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沛
(1.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2.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75)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这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课题。2017年,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中的产业兴旺一方面强调了要将产业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另一方面也突出了要增强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要注重农业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兴旺来带动乡村振兴。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报告总结了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同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印发,规划强调农村三产融合可以实现农村产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升级。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的一系列政策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1-2]。自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三产融合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也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3-5]。目前,相关研究多为从宏观层面进行的定性分析,大多为对政策理论的解读,对实践细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为缺乏。基于此,笔者基于实践的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村三产融合存在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更好地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的政策优势,提升农村三产融合的效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1 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可以从多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第一,粮食安全方面。农业是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之源,现代农业具备同时满足绿色食品、农事体验、生态休闲等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多种功能。第二,生态环保方面。现代农业和农业生产加工业将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理念,基于乡村的生态优势,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普及清洁生产、增加环保投入、创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实现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第三,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产业兴旺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广大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的产业支撑。第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产业兴旺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引导乡村的资源聚集,促进技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不断激发农业生产的创新活力,提升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1.2 产业兴旺的出路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产业兴旺的关键是要有效激发乡村产业的活力,农业产业由于自然资源有限、供需经济弹性不足等原因,在成本收益上较二、三产业具有明显弱势。同时,受限于农业资源的约束,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就业仅仅依靠以种养为主的农业产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农村三产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当地农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当地农民当地就业,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此外,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有效拓展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空间。通过上述两方面的相互促进和支持,有效推进产业兴旺[6]。
1.3 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就表明要从经济、生态、文化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着手,在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不强大、农民不富裕和农村不美丽的现状。产业兴旺主要是提升农业产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生态宜居是要注重绿色农业的发展,保证农村环境能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能得到有效保护,并将传统乡村建设为美丽乡村;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都强调要提高对乡村文化的传承、满足农民精神富裕、整治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生活富裕是要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以及让农民在精神上感受到富足。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会促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延伸,会促进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闭环,从而提升供给能力、增加供给数量;同时还会促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渗透,并催生更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可以为农民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收机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衔接、渗透和融合会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竞争力和农产品的价值。此外,农户是产业融合的主体,可分享全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从而实现持续增收。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过程中,通过利用新技术和突出绿色生态指向,在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同时也让农村展现出生态宜居的新形象。因此,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既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又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2.1 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显著的融合程度低、层次浅等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三产融合的方式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采用订单农业等简单的方式,而采用股份合作将广大农民的利益与融合机制密切相连的很少见。订单农业可以将市场风险降至最低,可以充分保障农产品的稳定收益,但三产融合追求的目标并非如此简单,而是要提高农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并不是追求简单的“1+1+1=3”的效果。其次,产业链条较短。一二产业的融合多是以小农户为经营主体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和包装,大多以种植-销售、种植-加工两种模式为主,由于缺少市场推广以及宣传力度不足,产品的品牌效应非常低,产业链基本上都止步于二次融合,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具有明显的劣势,这就导致实现产业深度融合的难度加大,也就更加无法实现利益的紧密联结。第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区域还是采用一二三产业共存的简单模式,虽然一二三产业样样齐全,但仍然采用“单打独斗”的模式,无法逾越“1+1+1=3”的格局,也就很难有效提升产业价值链条[7]。
2.2 对农业功能开发不足农业具有的最基本功能是可以为人们提供农产品,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也就是农业的经济功能,但是农业除了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仍然受制于惯性思维,依赖于传统的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径,只是通过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来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仅仅注重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视了农业的其他功能,未能将农业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等转换成经济功能。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农业功能开发严重不足,尚有大幅提高空间。
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三产融合的需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农村基础设施的保障,高质量的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便捷的交通等为其提供支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就显著,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仍然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以下3个特征:第一,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优于西部地区,而且城市周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优于其他农村地区。第二,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与交通设施和电力设施建设相比较,农村的信息化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村的互联网设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且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也与城镇有较大差距。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后期的维护管理不到位。在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后期维护管理的思想,乡村道路由于长期得不到维修、水利设施得不到及时养护,致使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和损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农村与城市之前的互联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也严重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8]。
2.4 三产融合发展关键因素的支撑能力较弱第一,人才因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人才因素的支撑,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因素至关重要,因此首先必须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目前,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都是妇女、老人,新生代农民为了生计都选择去城市打工,因此,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第二,资金因素。农村三产融合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提前支付一定的融合成本,用于购买相应的设备,但是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民由于缺少有效的担保,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有效支持,也就无法及时获取所需的资金。第三,技术因素。先进技术可以使三产融合价值链的高度得到提升。但是应用先进技术需要三产融合型人才具有很高的素质,可以全面掌握先进技术;此外还要考虑到采用先进技术的成本,较低的成本可以加快先进技术的渗透和扩散。而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是农村三产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很难满足上述采用先进技术需要的条件。第四,土地因素。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离不开土地,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都需要土地。但是目前农村建设用地审批的流程较为复杂,经营性用地获批难度较大。
3.1 完善农村三产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决定着三产融合经营主体享有利益的权利,也可以作为衡量农村三产融合的质量与层次的标准。农村三产融合高水平发展的前提就是要打破单个产业存在的利润界线。在传统的订单农业融合模式下,由于产品的价格在生产前已经确定,因此农业生产者可以获得的收益在产品再生产前也已确定,这属于浅层次的利益联结,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追求的目标完全不相符。而订单协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可以让农业生产者和其他经营主体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可以大大增加农业生产者参与产业融合的机会[9]。可以帮助和引导农民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如资金、土地经营权等方式入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障农业生产者在三产融合利益链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农民主动参与农村三产融合的积极性;支持和引导农户、农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力度,并成立专业的组织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加快培育农产品区域品牌。
3.2 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是建立在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的,因此,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深入开发和利用上述资源,不断挖掘上述资源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的业态,升级传统的农业三产融合模式[10],做到优势互补、优化配置资源,让农村三产融合的实体更加稳定、紧密,并形成更加优质的融合业态,不断激发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潜力与活力。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在深入开发农业多功能性的同时,务必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3.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要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此外,还要尝试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并建立一种长效的融资渠道,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活动提供更多的便利。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根据主次关系和合理顺序依次展开,与农村经济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要优先建设和改善,然后再推动与农村社会有关联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以后,要建立相应的维护管理机制,并确定相应的维护管理主体,可以将维护管理费用纳入公共预算中,将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彻底改变重建设轻维护的观念,切实做到建设和养护一体化。
3.4 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部门首先要规范农村三产融合相关的指引政策,明确引导、支持、规避、禁止的项目,确保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政府部门要取缔那些对产业融合产生制约的政策法规,多出台一些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第一,当前农业产业的从业主体大多为农民和家庭农场等,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营销、管理、技术等相关技能,这就严重制约了农村三产融合的进程。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在外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对于符合条件的可以承担政府涉农项目;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农业特色,对当地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第二,政府部门要在财政、保险、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鼓励农业加工业、旅游业、餐饮业等参与到产业融合中,不断提高农业的附加值。第三,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用技术创新来提高三产融合的高水平发展。政府部门要搭建农村三产融合的交流平台,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建的交流和合作,加大对标杆农业企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断推动产业化的运行,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第四,政府部门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简化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流程,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并做到集约有效利用,在农民利益切实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支持[11]。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这也体现出国家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体系中,产业兴旺是关键,而农村三产融合是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和途径,是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机制和资源要素共同参与,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优势,构建更加完善的农业现代化体系,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内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