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益桂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云南昆明 650111)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确立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有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生成逻辑,即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26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不仅是对新时代伟大变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和里程碑意义的深刻总结,也是充分发挥党的最大制度优势——民主集中制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项根本制度。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实践要求应从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出发,科学分析与认知“两个确立”生成逻辑与转化逻辑。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强调和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维护领导核心都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形成、确立与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紧密相关,民主集中制为确立领导核心提供了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组织机制和行为准则。确立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内生逻辑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建立在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科学运用和有力贯彻基础之上的。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前途方向,为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运用民主集中制及其内在机制确立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从党百年奋斗历史中提炼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有效制度法宝。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来说,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尤其需要在实践中稳步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为关键的是要在这个领导集体中确立“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成为核心[2],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制度安排。这一最根本的政治要求和政治规矩内蕴“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的政治原则,亦即通过“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原则建立维护领导核心的思想认同、政治领导和组织保障,进而以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彰显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治理实效。
1.“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对马克思主义权威论和领袖观的创造性运用。具有严密而系统组织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拥有自己的领导核心以确保在统一意志和统一号召的指引下开展政党活动。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强调领导集体和核心及其权威在无产阶级政党民主集中制政治逻辑中的根本特性。基于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分析并批驳巴枯宁否定领导核心、反对权威的错误主张,恩格斯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3],而“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4]375。确立领导集体的核心及其权威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发展的成败有着“定于一尊”的作用,“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4]372。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高度重视维护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核心的指导作用,特别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之于无产阶级政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指明“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5]。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在富有政治经历和革命经验的领导核心带领下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如果不能造就出无产阶级政党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领袖,那么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锻造统一意志的无产阶级就是一句空话。基于对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相互关系的阐释,列宁进一步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赋予党中央集体领导核心最高权威的阶级基础和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奋斗经验表明,切实维护领导核心及其权威是坚持和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应然之举,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切实维护领导核心及其权威,是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所在,确立核心、维护核心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2.“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领导核心的确立。民主集中制是广泛真实的党内民主与全党团结统一的有机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对整个组织体制有效运行起到推动、维护和调控作用,使党中央具有团结凝聚各方面力量、协调各方面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为保证有效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形成合力,必然需要有经验、能作为的领导核心作为“大脑”和“中枢”,以集中全党智慧、统一全党意志、指挥全党行动,形象地说“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6]。具体而言,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组织性是其最突出的特征,而集中部分又是组织之首、组织之魂[7]。这就要求在广泛真实有效的党内民主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正确地集中,从而更好发挥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执行力,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就“集中”的基本内涵而言,是凝结在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党的上级组织与下级组织,党员个人与党的整体,党的中央、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群众关系的组织协调之中的。现行党章着重以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的要求来理顺这四对关系,即在“四个服从”组织程序和组织纪律的规范、协调下,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意志集中于组织决议、集体指导和中央领导,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其中,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最根本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即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服从党中央领导集体,而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心骨”“顶梁柱”通常就是担任党内最高领导职务的领袖人物。“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8]。所以,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使领导核心的生成和政治权威的确认获得合理有效的政治保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苏共执政的历史启示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表明,以民主集中制为前提确保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的形成,对于维护党的统一与团结起到关键作用。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这一组织制度安排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建构超强自我凝聚力、组织力和领导力的内在要求,而且是生于革命形势之中开展革命斗争的特殊实践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构筑起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才能更好防范敌对势力的破坏打击,以此保有革命力量、发展壮大革命队伍。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使命担当书写在伟大旗帜上。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党内必须构建起能够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的严密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以便有效防范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精准研判解决重大矛盾阻力。由此,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内部就需要形成举旗定向和掌舵领航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中,民主集中制就是构建和维护党的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的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
