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023-01-23 17:59
读写算(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魔术魔法绘本

周 晔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32)

绘本是一种主要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独立图书形式,其强调的是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图像一般色彩鲜艳,画面简洁明快,且内容富有童趣,十分丰富多彩,备受幼儿阶段的孩子的喜爱。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和绘本质量的不断提高,在幼儿园教学中,绘本已经成为早期阅读的重要读物。然而当下的幼儿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尚没有充分发挥绘本的教育意义。鉴于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绘本教学的质量。

一、游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绘本阅读热情

我国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最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由此可见,组织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方式。很多幼儿都习惯于倾听教师分享的故事,却缺乏自主阅读绘本内容的热情。通过在教学期间引入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其探究兴趣,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融入自主探究环节中,主动在参与游戏活动期间分析图片和文字。

(二)强化绘本教学效果

为提升游戏效果,幼儿需要深入探究绘本内容,在解读图片期间认真分析图片中各个物体的颜色、形状、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等,并细致分析文字中词汇的含义,最终实现充分利用图片和文字强化其对故事内容和情节的理解,使其在不同主题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绘本阅读习惯

阅读是间接获取经验的重要途径,而绘本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重要资源。通过组织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为获取更多生活经验,能够像教师、家长一样解决困惑,幼儿会在主动利用生活时间自主阅读不同主题的绘本,并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游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现状

当下,很多教师都将绘本教学作为帮助幼儿获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技能、形成积极思想观念的重要教学环节,并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效果的方法。通过对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幼儿教育相关理论和文献的解读,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游戏对绘本教学活动的推动作用,并积极通过开展教师交流、师幼对话以及借助互联网查找案例等途径积极引入教育类游戏。然而,部分教师在组织游戏期间,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经常会出现游戏与绘本教育主题失联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意识到借助游戏组织绘本教学活动也需要引入恰当的教育策略,并能够积极投入到应用策略的探索工作中。

三、游戏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猜想游戏,开启阅读之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进行学习活动时,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兴趣的调动下进行的,并且其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在学习内容上,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引导计划。基于此,在带领幼儿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其在浓厚的学习兴趣驱动下展开学习。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幼儿最先看到的是绘本的封面,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游戏,如“猜一猜”,让孩子们观察绘本的封面,根据自己看到画面猜想绘本要讲述的内容。这种方式能提高幼儿了解绘本内容的兴趣,让幼儿能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了解相应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通常在开展此类游戏时,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引导:首先是对绘本封面的设疑,让幼儿猜想封面以及绘本中图片表达的内容;其次是设疑绘本标题;最后是对绘本中出现的物品等设疑。通过这几个步骤,让幼儿能由此产生对绘本内容信息的合理猜想。

比如,在学习绘本《圆》时,教师让幼儿观看封面上不同颜色的大圆,并通过“猜一猜”游戏,让幼儿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篮球、盘子等猜想绘本表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简要讲解“圆”的内涵,鼓励幼儿结合封面中的大圆和标题进一步预测绘本内容。此时,幼儿可能会提出“书里画了很多圆”“书里的圆上有不同的图案和颜色”“书里可能会出现篮球、扣子”等。教师要对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幼儿提出表扬,最后进行总结,提出“让我们看一看书里究竟有什么内容,看一看哪个小朋友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个过程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的阅读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参与“猜一猜”活动期间,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出绘本的全部内容。鉴于此,为保持其参与猜想游戏的热情,在图片和文字讲解期间,教师要及时指出其“猜想的正确性”。如在讲解“猫头鹰来了小老鼠逃”相关图片时,教师可以对猜测绘本中有“扣子”的幼儿进行鼓励,讲解“糖葫芦儿香又甜”相关图片时,可以对猜测绘本中有不同颜色的圆的幼儿进行表扬。

