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以中美比较为视角

2023-01-21 09:12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影视教学模式专业

傅 至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艺术与传媒学院,重庆 402167)

2020年11月,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威海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倡导将新教学理念融入课程体系,保障文科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该宣言指出,要“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鼓励支持高校开设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1]。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是人文社科传媒类和艺术学科影视类两大专业门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殊性。该类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挖掘学生学习兴趣、内化教材理论知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新时代新教改背景下走好自主培养人才之路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新媒体产业与传媒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培养的“硬技能”和“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顶层设计与市场需求脱节、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陈旧、“双师型”教师不足等现实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学生实践能力不扎实、技能掌握不全面、创新能力不突出的局面,导致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落差,难以适应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基于中美比较视角,探索在新文科背景下,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如何将海外经验与本国路径结合,从而为构建兼具国际视野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范式做出一点努力。

一、美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特点

美国纽约电影学院(New York Film Academy)创立于1992年,在纽约与洛杉矶均设有校区,是一所深耕实践教学的影视传媒类专业院校。纽约电影学院的教学范式是将实践教学放在首位,认为学生实践操作要比在课堂接受理论知识更有价值。在该校“做学一体(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纽约电影学院将教室设在片场,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相融合,聚焦培养学生胜任编剧、导演、制片、摄像、美术、录音等关键岗位“一岗一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纽约电影学院围绕实践进行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该校培养了大批兼具创作素养与应用能力的毕业生,活跃在好莱坞影视界及各大广告创意公司。下文将以纽约电影学院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作为讨论对象,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三个维度进行探究。

1.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中心

“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以“教育即生活”为基础,提出了“Learning by Doing(从做中学)”的教学理念。该理念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作用于美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如纽约电影学院的影片制作课程(Film Production),教师理论讲解与示范演练的时长仅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在剩余的时间里,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类短片的实践拍摄。在短片正式拍摄前,担任导演的学生必须先在讲台上进行导演陈述(Directing Proposal),讲述内容涵盖故事大纲、演员风格、美术参考、摄像参考等多个维度,教师和其他学生一道坐在下方,对台上学生的陈述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该生不断优化调整拍摄方案。这种由教师组织,学生主导的导演陈述环节将课堂话语权让位于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教师仅扮演辅助角色指点学生进行修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授课前期,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摄影棚进行简单的室内短片拍摄练习,随着课程学习不断加深,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在多样化场景拍摄多元类型视频的综合应用能力。拍摄地点涵盖洛杉矶市区和环球影城外景地(Universal Studios backlot),学生既要在环球影城西部小镇里学习悬疑动作片的拍摄套路,也会在格里菲斯公园(Griffith Park)的草坪上锤炼音乐MV拍摄技巧。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传播者,学生为受传者。而受到杜威理念影响的美国高校认为,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时,容易遗忘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单向灌输的授课方式也会压抑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它们倾向于将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担负起探究和掌握知识的责任。基于上述观点,纽约电影学院的教师在影片制作课中主要扮演课堂支撑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可以平等地讨论,甚至让学生来主导课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出于同样的考虑,教师虽会对结课影片的长度做出要求,但不会对学生的影片类型或场地选择做出限制,不会因教师自身的“求稳求妥”观念而否决学生的选题,这使得学生在创作中的创新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2.教学目标:培养技能全面的综合型人才

美国高等院校传媒影视教育受美国影视制作行业影响极大,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多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由于以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代表的美国影视产业流程纷繁复杂,岗位综合性极强,所以美国影视传媒类专业院校大都强调培养全面性人才。美国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负责课程设置的Michael Kowalski教授表示,该校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影视人”[2]。这一教学理念深刻影响了美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类课程的顶层设计。纽约电影学院的影片制作课程要求学生要以3到5人小组为单位拍摄制作3部短片,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这个团队里轮流担任导演、摄影师、灯光师、录音师、演员等不同角色。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影视制作中所有重要岗位的技能知识,这对学生影视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笔者在担任自身并不擅长的摄影指导一职时,在课业与团队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己,在开拍前多次与导演核对分镜头脚本,并不断细化现场拍摄机位布置,通过自我驱动不断学习,最终顺利完成项目拍摄。

