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璇
随着当今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成果也逐渐受到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如何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渗透“五育融合”教学理念也成为了体育教师的一大难题。依照当前社会发展形式来看,急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这也恰好证明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文化环境并没有达到一定标准,仍然在按照传统体育教学理念进行实施,从而导致了小学体育的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1 低年级小学体育课堂渗透五育融合理念的重要意义
低年级小学体育教学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小学生刚刚由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因此在这一阶段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大大增加了体育教学的复杂性,所以体育教育也很难取得既定学习目标。而在低年级小学体育课堂中逐渐渗透五育融合教学理念,不但可以扩大体育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体育教学内容更易理解、更直观,从而科学合理地推动健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校园体育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整合到体育纳入初高中学历考试范围,体育“高考”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自从“双减”教育方针的落地实施,教育部门大力扶持艺术与体育类别的课程就足以看出,体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学生教育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不难发现,2021年的冬季运动项目不仅包括运动,还包括所需的运动量,更加证明了体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说辞,而是需要需要社会、学校与家长的集体重视。自从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了网上课程让孩子参加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交往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家长已经发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对此如何让学生参加户外运动,走出家门,已成为了家长与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给小学教育带来了挑战。而将五育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体育课程之中不仅能够改变当下教育问题,还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策略。
2 五育并举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
当前低年级小学体育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大多数教师在讲解完本节课体育知识点后便让学生自由活动,教育观念十分落后,从而导致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并且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是麻木的跟从教师训练,听从教师口令,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已经给学生带来了失去独立思考能力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2.2 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体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内涵,例如心理健康、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只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环节这门学科便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很多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限制,依然将自己视为日常教学中的主导者,其中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身体发展刚刚步入初始阶段,对于一些拓展运动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和吸收。所以授课时只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当小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授课教师并没有进行深入地讲解,同时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导致小学生对于体育这门学科的兴趣爱好减弱,抑制了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3 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合五育理念的育人功能
小学体育教学在教育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不但能通过引导为小学生设立积极向上的发展目标,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其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能够帮助小学生塑造良好品德。相对于在学校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对当下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更关键的是拥有优秀的品德,而完善的体育环境可以较为有效的进行小学生品德锻炼和培养。而且小学体育活动具有十分关键的桥梁效应,通过体育训练能够培养学生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如勇气、坚韧等。此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强壮的体魄,坚韧的意志更可以帮助学生从容地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业上的各项压力,并且形成完善的人格推动小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二,充分激发学生动力。能动性又可叫做主体能动性,学生在一项事物上能否形成充分动机,影响到事情最终成果。从中看出,优秀的体育人文环境对小学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并且包含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小学生拥有了充分的学习动力也能够有助于教师成功进行教学活动。对此,教师需要积极有效的关心小学生在日常中的心理发展与变化,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与生活以及学习的动力,完成体育教学最终目的。三,社会性发展。当前大部分体育竞赛都是以个体或者团队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团队体育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讓学生提前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责任感。由此看来,这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以及社会发展中十分关键。此外,在团队体育活动中,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理解为品格与意识的提升,而体育文化精神能够良好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阶段的转变,并且逐渐完善。
四,价值导向。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所以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并不完善的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只要在这个阶段加强校园体育建设,将五育理念充分融合到课堂之中,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最大程度的树立小学生正确三观,并且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明确价值追求。
4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五育融合”理念策略
4.1 小学体育教师自身渗透五育并举教学观念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五育并举的理念是一个漫长但必须经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教育改革,而是占据着学校和家庭两个领域的重要环节,而且还对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方式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打破了各个学科之间的鸿沟,需要各学科教师的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终教学目的。而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需要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这也是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体育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低年级小学生深层思想,才能更快地达到开展五育并举教育目的。
4.2 深化五育并举理念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与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重视,而对于小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训练也逐渐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各级教育单位也都在不停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五育并举的概念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方向,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加强学生全面发展是推进小学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