(二)主题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绘本阅读本身是一个体验阅读的过程,而幼儿阶段的孩子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其不能对绘本中的相关形象产生具体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表演的形式了解其中的内容表达的含义。通过表演游戏,幼儿能通过动作、对话等形式再现绘本故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对其中涉及的各个角色进行仔细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相关角色的性格特征等。通过这种形式,幼儿能提高模仿能力。而模仿本身是幼儿时期的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幼儿在对绘本中的角色进行模仿时,其能通过相关角色的语言、情感以及动作等体验深刻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抱抱》时,教师首先了解到这本绘本没有文字内容,而绘本主要讲的是小猩猩找妈妈的故事:一只与妈妈走散的小猩猩到处寻找妈妈,在寻找的途中,小猩猩遇到了各种动物,这些动物相亲相爱,热切地拥抱在一起,彼此表达热烈的爱。在大象的帮助下,小猩猩终于找到了妈妈,并与妈妈紧紧相拥。这个故事的内容十分简单,其中包含两个主题元素,即亲情关怀以及对不同动物的认识。在学习这本绘本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表演相应的游戏“抱抱”。教师先准备动物发夹,让幼儿确定自己扮演哪种动物,跟着音乐模仿自己扮演的动物走路。在此期间,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切换绘本图片,并组织语言讲述故事。音乐停下来的时候,让扮演不同“动物”的幼儿根据图片和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找到恰当的“动物”抱抱。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阅读绘本,并在教师讲述的故事和主题游戏开展期间体会到《抱抱》的教育内涵。

(三)魔术游戏,体会绘本阅读之乐

学龄前儿童对神奇的事物有着发自内心的好奇心与窥探欲。将魔术游戏与绘本教学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增强绘本教学的趣味性,使幼儿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当中。教师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根据当堂课要讲解的绘本内容设计小魔术,并提前练习魔术,防止幼儿在魔术游戏中找到破绽。在课上,教师先为幼儿表演魔术,并提出相关问题,调动幼儿对“魔法”的好奇心,使其体会到绘本阅读的乐趣所在,培养其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主题引导其进行思考,可以使其主动探究本次活动的教育内涵,强化教育效果。

比如,在阅读《菲比的魔法》这一绘本时,教师在课前练习悬空漂浮魔术,并在课前进行魔术表演:“小朋友们,老师偶然学会了‘魔法棒魔法’,只要魔法棒点到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就可以漂浮起来,要不要看看?”之后,教师表演悬空漂浮魔术,幼儿的好奇心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老师,你这是怎么做到的?能让我也飘起来吗?”“我也想飘起来!”教师引入正题:“老师是因为看了《菲比的魔法》,才拥有了魔法。”在魔术游戏的作用下,幼儿主动阅读《菲比的魔法》,了解到“菲比”使用自己的“魔法”帮助哥哥解决困难的故事。看完故事后,幼儿又产生了疑惑:“老师,故事里的菲比根本没有魔法,你的魔法也是假的吗?”这时教师为幼儿展示悬空漂浮魔术的原理,在幼儿快乐地学习魔术时,教师对《菲比的魔法》这一绘本的主题进行剖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虽然没有魔法,但是只要我们想,人人都可以创造魔法。”

(四)表演游戏,感受绘本阅读之情

在绘本教学过程中引入表演游戏能够进一步增强儿童的阅读体验,使其对绘本中角色产生情感共鸣。组织表演游戏时,教师要结合班内儿童的实际情况对绘本内容进行改编,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中的角色。同时,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表演环境,比如配置好表演背景、为其提供表演服装等等,帮助幼儿融入绘本故事的情节里,让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绘本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其更好地体会故事情节,深刻体验不同人物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情感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绘本内涵,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比如,在阅读《爱哭公主》这一绘本时,教师让幼儿自主选择表演角色,如“爱哭公主”“王后”“国王”“公主朋友”。同时,教师为幼儿提供表演场地与表演工具,如为“爱哭公主”“王后”和“国王”设计不同的“王冠”,为“公主朋友”设计“小鳄鱼”“小猪”“小象”等不同的头饰,帮助幼儿还原绘本故事里“派对”的景象。表演过程中,“爱哭公主”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嚎啕大哭,搞砸了派对,其他“朋友们”埋怨“爱哭公主”,并生气说:“我以后再也不来了。”“王后”安慰“爱哭公主”,并教会她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双哈哈镜,如果你看到了不喜欢的事物,可以带上哈哈镜,这样就不会一直痛哭,把事情搞砸了。”为进一步提升表演游戏的效果,教师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帮助幼儿总结绘本中的内容。表演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小演员们进行采访:“小朋友们,通过这次表演,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此时,幼儿可能会提出“不能够当一个讨人厌的爱哭鬼”“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任何颜色的帽子都值得被喜欢”等观点,进而实现借助绘本辅助其形成良好思想观念的目标。