1.确立领导核心植根于党坚持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政治实践之中。“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9]115,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党建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演进的轨迹看,有力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是内在关联、辩证统一的整体,民主集中制是确立领导核心的基础和保障。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在条文规定中就已经体现民主集中制精神和原则。从党的二大至党的四大,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制定或修正,还是就革命形势下党的组织问题作出的决议案及相关法规制度,都进一步地阐释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精神。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第二章“党的建设”第十二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10]。1928年党的六大通过的党章把民主集中制确立为党的组织原则,同时对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内容作了更加系统的规定。这一时期,我们党尚处年幼阶段,又身处严峻的革命形势之中,受到“左”倾和右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在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曾出现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问题,中国革命也因此受到重大挫折。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迎来了历史性伟大转折。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创新性发展和运用列宁民主集中制理论,不断丰富和拓深民主集中制的科学内涵及其具体实现形式。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四个服从”,1945 年党的七大正式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1956 年党的八大党章进一步扩展了民主集中制的内容,民主集中制为中国共产党确立领导核心及其权威提供了强大力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对民主集中制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充分发挥其制度和政治组织保障作用的前提下,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核心成功确立。对此,邓小平特别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调“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9]56,继续推动民主集中制具体化、程序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坚强有力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为党中央、全党的领导核心并写入十九大党章,后又写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同时,以民主集中制制度体系建设保障维护领导核心具体化、制度化,通过健全党的全面领导、请示报告、党内监督和纪律处分等一系列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和党中央权威的制度规范,使维护党的领导核心落到实处。回顾百年党建历史,中国共产党关于确立领导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完善与发展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可以说,确立领导核心主要是通过党的民主集中制来实现的,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是确立和维护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
2.民主集中制为确立领导核心提供基本路径和制度支撑。马克思强调:“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2]确立党的领导核心不仅是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党和国家应对风险挑战、回答时代课题的实践需要,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和规范体系有效运行的必然结果。从领导核心基于“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生成逻辑的制度支撑来看,确立党的领导核心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视阈下的集中,民主集中制制度体系为“创造”领导核心配套实践路径。首先,民主集中制确保领导核心来源于人民群众、来源于基层。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制度建设上的创造性运用”[13]。领导核心是由党内公平规范的民主选举逐级逐步确立的,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岗位干起,历经一个一个岗位层级的考验和历练,一步一步经由普通党员、党员干部、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再到党的最高领导人培养选拔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以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为核心,通过人才储备锻炼机制、干部优选考核机制、民主推选机制等建构起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培养考察和权力有序交接体制机制,为确立领导核心提供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的制度支撑,使党的领导核心“从群众中来”,能够始终和人民站在一起,坚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我们党的历代领导核心都有着深厚的人民基础、实践基础,从基层到中央,无不是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经历了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其次,民主集中制确保形成领导核心的政治实践在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组织纪律的制度规范框架下开展。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进行组织建设的。早在1927 年党的五大就确立了从中央委员会到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再到总书记的中央集体领导的基本体制。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逐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1945 年党的七大正式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委员会[14]。经过实践探索,“委员会+核心”制成为党的最高领导集体的运行制度。同时在中国共产党严密的组织体系内,按照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组织原则,党的领导核心是经过干部培养、成长、发展、晋升等机制的现实历练,以及各级各部门岗位实践检验,政治实践和政治经历证明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过人的德性修养和非凡的领导能力的领导人才。因此,在层层嵌套的严密组织体系内,一系列保障党内逐级选举、权力与责任层层集中的组织机制和法规制度使得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背后有完整组织体系和规范体系的支撑,具有明确的领导核心主体生成轨迹。正如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的:“我们的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目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而是党的领导者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首脑(中央)、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依照一定规律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种规律,就是党内的民主的集中制。”[15]在此意义上,基于“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原则确立领导核心,不是简单的“票决”集中,也不是粗糙的个人独裁专断的集中,更不是机械地理解为先民主后集中,抑或是民主和集中的简单相加,而是充分调动全党各级组织、各个党员民主权利基础上的集中,确立领导核心的背后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构建统一的党执政的组织体系和规范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9]214。中国共产党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诞生,更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今天拥有9 600 多万名党员、领导14 亿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百年党建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并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和实践发展的需要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通过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造和理论飞跃。