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浏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以来,出版工作“迫切需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走出去实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出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的确,改革开放40年多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国际社会迫切地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从中国成功的经验中找到破解当今世界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钥匙;中国也希望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融入国际社会,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是沟通中国和国际社会的一座重要桥梁,作为我国的文化宣传重地,出版工作应切实地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
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明确“中国故事”的内涵。讲好中国故事,要“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2]。“生动立体的中国”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既体现在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艰苦奋斗的历程中,也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的新气象、新成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既体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也体现在当今中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中。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就是要展示最为真实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最坚强的领导核心。我们要重视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如讲好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初心使命,讲好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革命、建设、改革各阶段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以此来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新时代的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朝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稳步迈进;新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的中国,科技进步,文化繁荣。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新时代中国的新气象和新成就,分享新时代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诠释新时代的精神,展现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夙愿,是全体中国人民正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中国人民积极探索,奋勇向前,不仅有利地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也很好地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中国梦是了解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我们需要正确阐述中国梦的美好内涵,讲清楚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3]。
我国绵亘多年的悠久历史及其孕育出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是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的重要抓手。我们要讲清楚中国历史脉络,讲清楚中国灿烂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讲清楚中国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展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世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除了国家发展、历史兴衰等宏大叙事,我们也要讲好当今一个个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中国人的吃苦耐劳,中国人的以和为贵,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中国人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往往就蕴含在中国人生活过程中每天都在发生的大事小情里。将这些故事真实地反映出来,能够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走进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帮助国际社会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树立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有助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开展互利合作,推动共同繁荣发展。
讲好中国故事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可以让国际社会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当前,一些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比较零碎、片面乃至刻板,往往局限于中国功夫、舞龙舞狮、大熊猫等概念化的元素中;甚至对中国有所误解,如认为现在中国男人都还留着辫子、中国人有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以鲜活的、真实可信的事实来展现真实的中国,有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有助于消除隔阂、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此基础之上,中国需要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家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还远未达到与国家实力相匹配的高度。究其原因,除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不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一些国外媒体、政客恶意抹黑中国,戴着有色眼镜,带着敌对心理或者“酸葡萄”心理看待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以达到他们的一些险恶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讲明中国的崛起既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帮助,更依靠中国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讲述中国崛起对世界所作出的贡献;讲清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对世界而言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永远不称霸。我们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树立起中国开放、包容、文明、和谐、共进的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
中国国家形象和综合国力的不匹配,体现出中国国际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失。国际话语权是指一国在国际上通过话语表达本国意愿、展示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以及主导国际事务、维护本国利益的能力[4],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中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不仅依靠综合国力的硬实力,也依靠文化软实力。好的中国故事常常以生动的故事吸引人,以真挚的感情感染人,以深刻的道理说服人,讲好中国故事,正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体现。而且,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有利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讲好中国故事,也可以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解决各种国际性难题、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发展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文化的传播、交流是出版活动的重要特征,是我国出版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优势所在。面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出版工作大有可为,也必须大有作为。
出版工作要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在讲好中国故事中尤为重要。出版单位要认识到自身应担负的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明确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自觉主动地挖掘适合本单位的优秀的中国故事选题。内容是出版物的生命,是出版物最大的价值所在,只有故事优秀、内容质量高,故事才会更吸引人,讲故事的效果才会更好。出版单位还应注意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全面提升稿件的质量,从出版专业技术方面为出版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保驾护航”。
我们之所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述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事往往表达生动,易于让人接受。讲故事,有人听、能让人听进去才有意义。出版单位在处理讲述中国故事相关选题时,要特别注意选题表达方式要符合讲故事的要求,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切忌以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说教和生硬的宣传方式来灌输。在选择作者时,出版单位不仅要考察其学术背景,也要关注其是否善于表达,从而挖掘善于讲述中国故事的优质作者,培育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潜力作者;在编辑加工环节,编辑人员要注意增强稿件的可读性,为优质的中国故事锦上添花。
除了符合讲故事的表达方式,出版人员还应致力于拓展中国故事的讲述形式。在以文字为主的中国故事选题之外,各出版单位可以结合自身特色,开发美术作品集、摄影作品集、儿童绘本等“另类”的讲述中国故事的对外选题,它们相对于文字类选题有着自身的一些优势,是对“讲好中国故事”类选题表现形式的有益补充。例如,文字的表述相对抽象,而且容易受文化观念、翻译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国外读者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甚至可能产生歧义;美术作品使用的是相对直观的视觉语言,通过线条、形状、色调、色彩、肌理等表现作者的思想,国外读者可以越过文字甚至越过文化的差异,直接接收作品所传递的信息[5]。
国外读者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受众,中国的出版单位和出版人员要运用好国际思维,采用受众听得懂的、易于且乐于接受的语言来把中国故事讲好,避免自说自话。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计划邀请国外记者观看根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摄的彩色戏曲片《梁祝哀史》。工作人员想把剧情和主要唱段翻译成外文说明书分发给观众,周总理却说,十几页的说明书是不会有人看的,请柬上只需写上“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影片放映前再用诗意的、带点悲剧气氛的语言概括一下剧情,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就绝对不会失败。果然,影片放映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国际思维的运用需要我们增强共情意识。所谓“共情”,是指“个体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并在特定情境下做出准确情感反映的一种能力”,“是不同文化主体之间形成良好信息互动关系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有利于消除文化折扣,增强文化交流效果。”[6]出版单位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要做好受众分析,熟悉国外受众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刻把握国外受众的需求,在开发选题时将我们想讲好的中国故事与国外受众想听到的中国故事有机地结合起来。
由外国人来担任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是国内出版工作和国外受众实现共情非常有效的手段,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荷兰外交官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在西方世界大受欢迎便是例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他们的国外背景能够使他们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更容易找到符合国外受众需求的契合点,使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更容易为国外受众所接受。中国出版单位要善于挖掘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外作者。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有很多,但终究要靠人才来实现。因此,出版单位要着眼于国际出版,重视培养国际化的出版人才,包括既深谙本国文化,又具备国际视野的外向型编辑人才、优秀的翻译人才和版权贸易人才等[7]。国际化出版人才的培养需多管齐下。除了对内进行员工培训、对外广招贤才,有条件的出版单位还可以积极寻求与国外出版社的合作,或组建国外分社,利用好国际出版资源。此外,出版单位也要加强与高校这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的合作,从实际出发培养专业的国际化出版人才,为出版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人才储备。
讲中国故事是时代的命题,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近些年,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出版工作结合自身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探索,积极实践,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的发展在继续,中国的故事在延续,中国出版也将不断探寻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和途径,将更多的中国故事更好地讲述给国际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