基于培养技能全面的综合型人才教学目标,美国高校在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目标设置时追求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在具体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影视制作全流程工序,并以团队轮流交换分工的方式予以践行,这既全面增强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又锤炼了年轻学子在未来面对挑战时迎难而上的自信与勇气。

3.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双线并行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Angelo Pacifici教授将该校影视实践教学理念总结为“On the Floor(在拍摄中)”,意即围绕着实践拍摄来推动教学。教师不是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理解理论后直面问题,在实践中自主学习,最终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南加州大学不谋而合,纽约电影学院倡导“Hands-on Film(动手拍摄电影)”,强调创新思维必须要在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相互促进中才能产生。基于此,纽约电影学院在授课中采用教师讲授知识与学生实践操作双线并行的教学模式。教师先将知识点进行拆解,进行理论讲解和操作技巧示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时操作设备跟随教师同步进行实践。待基础知识讲授完毕,教师随即布置课堂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立即进行分组实践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中不断巡视并指导,学生亦可随时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课堂结束前,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讲评和总结。纵观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整个课堂中承担组织与领导者的角色,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交替进行,并深入到学生实践现场,观察并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形成“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教师纠偏—学生实践”的教学闭环链条。

二、中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特点

根据不同的学科门类,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艺术学科影视类专业中的影视摄像、影视短片创作、影视剧创作、商业广告制作等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是人文社科传媒类专业所开设的摄像基础、纪录片制作、电视节目制作等专业实践课程。结合自身教学经历,下文同样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对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进行观察分析。

1.教学理念:以教师主导课堂为中心

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贴近拉尔夫·泰勒(Tyler,R.W.)提出的以目标模式为核心的教学理论。该理论倡导先将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目标”四个环节构成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集中授课为主,学生处于配合聆听的从属地位。现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仍然遵循以教师授课讲解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聆听的传统模式。近年来,尽管倡导以生为主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教学理念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中蔚然成风,但多数翻转课堂仅针对教学流程和互动环节进行翻转,依旧保留甚至固化了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理念,这其实只是完成对表面教学程序的初步重置,而忽视了翻转课堂的内在核心理念。在这样的翻转课堂中,由于教师占据绝对课堂主导权,不少学生依旧畏惧提出问题,更罔论就不同论点与教师进行平等讨论。部分教师在面对学生给出非传统视角的回答或者提出“剑走偏锋”的观点时,多将其视为对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偏离干扰,从而较大程度地影响了课堂上的讨论深度,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探究能力都未得到充分挖掘,也造成实践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师生讨论流于形式化。

《论语》中提出,教师对待学生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恰到好处地予以点拨和启发。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自由平等地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甚至允许就不同观点进行争执。孔子的思想在今天依旧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当教师适当地“放手让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情境中,实际体验甚至掌握教学的过程,才能培养他们的“课堂主人”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最终帮助他们形成“探索发现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实践解决问题”的实践导向闭环能力。

2.教学目标:以夯实专业技能为根本

我国高等教育受苏联高校专才教育模式影响较深,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在教学目标上呈现出深耕本专业技能的特点。教学重点聚焦于本专业本课程相关领域,极少对外延伸与拓展,这样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整合性不强,专业技能融通性较差,筑高了实践课程壁垒,未能建构起完善的专业技能应用链条。如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摄像实践课程,教学实践侧重于教授学生拍摄新闻采访,但新闻采访实践多数在室内摄影棚进行固定机位拍摄,待摄像机架设妥当后,易陷入少数学生操作,其余学生轮流扮演主持人的单调重复模式。在此类实践练习中,学生动手机会少、实践难度低、拍摄模式单一,离培养学生掌握拍摄复杂场景的实践应用能力相差甚远。又如摄影专业设置的短片创作课程,教师一般遵循教学大纲,机械地要求学生以短片形式递交期末作业,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实际操作设备与拍摄技法运用上,但对创作影片所需的前期实践技能,如写作分镜头剧本、制作故事板、设计机位图等内容却因不属于教学重心而在课堂中处于边缘地带。学生要么略过这些重要的前期步骤直接拍摄视频,使得最终作品质量欠佳,要么只能在网上自学,导致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在教学目标上以夯实专业技能为根本,注重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承接,呈现出专业素养扎实且系统的优点,但也暴露出技能基础不够宽博、实践能力适应面偏窄等不足,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比较薄弱。虽然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囿于拍摄场景和任务模式的单一性,导致部分优秀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吃不饱”,普通学生则“吃不到”,使得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出的毕业生与市场亟需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3.教学模式: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独立分隔

