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少阴为枢”理论探析《伤寒论》方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2023-01-23 06:35龙霖梓于子凯黄明艳付长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火枢机心阳

谭 令,龙霖梓,曲 华,2,于子凯,2 ,邓 秘,黄明艳,付长庚,2△

(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2.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9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起搏和(或)传导功能紊乱导致的心脏节律、频率、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异常,按其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大类。心律失常可作为一类疾病单独出现,也可与其他心血管疾病伴随存在,如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并进一步导致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猝死[1]177。根据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中医内科学将心悸分为“惊悸”和“怔忡”两类,其中病情轻者属于“惊悸”,病情重者为“怔忡”。笔者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根据心悸的病因病机特点,从“少阴为枢”理论出发,辨证选择《伤寒论》方调畅少阴枢机以定心悸,临证疗效颇佳。本文基于“少阴为枢”理论,深入探析《伤寒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以期为广大同道临证治疗心律失常提供有益的借鉴。

1 解析“少阴为枢”理论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 名曰阴中之阴。”此处论阴中之阴即为少阴,意为少阴化生万物,为人体之根。“少阴为枢”理论最早亦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曰:“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少阴为一阴之初生,包括手少阴心经经脉和足少阴肾经经脉及其所属脏器,并联系太阴、厥阴,为三阴之枢,具有调达气机、交通心肾和枢转阴阳之功。在此基础上,历代医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发挥,进一步阐述了少阴为枢的特点。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三者门枢,主动转也,肾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经脉,故为枢者也”[2];马莳[3]认为:“然太阴者,三阴也,为枢之外,其义为开;厥阴者,一阴也,为枢之尽,其义为阖;少阴者,二阴也,为阴之中,其义为枢。非枢则无所主”;张景岳[4]论之:“少阴为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之间,亦与三阳之义同”;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5]认为:“少阴司水火,内寓真阴真阳。水火交通,阴阳既济,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要维持水火、阴阳的交通既济,有赖于少阴的枢机作用”。并在《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中进一步提出:“少阴是调节机体水火、阴阳的关键枢纽,同样关乎太阴、厥阴二经的调节,邪气侵犯少阴,少阴之枢不利,若水不济火则心火旺,病属少阴热化证;若阳气受损,心之阳气难以温暖肾水,从阴寒化,则病属少阴寒化证。[6]”

枢者,运转门户之枢轴也。“少阴为枢”意为少阴是枢转气血阴阳升降出入之关键。少阴系心肾水火之脏,既内宿君火又蕴藏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主导阴阳气机在里之运行。少阴枢机正常,则心火能下蛰于肾以温肾水,肾水上行济于心以使心阳不亢,从而实现水火既济、阴阳调和。此外,少阴位于太阴与厥阴之间,沟通联系表里之阴经。因此若少阴枢机不利则可影响太阴之开、厥阴之阖。太阴属肺、脾之脏,《素问·经脉别论篇》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能转输水谷精微,并升清于上以及肺能通调水道,并布精于下,全赖少阴枢机的推动。厥阴包括心包和肝,得少阴之枢则厥阴之阖能常,则心包能代心受令,使邪气不能直接侵犯心脏,有利于心脏发挥其主血行血的功能,而厥阴肝木主藏血,少阴枢机有助于推动阴血得藏。概而言之,少阴为枢一则可以枢利气机,使心肾水火升降有序,阴阳互接;再则可枢转水道,促进肺脾调节水液代谢;三则枢转血脉,使脉道通利,藏血有度。

2 少阴枢机不利是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为冲动形成的异常和(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心肌缺血、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儿茶酚胺增多等病理状态下易出现冲动形成异常[1]178。心肌细胞肥大、间质胶原增生性纤维化,加之心肌纤维牵伸等原因导致心室肥厚和心脏重构等心脏结构改变,进而引起折返的冲动传导异常。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以心悸为主,可伴有胸闷、胸痛、头晕、乏力等症,故当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心为少阴之脏,少阴枢机不利导致的心肾不交、水饮内停和心脉不通等病理变化,均可引起心悸的发生发展。

2.1 少阴枢机不利则心肾不交

少阴系心肾水火之脏,因此少阴枢机正常依赖于心肾水火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即肾精上济于心,使心阴不断得到滋养而足以制约心阳,则心火不亢、心火下行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若少阴枢机不利,致手足少阴之心肾不交,则少阴可从寒化和热化两端:若因足少阴肾之藏精不足,无以充养心阴,则水不济火,致心火亢盛、扰乱心神而出现心悸,病属少阴热化证;若因手少阴心阳不足,无以下蛰于肾以充元阳、温肾水,元阳不足则心阳之根不足或阴寒之肾水上泛凌心而发生心悸,病属少阴寒化证。

