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涛
(1.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 810016;2.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独立章节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是首次,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论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内涵,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1]52,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1]52,并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国家安全工作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然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涉滩之险、爬坡之艰、闯关之难前所未有,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做好国家安全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加强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建设。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4 月15 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党设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积极推动以《国家安全法》为统领的国家安全立法工作,并于2016 年12 月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提升国家安全法治化水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并进一步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2]19。党和国家对国家安全的总体性强调,一方面显示了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使国家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中国国家安全观日臻成熟、完善,已形成一种涵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3]。在此背景下,如何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对于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维护国家安全、促进民族振兴、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目前学界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与阐释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通过梳理我国国家安全理论的历史演变,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二是通过概括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突出其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人本特性;三是从实践路径角度提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策略手段[4]。尽管这些研究已较为全面、系统、规范地阐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容与内在特征,但对于其内部要素的逻辑关联以及隐含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之中的执政安全并未得到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中国特色”正是由此本质得以规定,同时在国家安全领域,以党的执政安全为直接表现形式的隐含要义,有效统一了人民安全与政治安全,进而统摄推进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以及国际安全,最终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此意义上,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入理解应从执政安全、政治安全与国家安全的三重维度进行阐释。
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是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保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对国家安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不断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旨在维护以人民安全为核心要义的国家安全和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要义的政治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驾护航。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执政,并成为我国唯一的执政党。因此,关于“执政安全”的探讨,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关于“执政安全”这一概念的界定,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广义上,大多认为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能够良性运行且不受威胁的状态,或者说“指执政党执政体系处在稳健良性运行以及可与时俱进的状态”[5]。执政党为了保持自身良性运行,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一系列执政风险与执政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执政安全就是“执政风险相对较少或者出现风险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得以化解的执政状态”[6]13。也有学者直截了当地指出,在我国“执政安全的标准就是确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绝对巩固”[7],道出了执政安全的本质。事实上,党的执政安全,既是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维度,也是统筹推进我国国家安全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和完善党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系统、整体领导,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关键。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邓小平认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前提[8]164。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肯定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8]391。在我国政治话语中,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同时,发展也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关键。江泽民指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制度释放出来的巨大优越性,让我们在抵御和平演变的斗争中有了更加坚实深厚的物质文化基础”[9]161,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有利条件。鉴于发展对于发展中大国的异常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必须紧紧依靠发展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胡锦涛要求,政法工作要“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10]27,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新时代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执政安全建设,既强调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主体建设,又通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客体建设,同时,也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加强维护执政安全的执政方式建设,进一步夯实党长期执政的基础,确保党和人民的红色江山永固。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大民主党派就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后,这种关系被进一步拓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2]31。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团结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商国是,在最大程度上确保了治国理政过程中各种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而这项政党制度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也是在我国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有着本质区别,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新型政党制度在制度设计层面,主要围绕规范政党合作形式发力,并以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治理中的各种矛盾,从而回应时代呼声、反映人民诉求[11]。同时,新型政党制度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保持了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政策方针贯彻实施的民主性、连续性和科学性,避免了由于政党斗争产生的内部分裂、无效内耗等执政风险,通过政党协商达到和谐政党关系的目的,从而有效地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另外,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和参政权利受宪法保护,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跳出历史周期率。总之,新型政党制度是对西方政党制度范式的超越,是合作型而非竞争型的政党制度,“其制度优势本质上是合作的优势”[12],且这种合作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势必会对党的执政安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直接决定了党的执政安全,没有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拥戴,也就无所谓党的执政安全。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夯实执政安全的群众根基。人民衷心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曾饱含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可见他对人民的感情之深。江泽民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3]422,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14]14。同时,中国共产党只有密切联系群众、不断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居安思危、勇于进取,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5]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特殊利益,始终坚持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2]17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唯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才会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党的执政根基才会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既是确保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客观需要,也是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前提。
回顾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适时根据形势变化实现一次次超越、向强党强国目标不断迈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拥有刀刃向内、坚决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16]。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确保执政安全的重要基础。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从严治党作为巩固党执政安全的重要举措。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教育党员干部:“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17]1438以此来警示党员干部要树立危机意识,时刻保持“赶考”精神。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的谈话中指出,一个党难免会犯错误,但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的政党才靠得住[18]27。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并修正错误的过程,就是一个政党自我革命的过程。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3]568,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0]653,才能不断推进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但仍需进一步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一体推进机制,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中国共产党自身坚强有力,“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19]。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而巩固其执政地位,永葆其执政安全。
政治安全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需求,也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主权、政权、制度和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重要构成要件。我国政治安全的根本是确保党执政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20]181在中国特色政党体制下,维护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确保政权安全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围绕政治安全作过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安全的概论进行了探讨。如有学者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治活动安全是构成国家政治安全的关键要素[21]。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说明我国政治安全的终极问题就是维护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利安全。党代表人民执政的根本目的在于切实维护好全体人民的政治权利,让人民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政治安全主要涉及国家主权、政权和制度等维度。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17]1465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的决心和信心。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开放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没有安定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18]244。只有国家政权安全,才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良好政治基础和社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其中制度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有足够的底气坚定制度自信,维护制度安全。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国家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政治安全为根本”[14]200-201,并突出强调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政治安全的根本地位在国家安全建设中是如何体现的?所谓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是指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居于核心地位和最高层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国家主权、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安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2]165。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党执政安全的重要内容,制度安全和政权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核心,而政权安全的实质是党的执政安全。为了永葆党的执政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明确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20。因此,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政治安全建设为统领。
