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艳梅 夏少娜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真诚,努力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真实的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点,努力进行创造性表达”,这就要求同学们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
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从外到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由内而外的表达和语言的运用。使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和吸收来完成。许多同学在写作时有“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受,或者只是单纯学习写作知识,却没在写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这主要是由于阅读积累少,语言能力差造成的。
必须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学习优秀作家的表达技巧与修辞手法,在阅读中拓展知识面与思维深度,多参加“阅读心得交流会”“阅读笔记展示课”等活动。
还要养成“不写不读”的习惯,只有在阅读中有感知、比较、辨别和反思,才能逐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积累语言材料。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便能在表达时脱口而出,妙语连珠,使文章生动优美。第二,学习写作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手法内化为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第三,丰富情感思想。文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都会使我们的情感思想在不知不觉中丰富起来,而多思考、多感受正是写好作文必备的品质。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提升想象力,从广泛的生活素材中获得写作灵感,同学们不妨通过情境作文的方式将自身带入特定情境中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情境作文强调“从实践入手提供题材”和“从观察中积累素材”,从而逐步丰富写作材料,懂得如何用优美的语言对眼前所见之景进行表达。情境作文注重运用事实,通过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表达的欲望。“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场景,我们心中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妨设想这样的情境:在一个秋天的清晨,秋风萧瑟,树叶飘落,蝴蝶般美丽的叶子散落在地面,漫步在校园内,会看见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想象能力和表达欲望一定能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得到提升。
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个人作文能力的限制,不少同学在写作时抱有“应付了事”的心理,这种写作态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相当不利。可以在美文赏析中学习写作,从阅读中发现优秀文章的特点,利用阅读交流的方式和同伴及老师共同欣赏文章的美点,借鉴写作手法。比如:我(悔恨)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粒粒滚下来,滴在地上,摔得粉身碎骨。该句以叶君健的《看戏》中的“歌词像珠子,一粒粒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这句话为借鉴对象,用比喻的方式及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了“我”的悔恨之情。又如:“懵懂中,我挥挥手作别了童年的欢乐。满怀喜悦,我迈进了少年的门槛。一路向前,却发现少年尽是‘烦恼味’,真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啊!”这个例句既引用了李清照《相见欢》中的句子,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又巧妙地透露出成长中的那份淡淡的忧愁,足见写作功底之深厚。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对美文的独特之处细心揣摩,积累底蕴,以便在写作中信手拈来,增强作文的文学色彩。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有了阅读积累、写作激情、情感体验,要使作文感人至深,就要学会运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方法写人,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写作应当是我笔写我心,我口诉我情,应当是为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观点、态度和情感体验而作文,并不在于写作技巧的高下。刘国正先生说:“什么时候语文老师在作文中不讲技巧了,什么时候我们就解放了。”作文要求主题深刻,选材典型,结构完整,前后呼应……这些所谓的技巧,无异于一条条锁链,严重束缚了我们的手脚,不仅不利于尽情诠释心灵,写出童真童趣,还形成说空话,讲套话,写假话的不良文风,有悖于语文学习人文性的特点。同学们要尝试在写作中使用细节描写法,但也要警惕不被所谓的技巧所束缚而忽略真情实感的表达,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
佳作展示
读《神秘岛有感》
“患难见真情。”一句话道出了朋友在危难之际互相帮助的真谛。然而,何为“真情”,什么样的“相交”才是“患难之交”,我并不理解。直到读了《神秘岛》,我才领悟其中的道理。
文章开篇是几个人的对话,人们争先恐后地将一些东西往外扔,我十分不解:“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带着疑问,我继续阅读。
接下来文章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几个人为了逃离所生活的环境,计划到另外一个国家去。想乘坐热气球离开。离开时一切顺利,却不料途中遭遇了龙卷风,在茫茫大海上迷了路。燃料快用光了,周围不见岛屿。最后,燃料完全用光,人们惶恐不安,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热气球迅速降落。此时,除了生命,一切身外之物已经不再重要。人们一开始是将衣服和行李扔出筐外,接着连金币也全部扔出去,最后,整个热气球除了筐和人之外已别无他物,但情况仍不容乐观。粗略计算,大家明白不能到达视野中最近的一块陆地。
怎么办呢,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接下来便只能赌一把了,人们将筐从热气球上割离。于是,热气球升高了一些,人们如愿到达了小岛。
这个小岛资源不算匮乏,然而,因为人们把“身外之物”都扔了,所以并没有现成的工具。为了在这座孤岛上生存下来,人们一起努力,自制工具并制造出一系列可用的事物,例如炸药、肥皂、船只……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逃离了这座岛屿。
纵观这次野外生存经历,试想,若无在热气球上果断地扔弃身外之物的精神,若无寻找同伴时的执着,若无在获取食物、对抗敌人、守卫家园的团结,人们如何能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正是有了这种患难与共、团结协作的精神,人们才顺利走出了困境,到达了胜利的彼岸。
一座岛,几个人,一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