2.2 少阴枢机不利则水饮内停

少阴枢机正常有助于太阴宣发水谷精微及津液,使水津四布,津液得以周流全身,则脏腑功能正常。少阴枢机不利,可影响太阴主开之功能,致手太阴肺不能通调水道,足太阴脾不能输布津液、升清于肺,两者共同导致水液不能正常分布和排泄,最终形成水饮停积于体内。《伤寒明理论·悸》云:“其停饮者,由水停心下,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自不安,则为悸也”[7],内停之水饮易上凌于心而发生心悸。

2.3 少阴枢机不利则心脉不通

《素问·五脏生成篇》谓:“心之合脉也……其主肾也”,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释之为:“脉者,源于肾而主于心”[8],意为心主血脉,脉道通畅需要心阳的推动,而肾阳为心阳之根,肾藏“精气”可化生“元阳”以不断滋养“心阳”,心阳充足推动“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则心脉通畅,气血畅达。若少阴枢机不利,则心肾气机运行不畅,肾中精气化生真阳不足,则真阳无以充养心阳,进而引起心阳无力推动脉道运行,致心脉不通;此外,《灵枢·邪客》云: “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之心包络”,少阴枢机不利可导致厥阴阖之不及,心包系手厥阴之脏,若心包受累,则失其代心受邪之功,邪气易直中于心,致“心主血脉”功能失常,可导致心脉不通;而肝为足厥阴之脏,厥阴失阖致肝木失其疏泄之职,致气机不能畅达,因心血的正常运行需要气的推动,故气不行则血滞,最终导致心脉不通。正如《灵枢·根结》所云: “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心脉不通使心血不能到达心脏则心悸,临证常可从少阴论治。

3 《伤寒论》方通过调畅少阴枢机治疗心律失常

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现代医学仍以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西医药物的治疗仍面临不能根治且易再次引起新的心律失常,甚至加重猝死风险等困境。而射频消融术和植入型自动复律除颤器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应用条件有限,适应面不广,且目前仍局限于省级以上医院开展,对于绝大多数市县级医院仍未能实施[9]。因此,积极挖掘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方对于解决临床问题意义重大。《伤寒论》方经几千年来的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其临床有效性已毋庸置疑。尤其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更是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论翼》中所言:“伤寒最多心病。[10]”心律失常相当于《伤寒论》中所言的“心悸”“心中悸”“心下悸”“心动悸”等,其治疗多从调畅少阴枢机切入,进而起到交通心肾、温阳化饮和行气通脉以定悸的作用。

3.1 调畅少阴枢机,交通心肾

少阴兼水火之气统心肾二脏,因此心肾相交、阴阳调和是“少阴为枢”的第一要义。若少阴枢机不利,致水火虚实偏重不同,病势从少阴寒化与热化两端,当以调畅少阴枢机、交通心肾为治。

对于少阴枢机不利致阳气下行受阻而从少阴寒化者,其症如《伤寒论》第281条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治之以四逆汤为代表方。方中附子同时归手足少阴两经,其温热之力可使全身少阴气机条畅;而干姜辛温与附子相须为用,可助其温通少阴之功,两者既入足少阴经以温补肾阳,又入手少阴心经而上通心阳,使心肾相交;炙甘草甘缓和中,旨在缓和附、姜峻烈之性。因此,三药相合药简力专直达少阴,共奏调畅少阴枢机、交通心肾而止心悸之功。此外从现代医学角度,四逆汤各药味组分也均有明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中附子含有异叶乌头碱、欧乌头碱和高乌甲素等抗心律失常成分[11],干姜可以增强心房的自主活动[12],甘草次酸通过促使L型钙通道开放,增加心肌细胞内钙浓度而抗心律失常[13]]。

若少阴枢机不利致阴精不能上滋而从少阴热化者,多表现为心火偏亢、扰乱心神而发的心悸、心烦之症,治当处以《伤寒论》第303条所载之黄连阿胶汤。方中重用黄连四两直入手少阴心经,并佐以黄芩,两者相伍能疏利手少阴气机以清泻上亢之心火;芍药、阿胶、鸡子黄既归肾经能调畅足少阴枢机,又可滋补肾阴使其充足而循少阴经上行以滋心阴;且鸡子黄能交通调畅手足少阴二经,具有良好的交通心肾之功。因此,诸药合用可有效调畅少阴枢机,交通心肾。现代药理实验已证实,黄连阿胶汤确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方中黄连的主要成分小檗碱可逆转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降低室颤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14];黄芩苷可避免心室肌异位节律的发生[15];芍药的单体成分芍药苷也具有明确的抗心律失常功效[16]。综上可知,黄连阿胶汤组分配伍精当,滋清并用,对于抗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

