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严奎 周艺
【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后偏瘫患者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IPC)治疗的基础上联合Bobath理念引导下的核心肌群(CMG)训练的效果。方法: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62例IS后偏瘫患者(2021年3月-2021年11月),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IPC+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指标、步行参数、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PC+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运用于IS后偏瘫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IS后偏瘫;IPC;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下肢运动功能指标;步行参数;治疗总有效率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y instrument combined with core muscle group training guided by Bobath concept in the hemiplegia pati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XU Yankui1, ZHOU Yi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Nan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ongsh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City,Nanjing, Jiangsu 21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re muscle group (CMG) training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Bobath on the basis of using air pressure wave therapeutic instrument (IPC) to treat hemiplegia patients after ischemic stroke (IS).Method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IS(from March2021 to November 2021)were selected by double blind method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PC+CMG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Bobath concept.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low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walking parameter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IPC +CMG training guided by Bobath concept is significant in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fter IS.
【Key?Words】Hemiplegia after IS; IPC; CMG training guided by Bobath concept; Motor function index of lower limbs; Walking parameter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S老年发病率更高,是脑组织动脉狭窄或闭塞,诱发脑供血障碍,其中并发症数量最多的患者是偏瘫[1-2]。临床实践证实,通过康复训练能帮助IS后偏瘫患者更好地恢复各项机能。Bobath理念是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對CMG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提高机体自主控制关键肌群的能力,最终对本体感觉进行有效改善。本研究分析了IS后偏瘫患者使用IPC治疗的基础上联合CMG训练(Bobath理念)的效果,阐述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双盲法随机抽取2021年3月-2021年11月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2.57±4.26)岁,体重48~76kg,平均体重(68.26±6.37)kg;观察组,年龄49~76岁,平均年龄(52.18±4.32)岁,体重47~78kg,平均体重(68.62±6.45)kg,男19例,女1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每周为患者进行20min针对预防损伤、生活能力训练等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地完成基础康复训练,步行30min,每次总训练时长控制在60min左右,5次/周,训练2月。
1.2.2 观察组 IPC+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1)骨盆运动:协助患者处于良好坐姿,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摆放双上肢,康复治疗师利用手法松解患者胸腰筋膜,激活多裂肌。治疗师在患者两侧腰方肌放置双手,引导患者前后倾骨盆;(2)胸椎运动:协助患者处于良好坐姿,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摆放双上肢,指导患者躯干抗重力伸展、伸展胸椎;(3)臀肌训练:床前站立,叮嘱患者随着治疗师后倾骨盆、屈曲双膝下蹲、前倾骨盆、后移臀部、坐于床上;(4)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的使用:平卧,压力袋中放置患肢,肩关节、手掌处粘贴1组生物波电极片,髋关节外侧和足掌部粘贴另1组生物波电极片,空气压力波强度设置要结合患者耐受情况进行合理调节,1次/d,30min/次。训练2月。
1.3 指标观察
对比指标[3]:(1)BBS评分越高患者下肢平衡能力越高;FMA评分越高患者下肢功能越好;TGUT;BI评分越高患者生活品质越高。(2)患者独立走过10m步道记录步行参数。(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病残度:显效≤2级;有效=3级:无效>3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BBS、FMA、TGUT、BI指标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FMA、TGUT、BI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步行参数
治疗前,两组步行参数对比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行参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IS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存活下来的患者由于高位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患者丧失一部分神经功能,因此患者平衡功能减退或丧失,另外,由于患者需要休养很长一段时间,会有关节挛缩、肌肉萎缩等症状的出现,从而诱发偏瘫,一旦发作会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品质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4-5]。以往临床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常规康复训练,但是下肢恢复功能的效果并不理想。
核心稳定是运动过程中机体躯干、骨盆处于稳定姿态。对于机体躯体中心控制系统来说,提高核心稳定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能为上下肢建立运动支点,优化产生、控制、传递力量的过程[6]。精准控制骨盆、躯干是保持核心部位稳定的基础,CMG就是围绕这一核心的周围肌肉(下肢部分肌肉、腹和背肌群、骨盆底肌)。Bobath理念的基础是神经可塑性、运动学习、生物力学理论、运动控制理论等,科学地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是由康复治疗师协助患者训练CMG的稳定性,控制CMG关键点后进行不稳定训练,改善本体感觉,提高机体控制自身姿势的能力,降低异常运动模式出现的概率,达到良好的疗效。
本文中,观察组治疗后FMA、BBS、TGUT、BI、步行参数和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IS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联合使用IPC和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的良好效果。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能提高患者控制核心肌群“关键点”的能力,改善本体感觉,提升机体控制自身姿势的能力,降低运动模式异常的发生率,最终使机体患侧下肢运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7-8]。同时利用IPC进行刺激,提升血液循环的速度,改善患肢缺氧、缺血情况,使机体加快新陈代谢,有效提升网状内皮细胞功能,使机体快速排泄病理代谢物,从而对病情进行有效改善[9]。另外使用IPC还能有效地预防机体形成深静脉血栓,提高康复训练的安全系数[10]。联合IPC和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能有效降低IS后偏瘫患者钙离子在脑组织中的浓度,减轻机体损伤神经元的症状,促使机体有效恢复脑功能,提高患者下肢的平衡能力。另外通过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能有机结合步行三要素(负重、迈步、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步行参数,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步态。
综上所述,IS后偏瘫患者联合使用IPC和Bobath理念引导下的CMG训练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钟聪聪,李童,楼雅洁,等.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的Meta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2):111-115,193.
[2] 徐磊,李琳,杜俊涛,等.针刺华佗夹脊穴结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2,47(2):154-159.
[3] 时景,李成,李洪艳,等.镜像疗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82-1784.
[4] 王曉兰.针刺辅助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0):88-91.
[5] 邓学娟,刘军兵,任胜洪.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高凝状态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18):20-21.
[6] 常新斗.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9):974-975.
[7] 唐霞,黄丛萍,杨亚文.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5):2316-2318.
[8] 周人龙,王强,李响,等.情景互动结合器械辅助核心肌群训练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20,35(5):236-239.
[9] 仲秀玲,刘晓芹,王建华,等.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平衡和步行功能影响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24):4221-4226.
[10] 陈杨,江一明.核心肌群训练和头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的对比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8):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