首先,五育并举教学观念冲破了传统教育理念对教育模式的定义和理解,突出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五育并举理念的面对群体是学生,它将促进小学生主体地位逐步加强和凸显,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掌握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最后,在五育并举改革方针落地实施下,小学体育教学不再仅仅是让学生单一的进行体育运动,而更看重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体意识等综合素质。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切实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才能从各个方位满足小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而成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4.3 坚持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积极运动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传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要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此发挥体育课程的独特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在体育课堂中通常会发现,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稍微带有难度的体育运动多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从心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做不到,而这也就需要体育教师及时发现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并且将其扭转过来。对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设立相符的体育环节,把关注点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优势给每个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学生短跑能力强,有的学生长跑耐性好,又或者有的学生跳远技巧良好,那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体育运动中发光发热。又或者在进行某一体育训练时,当教师讲解完相关技巧以及知识点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中投票选出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来给小组每个成员进行指导以及帮助,最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以此来增加学生之间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体育优势,以便进行专项训练,并且促使学生积极运动的心理。
最后,在五育并举教学政策大力推行这一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贯彻于日常工作当中,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小学体育课程而言,在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辅助性指导,但是依旧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例如,在教授学生跑步技巧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联想跳远时的助跑环节,并将跑步的技巧运用到跳远当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会提升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拓展小学生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开展五育并举的最终目的。
4.4 不断与家长进行沟通,实行家校联动教育
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在学习方式和行为选择上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加强体育教学效果,充分凸显五育教育理念价值。体育教师除了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外,还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认真负责的与家长联系。例如,对于长时间缺少锻炼,在课堂中表现较为费力的学生,体育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督促学生在家进行运动。这种有针对性的沟通和互动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家长的反馈及时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深层次心理活动,从而让教师选择更有效的体育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案,而且对于加强家校联动教育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五育并举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培养小学生素质发展背景下创新教学环节已迫在眉睫,实践中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与其他教师制定分层次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学科产生的不同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联系,了解每个学生的深层次行为倾向和思想倾向,促进五育并举的开展。这样既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又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清晰地意识到,体育运动是低年级小学生情绪发泄的适当形式,在平衡情绪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事体育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自我认识以及如何与同伴进行有效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课程强调情感健康,在活动中增加情感锻炼的价值,这是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对此,小学应大力关注亲子活动的发展,让家长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这样不仅能增进家校之间的关系,而且家长还能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以及良好情绪发展的目标。
最后,在课后检测这一环节当中体育教师也可与家长进行联手。例如,教师利用信息平台发布体育课后任务。家长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将视频发送给教师,教师进行检测,从而了解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体育任务释放学业上的压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并且体育教师还可以建立家长群,在群中发布一些较为有趣的运动项目,带动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模仿,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后运动氛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5 注重体育精神文化的弘扬
在体育课堂中结合五育并举理念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体育精神文化对于小学生的重要影响。体育精神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品德等内容能够给予小学生正确引导,从而保证低年级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弘扬体育文化精神这一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对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体育场馆、浏览中外运动员竞赛视频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从而向学生弘扬正确的体育精神,营造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文化氛围,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体育精神育人环节。
4.6 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小学体育教学想要达到良好效果,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對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学习前不但要处理好师生关系,还应该注意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时察觉到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小摩擦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为后续的学习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互动性的游戏,然后参与其中,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后也可以和同学相约一起训练,课后的练习切磋相对于课堂上的氛围来说,是比较轻松愉悦的,学生没有课堂上的紧张感,而且这样的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真诚交流,让二者挣脱师生关系的束缚,渐渐的转变为朋友间的相处方式,最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4.7 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大多数都是以体育教师为中心,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自身想法设置课程环节,并且以体育测试成绩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从而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完全处于被动接纳的地位,因此,大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时失去了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体育的兴趣,创造力被限制。而这与落实五育并举理念初衷并不相符,所以在教师重新创设教学环节时,应该将学生放置在主体地位,不断与小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深层想法构建教学内容,从而将体育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
5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五育并举教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新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环节,在根本上解决当下的实际教育问题,增强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另外,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重要引导者,更要注重自身的体育文化素养,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首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最终推动小学生完善的人格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