因此,现代社会父母要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引下形成合理的教育观念。父母学习是指个体在成年后顺应终身教育的理念,为即将成为父母做获取教养知识或技能的准备,以及成为父母后,基于教养需求所进行的有意识的、自觉的、主动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方式,包括父母自身的学习,以及参与子女的学习等,即“父母与子女共成长”,突出家长与子女在共学互学中的自我觉醒与主动追求。因此,父母学习实质上是为适应父母角色而发生的转化学习。
转化学习理论以精神分析理论和批判社会理论为基础,从观点转化的角度系统阐述成人学习过程。转化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转化学习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触发事件。这是指能导致个体已感到不舒服或困惑的意外事件。当这些事件发生时,成人个体发觉自己原来的认知观念已经无法应对事件,随之也产生了焦虑感、紧张感等;第二阶段是转化学习的核心过程,质疑假设在经历痛苦的体现后,人们总会静下心来对自我进行检验,以探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时人们会发现原有认知中扭曲的或不完善的观念,并尝试建构合理的认识观念体系;第三阶段重现整合阶段,是以更新的认知观念为基础,重新进行生活实践。[4]
转化学习理论认为成人转化学习的最初诱发点在成人的真实困境。当成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境时,成人能够觉察且有想要改变现状的意愿,最终成人选择通过学习摆脱困境。高志敏教授认为成人学习需求的四大空间是社会变迁空间、社会角色空间、终身发展空间和人生经历空间。所谓社会角色空间是指“任何成人群体的任何成员都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不同的角色俨然规定着不同的角色任务, 而履行不同的角色任务又必将引发不同的学习需求……作为家庭主要成员,必为胜任父母角色而发现学习需求”。[5]随着孩子的出生,父母角色任务产生,但对如何扮演角色和担起责任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系统专门训练或学习,组织家庭生活与教育子女的活动基本是基于自身经验开展的。
然而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基于父母自身经验组织开展家庭生活与教育子女并不能满足家庭的发展需求。2018年9月,《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此次家庭教育调查范围基本覆盖全国各地区,能客观反映全国家庭教育现状,是我国首个家庭教育的国家报告。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倍感迷茫,他们迫切地希望教育好子女,但却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6]从调查可以看出,目前确实许多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不能够满足家庭教育的需求。2021年,中国青年报社针对1,149 名未成年人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的受访家长感觉平时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比较多,23.7%的受访家长感觉困惑非常多,明确表示困惑不多或不太多的受访家长仅占2.8%。从其它调查中也显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会碰到各种不同的教育难题。现实的情况证明,父母依据自身经验开展家庭教育及生活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他们经常会遭遇家庭教育困境。
杨懿在对准备入学的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的调查中发现,“家长对帮助儿童做入学准备时所需的入学教育知识与技巧和入学教育环境准备等方面均存在学习需求”。[7]陈妍在某小学家庭亲职教育的研究中发现,“父母在参与学校提供的亲职教育中,有‘想要获得家庭教育相关的信息’‘想要解决目前遇到的家庭教育问题’等需求”。[8]从上面的调查研究来看,当下父母表达出迫切的学习需求,然而实际的父母学习数据却并没有与学习需求匹配。
究其原因,尽管父母身处困境,有着强烈的愿望改变现状,但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需要改变,因此他们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并没能引发父母自身学习。同时,也有些父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他们意识到为了家庭的美好幸福,需要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他们认识到为人父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因此现实的困境和科学理解困境同时作用才诱发了父母学习。
父母学习意识觉醒意味着父母学习有了驱动力,父母学习最直接的目标是解决眼前现实的困境,间接的目标则是提升教育素质。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是教育观念,只有在正确的观念指导下才有正确的行为。教育观念是教育在人脑中本质属性的反映,对教育行为起制约和指导作用。因此,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因素。探索研究父母的教育观念,对于提高家长素质,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构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是父母学习的关键内容。
对于父母教育观念的形成,结合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一致认为父母的教育观念是个人经验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研究者刘秀丽就新世纪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进行调查,发现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较之以前体现出更为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和积极性,但存在“缺少把儿童视为独立个体的儿童观”“科学教育观仍有个别问题认识不足”“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尚存在认识不足”等问题。[9]因此,父母已有的教育观念不容忽视,已有的观念需要进一步得到辨识和矫正,以为父母学习、父母教育素质提升打下基础。
与普通学校的学习者不同,父母在开始学习之前已经形成教养子女和经营家庭关系的相关经验,已有经验部分来自于成人父母年幼时期家庭成长经历,部分来自社会文化影响。转化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已有的经验有时会成为其深入学习的绊脚石。人们总是对各种生活经验做出个性化解释,并形成自己看待世界的一系列假设,又以此为参照系,对新经验做出习惯性解释。这种假设体系或参照系即为意义结构。他们认为,扭曲的意义结构会阻碍成人转化学习发生,即成人从根本上发生质变,扭曲的意义结构得以矫正,建构起的新的意义结构能适应生活需求。简言之,成人父母原有的经验不一定是科学合理的,经验背后的教育观念及内部逻辑结构需要重新辨识以确保其适应新背景下家庭发展或教育需求。因此,父母学习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学习方向的准确性,即对已有教育观念进行辨识和修正。
父母教育观念的扭转和更新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行为的转变,只有在新的教育观念映照下进行教育实践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转化。教育实践会进一步强化父母学习的意识,父母学习会越来越自觉、自主。教育观念是父母对教育在思想上的认识,将教育观念落实到行为上还需要有方法上的学习和选择。
研究者高悦在针对某地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育者认为应该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陪伴、倾听幼儿等方面却做不到给予幼儿全身心的关注。同时调查还发现教育者存在“空有理念,实战不奏效”“碰到问题,解决不了,不知道怎么做才科学”的教育困惑。家长的教育理念、期待与实际的教育行为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行为有待完善。[10]研究者陈秋珠针对我国某省0-18岁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展开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各个年龄段家长排名前三位的教育问题会有所不同,但是问题又有相似,如“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与不知道怎样管教有效果”“自身缺乏育儿知识和方法”“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和知识”“孩子处于青春期困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自身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够”等,这些各年龄段的教育困惑实质上反映的是家长在家庭教育具体实践操作上的困难。[11]
