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非娇 吴翠翠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鲍家拳的继承和弘扬是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展示本民族文化多姿风采的文化重要渠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鲍家拳是展示安顺鲍家屯本地区风俗文化的重要手段,鲍家屯是中国历史文化村落拥有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它对本地区的居民经济并没有带来良好的收入,致使大量的村民外出,使得鲍家拳的传承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威胁。
《续修安顺府志》记:“鲍姓, 原籍江南徽州府歙县新安卫棠樾村太和舍。洪武二年 (1369年) 始迁。祖鲍福宝, 因“调北征南”入黔, 卜居安顺永安屯, 即今鲍家屯。[1]明洪武十四年 (1381年) , 朱元璋对据守云南的蒙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用兵, 即“调北征南”。《明实录》这样记载:“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大军由辰、沅趋贵州, 进攻普定, 克之。罗鬼、苗蛮、仡佬闻风而降。至普安, 复攻下之。乃留兵戍守, 进兵曲靖。”[2]洪武四年 (1371年) 至洪武二十六年, 明政府在现贵州境内共建有贵州卫、普定卫、普安卫、威清卫、平坝卫等二十四卫。而仅在普定一府 (现在的安顺地区) , 就设置了普定、安庄、平坝三卫。[3]《鲍氏家乘》记载, 洪武二年 (1369年) 鲍家屯鲍姓始祖入贵州。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后,内陆地方的人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到沿海城市打拼,内陆的大量劳动力外流向,本民族的顶梁劳动力没能留在自己村寨里,使得安顺鲍家拳的传承出现了危机,同时学习鲍家拳不能给自己带来收入,随着时间的迁移,对于鲍家拳这项历史悠久的拳种文化价值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鲍家屯对自己的历史文化鲍家拳的价值认识不够,并没有把鲍家拳放在较高地位。鲍家屯文化氛围的消解主要体现在宗族文化以及传统民俗文化的失落,而鲍家屯中的鲍家拳中的屯堡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现代社会化的建设和城市文化的不断涌入村寨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屯堡文化自身存在落后的部分,传统民俗、氏族家庭里封建陈旧的伦理是非与观点。城乡的不断融合发展,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部分会被社会逐渐淘汰,在城市思想的观念输出中,鲍家屯居民没有正确认识自身所处屯堡文化的优势,导致屯堡文化利于弊都被遗忘。
鲍家拳在安顺鲍家屯也有600多年的历史,鲍家拳器械就包括了棍、单刀、双刀、枪、铛等, 每种器械又有各自的路数, 而棍术就有一百单八棍、大刀棍、狮子摇头、十二棍等四路, 另外棍术还有一路。有20多种兵器,武术套路更是多达50多种,历史悠久兵器和众多套路,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没有拳谱,本民族也没人组织编纂拳谱,学习鲍家拳也只能是前一辈向后一辈口口相传,这就很难保证口口相传的动作不发生变化,鲍家拳的动作的标准与最先来安顺鲍家屯地区时是一样的。对于鲍家拳的传承没有制定一套严密有效的方案和规章制度。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在农村地区到现在还有一定影响,再加上鲍家屯这个地方是当时明朝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御防西南边陲的残留势力南上而在安顺地区把军队驻扎在黔中大地里,与当地的居民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人和屯堡文化。鲍家屯是黔中第一屯,交通不便且是军旅,所以生活方式比较封闭,传统的一些屯堡民俗文化保存得较完整。
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中,男性在社会中都有着较高地位,遵循男尊女卑的这么一种思想的禁锢,随着历史的变革与发展,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也渐渐的淡化开来,屯堡人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逐渐的多起来,但是鲍家拳的学习者不仅要品德好,而且还得是鲍式家族的内部人员中的男性才能学习鲍家拳,通过这三层的选拔,能学习鲍家拳的人员变得很少。
现在留在鲍家屯的青壮年少之又少,鲍家屯中大多数的都是儿童和老人居多。青壮年则是外出谋生每当家里发生重大事故和过年时才回到家里,在这一部分人中有的是把孩子也带在自己身边,还有一部分直接在外省出生的,特别是这一部分人对自家家乡鲍家屯的归宿感很弱,那么对与学习鲍家拳是不会在意的,不会以学习鲍家拳为自豪。
鲍家屯于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寨依山傍水,有古建筑群、古水利工程俗称小都江堰,旅游资源是比较齐全的,每年春季油菜花开时还有络绎不绝的人去鲍家屯旅游,在鲍家屯,指示牌上面都是对古建筑群和对重要的水利工程的介绍,对鲍家拳的介绍直接没有,使得去过鲍家屯旅游的人们不曾听过鲍家拳这种拳种和历史由来。本寨的人没有对外宣传鲍家拳,也未能主动给游客表演。
马克思主义蕴含了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与人类与自然界等诸多领域。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中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对立与统一的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主义理论,联系与发展的普遍联系与基本环节,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鲍家拳出现的种种现象均可以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待。