3.2 调畅少阴枢机,温阳化饮

少阴枢机不利致太阴开之不及,则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致水液代谢失调而内停心下,水饮凌心则发生心悸。在治疗方面,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强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伤寒论》第65条所载苓桂术甘汤是温化痰饮的典型代表方。方中茯苓归心、脾、肾经,能同时调畅少阴、太阴之经气,少阴枢转气机调畅则太阴主开之功正常,故脾能转输津液,使内停之痰饮消散;桂枝可调畅手少阴枢机,通阳化气,助茯苓通利水饮;白术、甘草专事补益中焦,中焦得补有利于手足少阴枢机通利,则太阴主开之机得复,水饮可除。全方药仅4味,但其调畅少阴枢机、温阳化饮之功俱备,临床治疗心悸效佳。现代多项临床研究亦证实,苓桂术甘汤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17,18]。

3.3 调畅少阴枢机,温通心脉

少阴枢机不利致心脉不通而发心悸者,当调畅少阴枢机,使少阴之阴阳调和,即阳气充、阴血足,且厥阴阖之有序,从而使气机畅达,心脉通畅,则心脏得气血之濡养而心悸止。六淫之邪侵袭最先伤及人体的太阳之表,而太阳与少阴相表里,故邪气最易循经内传致少阴枢机不利。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引徐忠可论:“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19]”因此,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调畅少阴枢机的第一方,其在外可调和营卫而解太阳之表邪,在里可调和阴阳而畅达少阴枢机。《本草经集注》言桂枝能“主心痛……温筋通脉”[20],可见方中君药桂枝性温、味辛甘,入心经可调畅少阴枢机以温心通脉、平冲止悸;白芍性微寒、味酸苦,能濡养足厥阴肝经,与桂枝相合,既可通利少阴枢机又可促进厥阴阖机正常,使心脉充盈而通畅;甘草与姜枣相合,能培补中气以调和阴阳,使少阴枢机畅达,则心与血脉皆得濡养。上述5味药合用有调畅少阴枢机、温通心脉、平冲止悸之效。已有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各类心律失常以心悸为主症者,运用桂枝汤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1.67%[21]。

对于少阴枢机不利致太阴厥阴开阖失司,则心气受阻、失于布散而发心悸者,治之可运用四逆散调节开阖以运转少阴枢机,温通心脉为治。四逆散方中柴胡、芍药归足厥阴肝经,厥阴主阖,两者相伍调气敛阴以从阖。其中柴胡为君疏肝行气,使气行则血行;芍药入血分,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有行气活血通心脉之效;枳实、甘草归足太阴脾经,太阴主开,此两者相合健脾散结而从开。其中枳实可降气散结,与柴胡相伍一降一升、一开一阖,能通利少阴气机;甘草健脾和中,与芍药相合还可酸甘化阴,助芍药养阴血、复血脉;诸药相合共奏调畅少阴枢机、温通心脉之功。刘岗等通过临床观察研究证明,运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明显[22]。关于四逆散方的药理研究也发现,四逆散能延长P-P间期,降低室颤率[23]。

4 结语

心律失常是以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电生理异常,伴或不伴有心脏的器质性病变,中医学多从“心悸”论治。“少阴为枢”是指少阴为太阴、少阴、厥阴三阴之枢纽,少阴枢机正常则心肾水火互济,阴阳平衡,且“少阴为枢”可影响太阴主开、厥阴司阖,少阴枢机调畅则太阴、厥阴主司开阖正常,因此少阴是通调三阴、交通心肾的重要枢纽。若少阴枢机不利,一则致心肾水火升降失司,或因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致心火亢盛,或因心火不能下蛰于肾致元阳不足,继而致心阳亏虚、心火亢盛或心阳亏虚均可致心失气血之濡养而心悸;二则影响太阴之开,则肺、脾失其代谢津液之职,致水饮内停于中,水饮内停则易凌心致悸;三则影响厥阴之阖,则心包失其代心受邪之效,邪气直中于心,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而肝失其行气条达之意,致气不行则血滞,因此厥阴阖之不及可导致心脉不通,则气血不能畅达于心以濡养之而致心悸。《伤寒论》方调畅少阴枢机可从多维度缓解心律失常,一则沟通上下、温补元阳以充养心阳或滋补肾阴以清心火;二则调达中焦、温阳化饮使水不凌心;三则直接温通心脉使气血畅达。

猜你喜欢
水火枢机心阳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标点符号
水火大比拼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喷火鱼VS射水鱼,水火较量谁更强
水火人生
水火相容
前桃后杏终归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