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江苏省机构编制系统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长期战略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擘画的“强富美高”宏伟蓝图和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迈上新征程,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牢牢把握机构编制工作主动权。
一是深刻认识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江苏省扎实完成全省机构改革,探索打造“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综合执法新模式,积极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全面完成省市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国标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走在前列,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党管机构编制这一首要原则,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深刻认识理论创新的方向指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在机构编制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握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定位、目标使命、基本原则、基本思路、重要保障等要求,推动构建机构编制工作新发展格局。
三是深刻认识伟大复兴的历史大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应该由党中央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需要进行科学配置。走在前列,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发扬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图景提供坚强机构编制保障。
四是深刻认识改革管理的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等方面对机构编制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走在前列,必须迅速把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靶向攻坚、精准施策,以点带面系统性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提质增效。
推动机构编制工作走在前列,必须首先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推动工作有为和群众有感相统一。人民至上需要工作有为体现,更需要群众有感衡量。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背后都同管理体制机制相关,需要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方面下功夫。工作中既要奋发向上,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也要“眼睛向下”,永葆为民造福的情怀,做实便企利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坚持自信自立,推动历史经验和时代特征相贯通。回顾历史,党领导下的机构编制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立足当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机构编制工作积极适应。工作中既要增强自信自立的底气,用好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办好自己的事”;也要保持自信自立的朝气,紧扣时代特征,求真务实,坚持瘦身和健身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追求真理和追赶前沿相融合。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守正创新为驱动,在追求真理中坚定守正,在追赶前沿中推动创新。工作中既要追求真理,校准发展航向;也要追赶前沿,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优化改革管理的方式、提升改革管理的成效。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衔接。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事业向前发展,工作往前推进,都是从解决一个个问题入手的。工作中既要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善于发现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也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推动战略坚定和策略灵活相协调。系统推进机构编制工作,需要从战略上提高站位、统筹谋划,也需要从策略上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工作中既要聚焦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来提供机构编制的“高标准服务”;也要把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工作的内在关联性,深化规律性探索、注重整体性推进。
六是坚持胸怀天下,推动中国视角和全球视野相联动。胸怀天下离不开中国视角,也离不开全球视野。“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是机构编制工作所处的最大时代背景。工作中既要牢记“国之大者”“省之要情”,把准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站位;也要拓展世界眼光,以更宏阔的视角审视机构编制工作,全面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性、战略性机构编制保障,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的战略地位。
在新征程上“勇挑大梁”,必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化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深入实施“五坚持、五着力”提质行动,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一是做好省级部门“三定”评估。围绕改革任务是否真正落实到位、达到预期效果,部门机构职能运行是否顺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等方面,对省级部门开展“全景式”“全链条”评估,点对点提出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机构职能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
二是落实重要涉改机构编制事项。推动地方疾控机构组建,按照先行政后事业、先省级后市县的思路分步推进,稳慎处理疾控机构改革同疫情防控工作的关系,确保改革过渡期内疫情防控工作不受影响。调整地方国防动员机构,围绕强化国动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导落实职责,减少和弱化审批职能,突出机构设置的战略性。
三是推进经济发达镇改革。将经济发达镇改革放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谋划,制定年度评估指标,提前谋划以年度为周期的考评方案。指导各市加快出台配套支持政策,重点在产业支撑、项目建设、土地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改革举措。聚焦构建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群众满意的乡镇服务管理体制,探索在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数字治理方面的管用办法,真正使经济发达镇“走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成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平台”。
四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与研究。扎实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回头看”,推进省市事业编制总量课题研究和事业单位改革前瞻性系统性研究。积极推进培训疗养机构改革,对部分问题和矛盾较为突出的事业单位进行优化调整,激发生机活力。在全面完成省市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达国标的基础上,持续跟进落实、加强督查管理、动态变化调整,确保既“达标”又“达效”。
五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关于锁定行政执法队伍事业编制的有关要求,对全省行政执法队伍事业编制实行锁定管理和动态调整。主动适应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深化“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模式试点,推动形成更多创新案例。落实应急管理领域综合执法改革部署要求,完成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组建工作。
六是规范有效管理机构编制。深刻总结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试点工作经验,探索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模式和方法。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加强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研究,就理顺体制机制、健全责任体系、加强机构编制保障等方面,采取切实举措或提出意见建议。打造“数字换编”应用场景,加大创新挖潜力度。加强规范编外人员管理问题研究。持续推进化解机构编制信访积案专项行动。
七是加强机构编制法治建设。推进机构编制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两年行动计划,逐步健全覆盖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法规制度体系。推进《江苏省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实施办法》实施情况评估,在开展省级部门(单位)及市、县(市、区)全面自评及部分地区、部门实地评估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整改问题,切实提高机构编制法定化水平。持续加强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学习宣传,大力营造“依法治编”浓厚氛围。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治编先治办,严格落实归口管理要求,突出政治建办、制度立办、从严治办、文化育办,不断强化“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
一是把政治过硬作为立身之本。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五个牢牢把握”。把始终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中心工作,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生命线,坚持谋事不忘政治要求、成事不忘政治效果。注重防范政治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推进涉及机构编制的改革事项中,做到工作稳妥推进、问题妥善解决。
二是把能力过硬作为强身之道。坚持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贯穿机构编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机构编制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双提升,引导干部努力成为行家里手。主动研究党的重大理论成果、上级的政策要求、不同领域的动向变化,做到储备在先、担当作为,用“宽肩膀”“铁肩膀”扛起事业发展的“重担子”。
三是把作风过硬作为正身之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制定出台文件坚持务实管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大力弘扬严谨细致之风,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要求,落实到各类活动组织中,体现在规章制度上。大力弘扬廉洁自律之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始终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