民主集中制之所以能够为确立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提供一系列科学的制度机制保障,根源在于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方法能够使指导思想的形成与创立凝聚人民群众、党内各级党员干部和党的领导核心等创新主体才智,保证汇集全党智慧和顶层设计、集体领导和个体集中相统一;能够使指导思想的形成与创立兼顾问题导向和价值引领,保证民之所盼与党之所向,时代点题与理论破题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勇于理论创新的党,也是善于理论创新的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坚持将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凝结为具体的科学理论形态并将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建党至今,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继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党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的重要形式进一步明确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决定性意义。在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过程中,党的指导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与方法。
指导思想是一定历史时期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集大成者”。经过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实践检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能够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理论[1]25-26。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立这样集时代性、系统性、原创性于一体的开放的科学体系,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方法推进理论创新与理论飞跃。一方面,落实民主原则,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调动多方理论创新主体力量。党的民主集中制能够使全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理论专家学者等多个理论创新主体发挥作用,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通过党内学习、党代会、中央全会和重要会议、纪念活动、对外交流等一系列机制和各种民主渠道与形式广集民智,广泛收集党内外各方意见,倾听群众呼声、汇集全党智慧。另一方面,在广泛民主基础上进行科学集中,推进理论创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使理论创新重大成果发展为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并最终提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级理论形态。由于理论创新主体一般从自身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存在思想、利益、认知差异,这就需要在组织成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基础上实现正确集中,根据党的理论发展规律、实践发展要求以及时代需要,对自下而上得来的多样化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概括提升[16]。如何处理好民主之后有效集中的问题?集体领导之中的个体集中就是关键。党中央在推进理论创新成果实现质的提升过程中,发挥着把握方向、价值引领、作出决策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保证全党上下形成统一意志。作为党中央核心和全党核心的最高领导人对推进理论创新、创立指导思想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其理论水平、实践阅历、战略思维以及洞察历史规律的卓越能力,对理论创新从量到质的飞跃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1]26。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7],正是有了领导核心,我们党能够不断占据思想高地,不断跨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
从指导思想的确立过程来看,指导思想沿着理论创新到形成符合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再到高度凝结提炼为最高理论形态的路径生成,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民主集中制落实了指导思想生成与确立的正确方向、根本原则和实践路径。一方面,民主集中制运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原则,在发扬民主保障理论创新主体的理论创新诉求基础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的主观能动性,达成“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听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后总要作出决定,这个决定权就在党中央,只此一家,别无分店”[18]。由此,运用民主集中制实现了民主调动理论创新主体积极性、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智慧高度集中、领导核心推动科学理论创立,经由实践检验最终将科学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用以武装全党、指引人民、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运用民主集中制确保了指导思想的形成与确立保持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回顾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形成与确立的历史,党的指导思想要切合时代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实践要求和人民意志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理论创新过程中使民主和集中有效结合,不仅在夯实党内民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以民主集中制落实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更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推动下形成实践的科学理论、行动的管用思想和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沿着理论继承——实践——理论发展——再实践——理论创新——再实践——理论飞跃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运用民主集中制有效推进指导思想的形成与确立,实现主体、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当然,在推进指导思想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握、方法运用和制度运行不是抽象的,在不同层次的组织和主体中,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也以更加具体的机制和法规制度加以明确和落实。
“两个确立”是历史和时代发展下形成的重大政治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顶层设计层面发挥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的成功体现。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律性认识来看[19],明确提出“两个确立”充分发挥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和领导制度的制度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民主集中制实现民主基础上正确集中的结果。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刻认识“两个确立”与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内在关联和实践逻辑,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共识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内在统一,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本质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新发展。自觉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有力贯彻民主集中制精神意蕴和方法原则,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思想保证,是新时代全体共产党员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根本政治要求。
