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香 史花兰 周平生 徐秀梅 程仕萍(.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南昌 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0006)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截至2022年3月,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75亿例,我国累计确诊病例也达到44.18万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给我国以及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目前尚无应对新冠病毒的特效治疗手段。如何有效挽救感染者的生命,提高感染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世界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医药经典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也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源头活水,从经典中挖掘疫病防治的宝贵经验,可以为当前如何应对病毒提供参考。人参养荣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汤剂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陈皮、桂心、五味子、远志、甘草组成,主要治疗积劳虚损、气血不足等症,临床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所致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及肿瘤的放化疗辅助治疗[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将人参养荣汤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的“疫病”范畴。早在《素问·刺法论》中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可见疫病具有发病急,来势猛,变化快,致病强等特点,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中医学者普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为“湿毒疫疠之气”,即“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根本,而“湿”是其特点。“毒”是根本,疫之为病,不同于时令四时寒温之变,而是“疫毒”为病。“湿”是特征,“疫毒”之属性可阴可阳,可夹风、寒、湿、热等四时之气,可有热化、寒化、燥化之不同。但“新冠疫毒”与湿邪具有更强的亲和性,因此目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病名有“寒湿疫”“湿温疫”“湿毒疫”“湿毒夹燥”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位主要在肺、脾,与心、肝、肾、大肠密切相关。肺脏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侵袭的首要脏器,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口鼻乃肺胃之门户,通过呼吸,新冠病毒最先侵袭人体肺部。湿毒郁肺,肺失宣降,气机不畅,表现为咳嗽、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新冠病毒侵袭的另一主要脏器为脾,湿毒困脾,郁遏中焦,水液输布失常,临床多见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同时,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转输至全身,机体有倦怠乏力等表现。故本病病机核心是毒邪闭肺困脾,其病机过程可概括为湿、毒、热、痰、瘀、闭、厥、脱等。即“湿毒困脾郁肺”为病之始,继而热、瘀痹于阳明,毒热伤津耗气,阻滞脉络,最终热深厥深而阴竭阳脱。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救治和科学研究的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出院的人数越来越多。然而,新冠病毒转阴后,病毒对机体产生的损伤,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恢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后遗症日益显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的发病与患者正气不足密切相关,疫邪日久,耗伤机体的正气,影响肺、脾、心、脑、肾、肝、胆、胃、肠等脏腑正常功能的发挥。临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多表现为邪去正虚、肺脾耗伤的病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由于其肺脏受到损伤,肺功能下降,与之相应的劳动能力和运动耐量亦会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后3个月内会出现无法明确解释的异常症状,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另外,部分患者除上述症状以外还出现胸痛、嗅觉味觉失灵、肌肉无力和心悸等症状,这表明新冠病毒对肺部、心胸等多个身体部位乃至心理健康等方面产生了长期影响。Zhou F Y等[2]对2020年1月至4月从武汉协和医院与方舱医院出院的120名新冠肺炎患者1年后后遗症跟踪研究显示,出院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状为睡眠困难(52例,43.3%)、呼吸急促(49例,40.8%)、疲劳(43例,35.8%)和关节疼痛(39例,32.5%)。该研究还对其中的97名出院患者进行了胸部CT检测,其中55例(56.7%)出院患者的CT显示异常,包括结节、线状阴影和纤维化,占比分别为55.7%、47.4%和17.5%,这表明新冠病毒会对肺部产生长期的损害。除了对肺部的损害之外,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新冠病毒也会给感染者的肾留下后遗症,Li Z等[3]对来源于武汉、黄石和重庆的59例感染患者的肾损害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63%的患者表现出肾功能不全的症状,CT扫描显示100%的患者肾脏影像学异常。除了肺和肾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很多康复的患者出现非常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及心理和认知障碍等后遗症[4]。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对感染者的影响是持续存在的。