在父母或家长的教育观念更新后或者说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之后,一定要有合适的方法和实践能力上的提升,否则他们有可能又会回到原有的教育观。相关研究显示,成人总是习惯性地固守着自己的见解、价值与信念,并在其中保持着自己的安全感、认同感和存在感。相比之下,转化学习的任务却是要突破这种陈规,带来一场伴随着种种痛苦与危机的“心理爆炸”。因此,父母不光需要接受观念指导即教育理论指导,同时还需要接受教育实践指导,特别是针对孩子所处发展阶段的专门指导。在对父母进行实践指导后,父母要能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构建实践行动方案。在构建行动方案时最好能有父母群体相互交流和鼓励,在得到肯定的支持后,父母的行动会更有力量。转化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理性的交谈是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渗透思想和观点的过程,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也使他人的观点发生转变。父母在群体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行动方案的可行性,也能促进其他父母观念转化或实践行动。
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起点和基础,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着力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家庭教育质量依赖于父母的教育素质,因此提升教育主体——父母的教育素质成为促进家庭教育的核心工作。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事务,也是国家和社会应当给予支持的国家大事,《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因此,父母学习的促进也需要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的力量。
从父母学习的触发机制可以看出,父母遭遇家庭教育困境并对其有科学的理解这两个条件并存才可以激发父母学习。换句话说,父母转变的意识激发了父母学习意愿。结合父母的处境,激发其学习意识则成为父母学习促进策略中关键的第一步。
父母意识激发的最佳时机在年轻男女组建家庭之初。《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婚姻登记机构和收养机构应当通过现场咨询辅导、播放宣传教育片等形式,向办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的当事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2]上述民政部门可以安排宣传性较强的教育短片或提供系列核心课程,让他们认识到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个人能力的提升,好父母离不开父母教育能力的提升。
随着儿童进入不同的成长阶段,父母会遭遇家庭教育各种困难。《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明确不同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要点。各级妇联组织、各级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应当充分根据父母在家庭教育实践碰到的具体困难给予指导,而这正是根据家庭实际需求,调动父母积极参与学习,发挥其教育主体作用的好时机。
在组建家庭之初的第一个节点,利用准父母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憧憬,初步引导其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第二节点则是孩子出生以后,结合父母的教育困境,引导父母反思并意识到学习是必要,并合理利用父母的问题解决情境激发学习意识。
成人教育家诺尔斯用“成人用他们的脚表决”来描述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成人不是被动的学习者,如果现有的学习环境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兴趣,他们就会停止学习活动。父母已有的经验需要受到重视,特别是他们在教育子女上已经形成的教育观念以及在教育实践中所经历的事件,这些都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首先,父母已有的教育观念应当受到重视,因为外部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都需要经过个体消化理解并纳入个人经验结构,家庭及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决定了个人经验结构的稳固性。父母的教育观念有时是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的,比如父母坚持认为孩子的发展最基础的是身心健康,但在实际教育中却又不顾孩子身心健康而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因此,提供给父母学习的课程资源中应该有专门针对父母教育观念辨识和扭正的专门课程。
其次,父母在不同阶段遭遇的教育困境也应当受到重视。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家庭组织生活的方式和教育重点也在变化。国外有学者专门研究幼儿家庭,接受调查的父母普遍认为,孩子越大引发的争论也越多。[13]家庭每天面对的是动态发展的孩子,父母需要面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一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特点,父母需要对每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充分了解,且能掌握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应充分调查了解不同阶段父母的教育困境,针对性开发不同阶段父母学习的课程。
当下父母学习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各省级政府家长网上学校、学校的父母课堂还有非政府或教育部门研发的父母学习资源,但这些资源却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协同,并没有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尽管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特点,父母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受教育经历,但父母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却会出现相同的类属。比如,因为拥有相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碰到的教育困难可能是该年龄段孩子发展共同存在的,这属于共性问题。有的父母偏好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反思,有的父母则喜爱文字阅读来学习反思,这就是学习需求上的个性问题。
不同的学习资源应根据自身特点,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发挥其优势作用。比如,父母共同学习需求可以主要依赖社区及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来完成,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则需要发挥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优势,把优秀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优秀家庭教育资源应当从纵向历史、横向区域两个维度深入挖掘。全国及地方网上家长学校应当利用其父母教育官方优势,把其他机构优秀资源整合至平台,供父母根据各自需求有目的的选择。
尽管父母学习是自主的,但是父母需要建立学习组织,通过学习组织,父母可以找到学习的心理支持。学习共同体就是学习组织的形式之一。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一个由学习者与助学者 (包括教师 、专家 、辅导者和家长等 )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具有共同的目标, 经常在一定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进行相互对话、交流和沟通, 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通过共同活动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并对这个团体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14]父母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其孩子年龄和发展特征相似的父母组成,学习的共同目标在于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学习共同体不光有教育专业人士在其中成为引导者,还可以推选团体中的优秀家长作为助学者推动团体互动和交流。社区和学校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构建父母学习组织,促进父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