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思政: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2023-01-24 02:26王翠萍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智慧资源

王翠萍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推进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与思想性的一大前提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新特点。随着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和技术不再局限于网络,而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而言无疑是挑战。基于此,各高校亟须加快探索和搭建智慧思政平台,以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发展智慧思政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

信息资源是各高校推进思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校聚集了大量数据信息,产生的信息类型庞杂,感知类数据、网络类数据和科研类数据更新迅速,与数据紧密相关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为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与个性化服务等基础资源。其中,高校利用率较高的数据资源集中体现在两部分:一部分是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平台、选课平台、部门办公系统等产生的数据;另一部分是大学生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的诸多软件进行视频冲浪、网络评论、网购、传送文件等产生的数据。智慧思政平台能够依靠大数据技术收集、存储、加工和提炼碎片化信息,并筛选出对思政教育有价值的信息,以丰富思政教育资源、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

(二)促进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平等化

传统思政教育在教师主体与学生客体之间形成单向度关系,即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二者地位并不平等。而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各类新兴媒介具有互动性、即时性等优势,一定程度上可弱化思政教育主体对客体的影响,激发思政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一方面,大学生依托从各类新媒体等媒介资源所获取的信息,能够升华自我精神力量,增强思政学习自主权[1]。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各类网络媒体平台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增强认知能力的过程,其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更加追求自主、共享和平等,这一变化不断冲击着教育主体话语权,促使教育主客体关系更加平等。

(三)有利于创新改革思政教育方法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既优化了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而且更加重视量性分析和数据收集。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推断、跟踪和预测与大学生有关的数据,如分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状况,了解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与行为倾向,为后续开展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2]。在此基础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对学生思想变化展开关联性分析,深入探究内在规律,并据此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发展智慧思政面临的挑战

(一)队伍素养有待提升

第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数字化素养有待提升。当前,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较强的数字化沟通与协作能力,既难以与技术人员高效开展数字对话,贯彻智联互通和智能管控全过程,也难以及时、科学地研判智慧思政平台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追踪反馈育人成效更是无从谈起[3]。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人员缺乏思政素养,当前,部分信息技术人员尚未真正领会到思政教育的本质所在,加之未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展开深入交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通过云场景建构、云平台集成、云矩阵营造、云资源链接等,将智慧思政想要实现的知识、情感和行为目标充分融入数字场景建构中。

(二)融合深度略显不足

目前,部分高校在实施智慧思政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深度略显不足。就实践角度来看,第一,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存在不善用、不会用智慧思政平台的问题,比如,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将智慧思政局限于教育管理大学生方面,或在教学开展过程中鲜少使用智慧思政平台。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储备,对思政教育规律不甚了解,导致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难以实现深度融合[4]。就技术角度来看,部分高校处理和分析大学生思想动态数据的技术明显滞后,亟须提升和优化。

(三)数据资源供求失衡

第一,部分高校思政教育数据资源的共享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高校之间尚未构建起统一的资源共享与整合机制,使得数据交流和交换渠道不畅通,即便是高校内部,各部门和各院系的数据信息也尚未实现充分共享。第二,部分高校智慧思政平台的数据资源存在供求失衡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智慧思政平台的数据资源在供给与有效性方面存在不足,且平台建设缺乏足够的财力保障,资源容量不大、利用效率不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智慧思政平台的数据资源供求失衡,或是诸多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被闲置,或是个性化的数据资源难以满足师生需求。

(四)数据伦理遭遇挑战

目前,部分高校在发展智慧思政过程中的数据伦理遭遇挑战,主要体现在数据资源的保密与使用方面,实现学生个人隐私保护与高校安全事务保障之间的平衡是高校日常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不断升级,保护数据安全与学生隐私面对的挑战日益严峻,这就涉及高校与相关工作人员是否真正有权掌握学生数据信息,或假如未经学生本人允许就处理和分析数据信息,这类行为是否侵犯学生个体隐私权等问题的定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发展智慧思政的转型策略

(一)建设智慧思政人才队伍,加强智慧思政教育能力培养

高校要想推动智慧思政建设的转型发展,必须将建设智慧思政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努力提升队伍的智慧思政教育能力。

第一,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思政教育队伍人员数据素养的培训,抓好顶层设计,真正实现实践化培养、个性化研修、政策化支持和制度化保障,提升智慧思政人才队伍研修基地建设水平。首先,高校可吸纳信息技术人员加入智慧思政人才队伍,使其成为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思政教育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其次,高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聚焦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组建信息技术开发队伍、辅导员服务队伍、思政课教师队伍,明确队伍分工,引导队伍彼此支撑配合,不断凝聚智慧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优势。最后,高校可广泛汇集校内资源,为队伍培训提供更多技术、资金、物质支持,使队伍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智慧思政平台的基本功能与大数据的思维规律,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