人参养荣汤是由十全大补汤去行气活血的川芎加阴阳双补的五味子、行气运脾的陈皮、交通心肾的远志化裁而成。方剂组成包括白芍三两,当归、陈皮、黄芪、肉桂心(去粗皮)、人参、白术(煨)、甘草(炙)各一两,熟地黄(制)、五味子、茯苓各七钱半,远志(炒,去心)半两。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熟地黄大补阴血、填精益髓为君药。黄芪助人参补脾益肺,且能固表止汗;白术、茯苓助人参健脾益气,且可燥湿,使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当归、白芍助熟地黄补血养心肝,共为臣药。肉桂补火助阳、鼓舞气血生长,陈皮理气行滞,补而不滞,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止渴,远志宁心安神、交通心肾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共奏益气养荣、补心安神之功,全方脾、肺、心三脏并补,气、血、神三者均调,既有益气生血之功,又有宁心安神之力。
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记载人参养荣汤主要用于积劳虚损,四肢沉滞,骨肉酸疼,呼吸少气,行动喘啜,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 饮食无味,阴阳衰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急者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难可振复;又治肺与大肠俱虚,咳嗽下利,喘乏少气,呕吐痰涎。临床上其主要应用于积劳虚损、气血不足等症的治疗,以营血不足、惊悸健忘、夜寐不安、舌淡胖、脉虚弱为辨证要点。诸多医家在临床中运用人参养荣汤治疗证属气虚型的不同疾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黄明奎[6]观察69例应用人参养荣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失眠症患者,发现人参养荣汤治疗失眠症具有安全、毒副作用小和患者无痛苦、适应性好的优点。从中医分型来看,人参养荣汤对气虚证有效。李萍萍[7]观察33例均具有气虚证表现的癌因性疲乏患者6周,疲乏平均分从7.061分降至3.30分,认为人参养荣汤能够改善肿瘤生存者的疲乏症状,且安全有效。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毒副反应、贫血、低血压、脱发、慢性肝炎、老年痴呆以及小儿智力偏低等疾病[8]。本方对于慢性消耗状态的疾病可以阴阳双补,其主治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主症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在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上有非常好的疗效。
患者腾某,女,53岁,以“咳嗽、气促、乏力1月”于2020年5月12日就诊。患者自述2020年2月1日因“干咳、胸闷、气喘、发热”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行隔离治疗,治疗期间未见高热,常伴手足汗出、腹泻。经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明显改善,两次检查核酸检测阴性后于2月22日出院。出院后时有自觉微热、疲乏无力、嗅觉障碍、脚底出汗、腹中寒等。查体:体温36.8 ℃,呼吸32 次/分,心率103次/分,血压118/70 mm Hg。精神较差,神志清楚。食欲可,食量少,睡眠一般。二便调,时有软便。无口干口苦,舌淡红、体胖大、舌苔腻、湿润有齿痕,脉沉弱。中医诊断:瘟疫(肺脾气虚证);西医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处以人参养荣汤:白芍30 g,当归10 g,陈皮10 g,黄芪10 g,肉桂10 g,人参10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熟地10 g,五味子6 g,茯苓6 g,远志6 g。服上方第2天即反馈疲乏无力感改善。5 d后自觉发热症状消失,疲乏无力、嗅觉障碍、脚底出汗、腹中寒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原方续服7剂,自觉神清气爽,睡眠、食欲、体力、情绪等症状均有较好改善。
按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主要有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嗅觉味觉障碍,脱发,精神差等症状,这些症状均是气血不足的表现。本患者出院后疲乏无力是脾气虚的表现,脾肺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鼻窍失利而出现嗅觉障碍。疫邪日久,化热入里,故时有自觉微热。病后体虚,久病暗耗,导致阳气不足,阳虚不能固摄,故见脚底出汗、潮湿不爽,阳虚无以温煦,故腹部发凉。结合患者舌淡红、体胖大,舌苔腻、湿润有齿痕,脉沉弱,辨证为肺脾气虚证,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养血。气属阳,血属阴,两者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气可以生血,也能行血,还能摄血。血能生气,也能载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血盛则气旺,血少则气衰。治疗过程中单纯的补气无法改善症状,必须要以气血双补来进行治疗。人参养荣汤是以补气的四君子汤为基础,再加上治疗肝血虚的四物汤化裁而成,尽管去除了川芎,但滋补肝血的功效不减,同时,人参养荣汤中加入远志,以治疗心血不足,全方共奏气血双补之功,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具有良好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以元气虚夹痰湿者多见,治疗应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予以培元固本,兼化痰湿,顾护脾胃,力求标本兼治,调整阴阳,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增强体质。人参养荣汤对于虚劳积损、气血两虚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遗症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