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新思路

2023-01-21 01:53吴泓静彭慧媛
民族艺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云南文化

吴泓静,彭慧媛

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呈山地高原地形,气候立体,动植物种类繁多;数千年来,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25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一起在这里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便诞生于此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在向中国乃至世界观众传播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图景,在观众心目中树立美好的云南和中国的文化形象、陶冶观众的艺术情操、满足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和带动相关地区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其中,尤为亮眼的是诞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五朵金花》《阿诗玛》,分别以云南大理白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和当时的云南路南石林地区彝族撒尼支系古代神话故事为题材,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富于个性色彩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镜头语言,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舞蹈和场景,分别以喜剧和悲剧样式,充分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和反抗阶级压迫、勇于与强权作斗争的时代主题,凸显了少数民族百折不挠、敢于斗争、坚持不懈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和善良、真诚、勇敢、乐于助人的美好品性,呈现出少数民族地区旖旎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因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而在省内外和国内外广为传播。《五朵金花》在世界上46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所到之处观众络绎不绝;《阿诗玛》改革开放后获准公映,在全国引起轰动。其艺术影响力经久不衰①1960年,《五朵金花》导演王家乙在埃及开罗举办的第2届亚非国际电影艺术节上获得最佳导演银鹰奖,女主角的饰演者杨丽坤获最佳女演员银鹰奖;1995年该片获得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电影 “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2000年在全国 “百年最佳影片”评选活动中,该片成为十大影片之冠。1982年,《阿诗玛》获西班牙桑坦德第3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同年,杨丽坤被评为 “全国十大最佳女演员”之一;1995年该片获得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电影 “腾龙奖”故事片纪念奖;该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的经典作品之一,享誉海内外。,成为电影艺术的经典作品,也带动了大理和石林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但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量在不断提升,在国内外频频获奖,却走不出小众艺术的怪圈,无法进电影院线去获取票房,因而也就陷入生产无法良性循环的境地。时下,政府、创作者、经营管理者如何共同发力,促进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探索。

一、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回顾

在这里,我们分三个时期对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一番回顾。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十七年”时期。彼时,出于新生人民政权巩固、边疆民族政策的宣传等要旨,其一出场,便带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好在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尤其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提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影片拍摄过程中所力倡的电影艺术的创新性表达和对少数民族电影所给予的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得这一时期的大多数云南少数民族电影能够将那一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与艺术性、民族性和娱乐性有机融合,从国统区、解放区走来的中国电影界新老电影艺术家和电影艺术工作者们,再加上各地来到彩云之南扎根的军旅作家和云南的文艺工作者们,在很多时候,依旧能够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遵从一定的电影艺术创作规律来进行创作,并对其时保存依旧完好的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进行深入的开掘,创作了 《山间铃响马帮来》《神秘的旅伴》《芦笙恋歌》《五朵金花》《阿诗玛》等一批戏剧性结构的电影艺术作品,“这些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发挥政治功能的同时,也发挥了艺术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这些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继承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同时,也吸纳好莱坞经典电影的表现手法,并学习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表现技法……”②彭慧媛:《导论》,载彭慧媛等著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3页。在这一时期里,云南还没有自己的故事片制片机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要由省外电影制片厂操刀完成。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彼时,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社会文化也开始转型。“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我国经济得以发展,文艺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打破 ‘文化大革命’的思想禁锢,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受到极大重视;国际上各种文化思潮涌入和碰撞,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等电影流派引入我国,我国纪实美学和影像美学风潮形成,这一切,无不影响到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云南少数民族电影也有着这些方面的追求;与此同时,以消减深度为特征的大众文化、消费文化也入侵我国,良莠不齐的少数民族题材娱乐片开始产生”③彭慧媛:《导论》,载彭慧媛等著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其时,中国电影体制改革实施,有的促进了电影业的发展,有的收效甚微;再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和美国大片入侵,令中国电影业腹背受敌。这一时期,我们实施“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和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电影精品生产“九五五零”工程的国家战略,第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在昆明举行时举办了少数民族电影论坛,云南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区域文化治理方略,于是,这一时期 《孔雀飞来阿佤山》《相约在凤尾竹下》《孔雀公主》《青春祭》《相爱在西双版纳》《金沙水拍》《彝海结盟》《太阳鸟》《兰陵王》等少数民族电影相继诞生,这些少数民族电影,继续进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充分调动传统和现代及它们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弘扬主旋律精神,进行多元价值观探索,并在满足大众审美娱乐需求上下功夫。在这一时期,云南本省拥有了国营和民营两支队伍进行少数民族题材故事片的创作生产。