(五)绘画游戏,体验绘本阅读之美

将绘画游戏与绘本阅读结合在一起,能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审美意识,提升其美的鉴赏能力与美的创造能力。阅读绘本时,教师可以结合绘本中的故事内容开展临摹游戏、创造游戏,也可以结合幼儿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引导策略。例如,创造型绘画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朗读故事内容,幼儿根据故事展开想象,用油画棒、水彩笔、蜡笔在绘画本上作画。在临摹型绘画游戏开展期间,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开展竞争,引导幼儿细致解读绘本,强化其临摹效果。

针对低龄儿童,教师可选择《我的情绪小怪兽》绘本进行教学,根据绘本内容组织临摹绘画游戏:“看看哪位小朋友临摹小怪兽临摹得像?”在临摹游戏中锻炼儿童的绘画能力与配色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其结合自己的想法设计自己的“快乐情绪小怪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使其意识到“快乐”可以使其身心愉悦。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快乐”这一情绪,在设计“小怪兽”期间引入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并为其设计“微笑”“大笑”等表情。在此期间,既有助于使幼儿进一步享受绘画游戏,又有助于使其体会绘本内涵。针对大龄儿童,教师可选择《冒险小恐龙》系列丛书进行绘本教学,并结合绘本内容组织创意绘画游戏:教师一边朗读绘本中的具体情节,一边让儿童们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借助丰富多样的绘画工具将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在绘本游戏过程中培养自身美的素养。

(六)游戏区域,沉浸绘本阅读之醉

单一的教育环境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各类游戏的开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可以结合绘本的特点为幼儿创设合适的区域,让幼儿在相应的区域内感受绘本的内涵。这样,根据教育主题的不同,教师可以灵活地在幼儿园设计不同的游戏区域,并结合重点讲解的绘本在游戏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区域参与游戏期间,沉浸到绘本情境中,提升教育活动的效果。

在美工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半成品玩具和废旧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创作。结合绘本《换一换》,教师提出问题:“你打算如何打扮这些小动物?”这时,幼儿会想到很多方法,如让小动物们穿上衣服、带上漂亮的帽子等。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固体胶、水彩笔、广告纸、太阳镜等,让幼儿们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小动物们设计衣服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提高对绘本内容的理解。

在益智区,教师可以结合绘本《咔嚓、咔嚓》中的内容,即切水果和蔬菜的相关内容准备相应的游戏卡片。由于绘本中涉及的水果和蔬菜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制作拼图,用纸作出蔬菜或水果拼图等,将其投放在益智区,让幼儿玩拼图游戏。这种引导方式能促进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

在创意区,教师结合《这是苹果吗也许是吧》《好饿的毛毛虫》《动手自己做一本书》《小熊的神奇画笔》等绘本为儿童们设计多样化的创意游戏。教师准备好绳子、彩笔、油墨、矿泉水瓶、气球、美工刀等多种创意工具,让幼儿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艺术创造。游戏中,有幼儿结合《晚安,黛西》绘本中的故事,用黑色卡纸、彩色粉笔画出了一片星空,绘画能力、阅读能力同时得到了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设计绘本教学时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将不同的游戏融入其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能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对绘本内容的理解,锻炼多方面能力。

猜你喜欢
魔术魔法绘本
松软魔法
绘本
绘本
绘本
魔术学
魔法笔
神奇的魔法
吸管悬浮
庞大的魔术联盟
小小魔术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