鲍家拳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其包括了军事、文化、历史等领域,鲍家拳本身蕴含的价值是很重要的。贵州安顺鲍家屯当地的人们对鲍家拳的认识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它所蕴含的价值,没有把物质与意识有机结合起来,也就是没有把鲍家拳与人脑对鲍家拳的重要意识结合,这是导致目前鲍家拳传承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鲍家拳的真理是它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鲍家拳是各个领域优秀的结合体,现在鲍家拳的一些传承人并没有将这种拳种的真理与价值相统一,而是处于一种分离状态。
鲍家屯的传承人没有对鲍家拳的认识和较高的思想路线,没有人对外面的一些开放政策和社会趋势的正确认识,特别是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鲍家拳是属于民族传统项目,所以它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
鲍家拳在明朝时期以前有着重要地位,大到保家卫国,小到强身健体,鲍家拳的实战性很强,是抵御外来侵略者的重要手段。鲍家拳是来源于当时实践而出现的拳种,也是军事家对当时战况的重要把控,使得鲍家拳现在也能够有传承者,在以前对鲍家拳的认识还是比较重要的。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性的、多样性的。鲍家拳与周围的其它事物都存在某种联系,鲍家拳的存在是客观的,与其它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存在某种联系。鲍家拳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危机不仅与自身的发展有关,而且还是由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现在的困境。
3.4.1 联系的普遍性
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种拳术等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实际上鲍家拳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有机结合,是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开创出来的。在山西长子县鲍店和鲍庄、江西万载、浙江平阳县肖江镇、山东牟平等地,仍有鲍家武术的传承。
3.4.2 联系的客观性与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鲍家拳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拳术,与其它事物有普遍联系鲍家拳在传承中出现的危机也是客观存在的,存在于其它事物的发展中,就如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事物,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客观联系。鲍家拳传承主体流失,鲍家拳与社会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都有联系,并不是单一联系的,鲍家拳的发扬与传承中遇到的困难,并不能通过单一的方法和方式去解决。
鲍家拳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属于新事物。鲍家拳在当时是适应那个时代发展的,是为了赢得战争而出现的,鲍家拳的进攻性突出、实用性强,能够适应各种作战环境,鲍家拳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其主要目的是击退敌军。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有它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两种属性,鲍家拳也存在这组矛盾,如社会的不断发展与鲍家拳中不相适应的部分存在矛盾,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鲍家拳在未来的历史发展中应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但也不得失去本性,对于鲍家拳的学习者应该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如摒弃传女不传男的观念,还有就是只传姓鲍的内部人,姓鲍的外人不得学习鲍家拳等守旧思想。现如今,鲍家拳的学习者只要是品德端正的人都应该被允许学习,使得鲍家拳学习者更加众多,有利于鲍家拳的传承和发扬光大。鲍家拳进攻性的实用性强是区分与其它拳种的标识。
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去鲍家屯旅游的游客大多数是奔着田园的自然风光和看水利工程去的,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快旅的形式,要可大力宣传鲍家拳历史的存在或提供免费的鲍家拳的表演以及张贴海报等。通过给游客讲解的形式了解鲍家拳抵御外来侵略者和保家卫国的历史。
鲍家屯的衣服有明显特征,自己通过传统的手艺制作衣服仍然保存着明带江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可以作为旅游服饰产品,各种屯堡小吃可以做成土特产,土特产的外包装印上鲍家拳历史和动作,或在包装上放上有鲍家拳动作的二维码。
鲍家拳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鲍家拳是文化的一种象征,可提高鲍家拳的文化自信,鲍家拳是鲍家人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一种力量,提高鲍家屯居民对鲍家拳的自豪感。通过学习其它地方如何传承和发扬鲍家拳有较大价值。
在鲍家屯内部有一所小学,鲍家拳可以在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鲍家拳种来开展,这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从小学开始了解和学习鲍家拳,也可以开发成安顺市高校的校本课程来传承,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鲍家拳在其它地方也有分布,可以在每年的特定时间举办鲍家拳武术交流大赛,来达到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交流赛可线下也可线上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