21世纪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兴盛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运行,中国进入又一个文化转型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提倡 “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速。经济全球化势必裹挟文化全球化而来,在这一进程中,一种商业同质文化在不断侵蚀着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使其文化持有者深感自己文化所受到的威胁,因此,中国设立国家、省区、市、县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美国强势电影威胁中国电影生存,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出台 《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颁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助力。其时,国营电影制片厂投身集团重组,民营影视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绽放活力。在如此利好环境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外影片并没有把我们的国产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国产影片提高质量和水平,2012年起,中国电影市场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在这一时期里,我国诸多电影发展条例和电影产业促进法中都有促进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条款,并启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我省则实施民族文化大省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方略,对少数民族电影的拍摄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省内外电影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相继拍摄的 《婼玛的十七岁》《石月亮》《花腰新娘》《怒江魂》《马背上的法庭》《俄玛之子》 《遥远的诺邓》 《走路上学》 《红河》《背上歌声去远方》《碧罗雪山》《索道医生》《戎肯》《傣乡童话》《情比天高》 《布依姑娘》 《米花之味》 《迷失的彩虹——古坠归来》《云上石头城》等少数民族电影回归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观念与艺术、技术的继承与拓展,实操市场和产业的探路,进行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艺术与商业的对话。”①彭慧媛:《导论》,载彭慧媛等著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5页。在这一时期里,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参与的云南电影集团成立,云南民营影视机构快速增长,它们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当下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在其发展的每个时期里,都有其高光时刻,但是在当下却面临发展的困境,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在创作方面,还是在投融资和发行放映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难题需要我们去正视。

(一)创作方面的缺陷

在笔者看来,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当下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制约其进入院线的瓶颈问题。

首先,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观赏性高度契合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较为匮乏。

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呈现出艺术电影一枝独秀的状貌。“中国入世以后,在全球化视野下,在一个更为开放的发展格局中,进入又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新思想、新思潮不断涌入,一些人类共同关注的命题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地涌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取向亦呈现出一种多元状态,而这一时期诞生的《婼玛的十七岁》《知子罗》《背上歌声去远方》《这儿是香格里拉》《碧罗雪山》《阿佤山》《转山》 《戎肯》 《叶妲》 《米花之味》《云上石头城》等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艺术电影,在这一全新的语境中,以一种多元社会意识形态的视角,以不拘一格的丰富镜像语言,来对其进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因而颇具人文和艺术价值。”②彭慧媛等:《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19年版,第155页。这些低成本的艺术电影因其较高的人文价值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但在电影院放映时,却难以获取票房,或者根本无缘进电影院。而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观赏性高度契合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却极度匮乏,仅有 《红河》 《狼兵吼》等为数不多的能够做到这四性有机结合的片子,在国内外院线、电视台、网络上映,收获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其次,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艺术资源未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开发利用。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节庆、服饰、建筑等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源源不断地被运用于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中,但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史诗等,却极少被开发利用——其中,取材于少数民族神话故事的只有 《阿诗玛》 《孔雀公主》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但它们所获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十分亮眼。除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较好的艺术表达基础外,这些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史诗等还最适合用于创造银幕奇观。

(二)投融资、发行放映的困境

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因其极难进入院线放映,因此,一直存在着投融资、发行放映的困境。

首先,从投融资的角度来说,少数民族电影在当代成为小众艺术,是典型的小成本制作,不需要花资金重建场地、邀请流量明星、制作特效等,相比起娱乐价值高的商业电影,其院线经济来源可以用 “无”来概括和表述,因此,其陷入了投融资的困境中。

其次,从发行方和院线的角度来看,虽然很多少数民族电影获奖无数,口碑绝佳,但许多发行公司和院线对少数民族电影是否能够获取票房还是有很大顾虑的,不愿过多介入此类影片的发行放映工作。对于电影主创人员来说,大多数少数民族电影是一种文化责任的艺术表达;而对于院线的经营管理者来说,电影就是一个经济项目。院线需要获取更高的收益,自然必须拉长收益更多的商业大片的档期,许多少数民族电影往往只能 “一日游”,甚至根本进不了影院上映。这种有价无市的局面无疑会使导演产生挫败感,而其后的创作也不知不觉受到市场、投资等诸多牵制,创作不再自由,质量无法提升,如此的恶性循环便造成了少数民族题材作品很难通过院线进入普通大众视野的困局。