区别于美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堂“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我国更强调教师对课堂完全主导与控制。国内常见的课堂教学情景是教师利用课程前半段时间进行理论授课和操作示范,然后再组织学生于课程后半段进行实践。在集中授课过程中,教师多借助PPT教学课件与视频进行知识讲解,而较少使用相关设备实地操作演示。学生在授课全程中几乎不接触设备,也少有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只能坐在教室里单方面被动接受教师宣讲的内容,这使得学生错失了最佳实践窗口期,不能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加以掌握。虽然教师也会安排学生在授课后进行集中练习,但多数教师在这个阶段采取“放养”的教学模式:一不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任务,二不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只是单纯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导致最终只有少数学生积极进行自主练习与探究思考,而大多数学生抱持着消极怠学的旁观者心态参与实践,使得整体教学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存在较大落差。

三、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建议

通过对中美两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美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更注重于培养全面素质的综合人才,教学上偏重于对“大专业”范畴内的实践技能和多元知识积累,但对学生专长技能的深耕有所欠缺。而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强调在“小专业”领域内夯实专业技能,但对培养学生专业融通的综合应用能力则相对滞后。中美两国实践教学各有长短,双方在国情、教情、学情上也存在诸多差异,不能也不适宜将美国模式直接进行模仿移植,唯有在自身基础上合理借鉴海外经验,将双方优势融会贯通,方能在探索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根据以上现实情况,笔者对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未来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用以项目生产为中心的课程设置

在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上,可以项目生产为中心,并结合影视公司制作短片的生产经验,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融合,从而充分锤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我国高校影视传媒类专业常见的影视短片创作课程为例,可引入“项目提案—项目筛选—项目制作”的项目生产链条,打破过往横向课程之间互不贯通的教学壁垒,将多种实践技能融通于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循序渐进性,以全维度模拟项目的方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发掘创新意识、深化创作思维,激发自己不断学习的渴望,最终成为掌握全面专业技能的人才。

2.运用授课与实践同步并行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部分,一般是先授课而后练习。但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具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特殊性,大部分知识点均与实践操作紧密相关,学生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实践练习,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否则易造成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脱节。另外,因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遇到困难后往往不愿向教师提问,更罔论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讨论,使得课堂实践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影视传媒类专业教育具有创新性、自主性、实践性等显著特点,基于此,应采取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同步进行,教师引领课堂,师生平等讨论交流的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与教师同步操作设备,让学生有意识地将理论知识在实践情景中加以实操运用,减少因为沟通不及时和时间流逝造成的记忆折扣。实践课堂教学需教师辅导与学生主导实践相结合,教师专注扮演领导组织者角色,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故事提案,并组织学生对同学提案进行评价与打分,形成学生做提案,学生讲提案,学生选提案的自由创作氛围。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充分授权,向小课堂、互动式的团队协作氛围靠拢,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创作激情和探索能力。

3.完善全流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既有的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评价体系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最终提交的作品进行打分,但对学生拍摄制作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则多有缺失。在此情形下,教师以最终作品进行教学评价,便会忽视学生在前期筹备、中期沟通以及后期制作各个阶段所付出的努力,也不能及时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杜威指出,“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因此,应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3]。所以,科学的教学评价应在兼顾学生结课作业的同时,也要追踪学生在提案讲演与拍摄制作过程中的实时表现。教师要走进学生团队拍摄现场,及时观察了解学生实操情况,既重视学生事实性的教学成果,也关注开放性的综合思维评价。

四、结语

当前,在深化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课程应发挥好自身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优势,既要善于运用新兴技术作为教学倍增器,更要根据时代背景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新文科所强调的新不仅是形式上的新颖,更为重要的是引进新的思维方式、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达成教学理念之新、模式改革之新、实践应用之新。我们可博采海外实践教学有益经验,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对我国影视传媒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良,以期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并深具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影视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