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首先就是要坚持把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摆在政治安全建设的首位。毛泽东曾引用列宁的著名论断,“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22]289,突出强调国家政权问题的重要性。政权安全的实质是党的执政安全。邓小平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并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33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制度自信,并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2]127,并努力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把制度安全、政权安全放在首要位置”[23]335,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国家安全提供政治保证,是“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的必然要求。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必须旗帜鲜明地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特别是暴力恐怖等犯罪活动。暴力恐怖犯罪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威胁国家政权和制度安全,要毫不动摇地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大惩治暴力恐怖等犯罪的力度,依法严惩煽动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等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24],切实维护好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确保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政权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本质上就是在最大程度地维护我国的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
以政治安全为统领,全面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要“牢牢守住政治安全这个魂,时刻绷紧政治安全这根弦,以政治安全统领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工作”[23]338。以政治安全统领推进国家安全建设各项工作,必然要求把政治意识渗透在关乎国家安全的各个领域,将政治安全贯穿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政治安全始终成为国家安全工作的一条红线。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都需要政治安全予以保障,因此必须突出强调政治安全的根本地位。特别是在涉及主权、政权、制度、意识形态等政治安全的核心领域,全体国民更应该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就当下而言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其一,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直都是长期且艰巨的,这就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同各种错误社会思潮作斗争,以实际行动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5]111-112,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更需做到防患于未然。其二,腐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过程中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毅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些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政治安全的大问题,难道还不是政治吗?还用得着闪烁其词、讳莫如深吗”[26]162。尽管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依然要保持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其三,网络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25]172面对网络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带来的挑战,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认识网络虚拟社会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网络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全面占据网络思想阵地的“制高点”,从而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的话语权与领导权。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提出,他将其界定为一国在战争中维护合法利益的状态[27]。曾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对国家沦丧带来的屈辱和灾难有着切肤之痛。1949 年新中国成立,才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和基础。虽然目前我国处于和平年代,但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首先,强调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关乎民族复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面临着新任务新挑战,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直接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其次,国家安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2]39人民只有先享有生命安全,才拥有追求其他一切美好生活的权利;如果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无法保证,任何所谓的人权都只是一句空话。最后,国家安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14]84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对于任何执政党而言,维护国家安全都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样确保国家安全不受侵犯,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头等大事。其一,只有国家安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4]200维护国家安全,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基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如果不能有效地维护以人民安全为核心要义的国家安全,那么其就失去了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其二,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职责。中国共产党以高超的执政智慧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着重强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4]202。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环境。其三,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系统、整体领导下进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26]383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党的执政安全,才能更有力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之,党的执政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的根本保证。
国泰民安既是政治安全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的综合体现[28]。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生命健康安全是广大人民的最核心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治国理政的首位,同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目的。我国《国家安全法》明确提出“保卫人民安全”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26]382。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重要的国家利益。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与党的利益,既是一致的,也是统一的。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2]218。毫无疑问,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党全军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必须进一步夯实国家安全建设的社会基础。国家安全涉及领域广泛,仅靠某一群体的力量不但无法确保国家安全,反而会对国家安全工作造成损害。人民是国家安全建设的重要主体,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25]10只要全党全军全社会共同努力,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就一定能够夯实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作用,必须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1]53-54。“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14]203伟大的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要通过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尽管当前我国处于和平时代,但国际社会并不太平,局部冲突仍不断,甚至有演变为大规模战争的可能。因而,有关国家安全建设的各项工作也必须做到未雨绸缪,进而牢牢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首先,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要求全体国民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和强化底线思维。面对国内外复杂局势,我们必须“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14]202。只有强化全体国民的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地做好关乎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应对威胁国家安全、社会安定风险的成本。其次,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尤其是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以系统思维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准确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党和国家才能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掌握战略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丰富,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坚持防范和化解风险两手抓,才能更好地统筹安全和发展全局,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安全[29]。事实告诉我们既要着眼于国内安全,也要认清国际安全对国内安全的影响,统筹推进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建设。最后,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要求我们拥有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在制定有关国家安全的方针政策时,必须拥有战略思维、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要“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6]382。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处理国家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从国家安全全局认识和判断国内外局势,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国家安全建设的内在规律,尤为重要的是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国家安全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真正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客观状态的科学概括,“是党的国家安全创新理论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30],是指导我国国家安全建设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在中国特色党政体制下,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1]53。党的执政安全是确保政治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保证,确保党的执政安全是推进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逻辑前提。坚持和完善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这是管总的原则,在任何时候都绝不能有任何含糊或动摇[31]。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中之重,政治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集中体现和国家安全的根本,以人民安全为核心要义的国家安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和政治安全的价值旨归。总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维度,三者统一于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