第二,高校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智慧思政教育能力的培养。首先,思政课教师需明确大数据时代的角色定位,努力转变教师角色,促进思政课教师角色向教学推动者、价值引导者、理论创新者和情感沟通者等方向转变。其次,高校需深入探索思政课教师从传统角色向新角色转变的方法,提升政治敏锐度、明确价值取向、抢占舆论高地,增强教师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不断拓宽教师跨学科知识面,引导教师及时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丰富理论知识储备[5]。最后,高校需指导思政课教师学习并应用智慧思政教学平台、各类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工具,增强教师技术运用能力,并督促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内容针对性,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话语体系,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二)全面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智慧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

强化内容供给是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高校要想推动智慧思政建设的转型发展,可全面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分析、跟踪和预测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内容的精准供给。

第一,高校应借助可视化分析与智慧决策实现管理自动化,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在智慧学习平台留下的轨迹与海量数据,并根据思政教育实际要求,实现数据统计和指标呈现的可视化,提升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对此,高校需下大力气借助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并提炼本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数据信息,绘制精准反映学生心理状态、思想状况、政治态度、行为特点等个性化情况的具象图谱,全程、动态、实时监测大学生思想行为,精准了解大学生实际需求,抓住教育先机,及时发现问题,形成针对性更强的智慧思政教育方案。

第二,高校应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数据信息,如生活消费情况、图书借阅次数、社团活动情况、奖优助学情况、线下课堂学习情况、校园网站浏览、线上学习状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推送与沟通交流,切实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高校应充分借助数据筛查等手段,力争为每一位大学生提供定制化服务,向其精准推送教育内容。高校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全面掌握管理难点、教学盲点、社会热点和学生疑点,分析、整合并归纳分散的数据资源,分门别类地向学生输送相应信息资源,从而延伸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6]。此外,高校还可利用大数据的可视化技术,开展更加立体、直观的图像化教育。

(三)充分融合大数据资源,推进思政教育数据库共建共享

高校要想推动智慧思政建设的转型发展,必须打破行业、地域、高校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屏障,整合共享多方数据资源,为智慧思政教育建立数据库。

第一,各方要改变传统的狭隘思想,力争打造大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格局。各地区、各行业、各高校和各部门应解放思想,加强共享意识,重视统筹和整合数据资源,增强共建共享数据资源、服务社会大局的责任意识。同时,各方要始终聚焦高校智慧思政教育,统筹构建智慧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机制[7],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各地区、行业、部门和高校协同配合,共同搭建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第二,高校应从法律法规角度加强智慧思政教育的数据库建设,借鉴国内、国外相关领域和行业建设数据库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应的数据库建设标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从而保障数据库的合法、有序、规范建设。高校需努力打通“自扫门前雪”分散性数据挖掘的堵点,进一步健全挖掘利用智慧思政数据库资源的协同机制。各高校针对智慧思政教育要完善数据资源需求调研,优化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系统[8]。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高校及其内部相关部门,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实现数据共享,力争打破资源共享壁垒,多方面收集和整理来源不同的数据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数据库,横向比较学生思想、行为等数据,开阔思政教育视野,不断深挖数据潜在价值。

(四)加强大数据规范化管理,确保高校智慧思政有序开展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某些数据伦理问题。因此,高校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时,要高度重视潜在的风险挑战,强化前瞻预防,加强约束引导,努力降低风险,以确保高校智慧思政教育得以可靠、安全、可控地发展。

第一,政府部门应积极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免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高校应全面强化对收集、共享、传播大数据等环节和流程的规范管理,确保学生个人信息免遭窥探,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不被侵犯[9]。尤其是要规范管理收集与使用大数据的环节,保障大数据不被盗取、滥用或误用。在收集与使用数据资源时,要明确个人、教师以及学校等各方的权责范围。

第二,高校应构建并完善智慧思政教育数据的监督、保密和防控体系。首先,高校应构建各方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发挥高校、政府以及第三方作用,依法监管大数据在智慧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步骤、执行、评价、管理等环节。其次,高校应进一步规范信息保密制度,在收集、分析、传播和使用数据资源过程中,严格将保密工作落实到位。最后,高校还应不断完善安全应用大数据的防护体系,及时更新与维护应用大数据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不断强化安全应用大数据的防御功能,增强病毒预防、漏洞监管和风险预测能力,确保高校智慧思政教育的有序开展。

猜你喜欢
思政智慧资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