三、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未来发展之路的新探索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诞生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在传递我国各个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和人类共有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形象,满足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省内外和国内外观众的审美娱乐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政府、创作者、经营管理者合力促其发展的新思路。

(一)政府的支持

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进程中,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在投融资、创作、民族文化保护、发行放映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少数民族电影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助力其走出困境。

首先,在投融资方面,政府应采取投资、引导企业融资、放宽融资贷款条件、加大奖励力度、设立少数民族电影拍摄专项资金等政策,来促其发展。政府应将剧本基础好,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观赏性有机熔为一炉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纳入资助计划,扶持其生产。与此同时,政府应引导相关企业,投资参与其生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放宽其贷款条件,将银行资本引入其生产。对于已拍摄完成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精品力作,政府应加大奖励扶持力度。

其次,在创作方面——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剧本,政府应组织来自政府电影管理部门、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电影创作界和学界、院线公司和电影院的领导和专家们对其进行 “会诊”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敦促主创不断修改,促上述四性统一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大片及优秀的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电影的诞生;与此同时,政府应对电影主创人员深入故事诞生地的采风活动给予支持并提供帮助,以助他们创作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云南少数民族优秀的电影艺术作品。

再次,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政府应在当下国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和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格局中,加大少数民族神话、史诗等的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力度。

最后,在发行放映方面,对于上述四性有机结合和能够进入院线上映的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优秀之作,政府应力推其进入院线公司发行、进入院线放映,并助其以规模宣传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创作者的创新

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进程中,来自创作者的创新思维,是能够为其插上腾飞的翅膀的。

1.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高质量大片和艺术片创作要常变常新

首先,要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观赏性有机融合的高质量大片中进行新技术的加持。新技术的运用是推动电影向前发展的有效动力,在这样的影片中进行AI、VR、5G、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的加持,从而使受众在丰富的视听体验中去感知这些少数民族影片所传达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接纳影片中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的精神气质、欣赏其所营构的奇特民族风情,向省内外乃至国内外观众讲好中国故事。

其次,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片要不断切准当下的时代脉搏。随着科技的发展,少数民族同胞们开始向往城市里便捷、新奇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加快了少数民族人们的观念变化;而城里人开始逃离让人焦虑、缺乏情感寄托的城市,逐渐关注到民族地区淳朴、简单的生活。应该利用电影这一媒介对其进行 “双向”反映,让观众不仅通过少数民族电影看美景与民俗,更要通过这样的少数民族电影来舒缓观众在现代城市快节奏生活中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引导其建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认同观。由此,少数民族电影的艺术片才能持续走向省内外、国内外舞台。

2.要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广泛和深入开发

首先,要继承以往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传统,在进行其故事情节建构、人物形象刻画和场景设置时,应更多地有机融入音乐、舞蹈、服饰、节庆、建筑等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以凸显其民族文化特质。

其次,要更多地对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创世史诗等进行开掘,在承继其原有的奇特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独具民族精神气质的人物形象、充满异域特色的场景的同时,进行充满想象力和科技感的创新性表达。

(三)经营管理者的文化责任担当与运营

在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进程中,来自其经营管理者的文化责任担当和有针对性的经营,对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获取至关重要。

在经营管理方面,省内外电影投融资、发行、放映者要本着一种承继民族精神、建构人类共有精神家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及文化艺术创新性表达和创新性发展传播的文化责任担当,参与到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运营中来,并通过良好的经营管理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事实上,随着观众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上述四性表达优长的少数民族高质量大片和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电影中的高质量艺术片,如果能够对准目标观众群 (如普通观众、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运营得好的话,是能获取一定经济效益的。

结 语

如今,在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和电影强国的格局下,云南少数民族电影需要探讨政府在投融资、创作、民族文化保护、运营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赋能其发展,创作者进行高质量内容的拓展和新技术的加持、民族文化资源的广泛深入开发利用,经营者在投融资、发行、放映等方面文化责任担当与经济效益并举等其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在新时代里,为云南电影事业和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并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云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