“两个确立”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并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创新成果和新鲜经验,有力贯彻民主集中制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坚决拥护“两个确立”不仅要体现在政治和思想自觉上,还要体现在执行制度的行动自觉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定位,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出顶层设计,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总体部署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明确“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6,“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20]85等一系列突出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原则的政治要求,揭示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及其权威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关键和根本。在加强民主集中制“集中”的具体制度层面,党中央修改和出台了一批根本性、专门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制定出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并夯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基础。其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把“两个维护”确定为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提出“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和“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21],为推进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机制建构作出系统安排。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作出了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切实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行动逻辑,主要体现为将政治上的拥护和思想上的认同转化为不折不扣的具体行动,严格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到实践行动的各环节,自觉遵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制度规定,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一方面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央委员会工作条例、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党委(党组)工作条例等,运用好请示报告、工作考核、集体议事决策等制度机制,真正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为规范和工作程序中。另一方面要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支部工作条例、党校工作条例等为行动指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伟大意义,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在思想上情感上高度认同指导思想。同时在突出正向引导基础上强化反向刚性约束,严格执行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把“两个维护”作为新时代加强监督执纪问责、深化政治巡视和政治监督的首要任务[22],提高党员干部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履职尽责各方面的行动自觉。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内政治生活是各级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提高思想觉悟的主要平台[23]。习近平将党内政治生活形象地比喻为党建“大熔炉”,强调“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9]92-9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高度政治自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郑重强调“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24],修订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为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升提供制度保障。正是在此意义上,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必须通过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大熔炉”进行持续锻造“百炼成钢”。
一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根本制度遵循。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落实民主集中制的首要政治要求就是做到“四个服从”,这既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根本目标的实践内涵,也是调整党内各种关系、有效开展党建活动以达到生动活泼又团结统一的党内政治生活状态的重要指导。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与“两个维护”的内在要求是同源同质的,“两个维护”是全体党员必须始终坚守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放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自觉服从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把“两个维护”落实到政治意识、政治责任、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的实践历练中,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领导核心和领袖权威,在有力贯彻民主集中制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敢于同威胁党中央权威、消极无视集中统一领导的分裂活动和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另一方面,坚定理想信念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理论武装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实践活动的力度。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为主要抓手,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把握这一思想的时代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在干事创业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形势、推动工作,真正把这一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
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保持政治定力的题中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练就政治定力的深厚内力,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要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动摇,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知敬畏、守底线,铸就政治上的定海神针。政治定力的基点在于全党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有高度的认同,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确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的担当,在实践中强化对“两个确立”的认同感。就此而言,“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无疑是政治定力内涵要义的高度概括,是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定力的必然要求。同时,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也必须转化到政治定力上来。过硬的政治定力不仅以理论上的坚定为必要前提和思想基础,即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而且以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最重要的检验标尺,其根本要求就是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因如此,政治定力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落实“两个确立”的试金石。
一方面,理论清醒方能政治坚定,理论清醒才能行动自觉。思想理论修养是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培养政治定力的坚实根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排除各种错误干扰、消除各种思想困惑、清除各种不利于全党团结统一的杂音,保证全党统一意志完成了复兴之路上许多伟大的斗争。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自觉性,是全体党员干部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固守思想之元、培育为政之本从而夯实政治定力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为此,全体党员干部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在实践运用中科学掌握其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在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培养政治定力转化为具体实在的政治学习、政治约束和实践遵循。
另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增强政治定力的具体践行者,党中央对其培养政治定力、保持政治定力的要求是具体的,其中最为首要且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做到“两个维护”。政治定力内含着高度严明的政治认同和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立身之本。没有对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认同,在政治上就如同无源之水,政治定力的定点、扎根点就是不牢固的,政治定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以绝对的忠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做到在思想上高度信赖核心、感情上衷心爱戴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始终紧跟核心。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胸怀“两个大局”,自觉在贯彻党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中不断磨砺政治定力,以落实“两个确立”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迎接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和各种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