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珠
道教音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道教音乐又称“道场音乐”,是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它与中国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已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目前,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弹拨乐器的一种,兴起于先秦时代,发展于汉朝,鼎盛于隋唐,并在宋元明清得到持续发展。古筝演奏技巧多种多样,表演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很好地表现了道教“雅韵”的特点,在道教音乐中也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在梳理道教音乐与古筝内在统一性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成都道教音乐艺术团多年的演奏经验,分析古筝在道教音乐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古筝技巧在道教音乐中的运用。希望可以让更多古筝演奏者了解道教音乐,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古筝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进而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蔡钊老师曾在《道教美学探索——内丹与中国器乐艺术研究》一书中说过:“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底所在,研究中国器乐艺术第一步工作就是要认真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并将中国器乐艺术之根重新接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道家’上,这种研究方式符合历史事物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振兴民族器乐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中国器乐艺术只有到道家文化的活水源头中汲取生命之氧,才能重复生命活力,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当中去重拾雅韵。”古筝作为中国器乐的代表乐器之一,它在道教音乐中的快速发展也是必然的。要了解古筝在道教音乐中的发展,就不能忽略道教音乐为我们提供和保存下来的丰富遗产,我国大多数古筝古曲与道教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第一部器乐合奏谱集《弦索备考》主要运用筝、琵琶和三弦等乐器。其中的筝独奏曲《将军令》是最早用工尺谱记载的,其比华氏琵琶谱中的《将军令》更加久远和完整。此曲经浙江筝派演奏家王異之整理后成为浙江筝派的传统古筝曲目,并流传开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道教音乐与古筝的和谐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筝与道教音乐意境审美标准的统一。古筝在演奏的形态、旋律的处理和音色的变化上通常追求“静、逸、虚、远”,这也与道家虚静哲学的本原和“道—美—境界”的道教美学相一致,始终强调“心”对“声”的主宰作用。如魏晋玄学将道家“大音希声”“天籁”“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超逸审美情趣融入音乐中,使其音乐发挥出灵动性。
二是古筝演奏与道教内涵的统一。古筝演奏者在演奏道教音乐过程中要做到“心身皆静”,这与儒释道三家“存天理,去人欲”“戒定慧三学”“收心去欲”的主张相一致。中国器乐艺术的修心理论主要来自道家虚静哲学、道家美学虚静观的哲学义理与修炼实践,道教以身俱练、心性俱养为修炼宗旨,强调“心”“身”“道”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古筝演奏者自我修养与道教音乐的统一。古筝演奏者基本上继承了道教音乐中“道—美—境界”的理念精髓,实现艺术与人生的合一。古筝在演奏道教音乐时,不能只停留在音乐本身,还要通过“虚静”(是道家哲学、道家美学“道—美—境界”、内丹浓缩的精髓)来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修养,挖掘出古筝独有的神韵。
当代道教乐团是在中国道教逐步发展中,以中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学习民族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的乐队类型。随着当代道教乐团的发展,乐团中演奏的曲目风格在不断丰富,不单演奏道教内音乐,也编排道教外的一些乐曲。古筝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乐器,在当代道教乐团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首先在编制形式上,传统的道教乐团没有设置古筝编制,而在当代道教乐团中开始设置古筝编制,古筝在道教乐团中的位置是从无到有的变化。其次在乐曲编排上,传统道教乐曲的旋律是基础性的单曲结构,在乐曲的编配上比较单一,只需要单独的人声演唱或单独乐器来伴奏,不需要很多的器乐来演奏;而当代道教乐曲则利用纵向发展的和声,使单调的道教音乐丰富起来,在乐曲的编配上也需要多种器乐来演奏,使乐曲整体上呈现出宏伟的场景。
音色是音的属性,是乐曲表达的灵魂,它在表达筝曲意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不注重音色的渲染,而只注重乐曲技法的熟练,将无法表达出筝曲所需要的情绪、意境,只能是单纯地炫技。古筝演奏中影响音色的因素有许多种,例如演奏者的基本功、触弦方式、气息、文化修养等。良好的音色与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是同步的,因此,在演奏筝曲时,演奏者需要有丰富的技巧理论和艺术理论支持,以及对乐曲旋律细致的感受。
通常我们会用很多形容词来描绘古筝的音色,如温润、细腻、通透、饱满、圆润,等等。根据道教乐曲对不同情境中色要求的音不同,演奏者可根据自身的修养和创造性的想象力,来弹奏出与乐曲意境相统一且具有感染力的音色。
例如在肖超编配的《南清宫》乐曲引子部分,开头前3个小节在磬声结束后,第4小节到第8小节自由段落中,大量的古筝刮奏出现,这5个小节与扬琴自由连续的琶音旋律部分交相呼应,音乐强弱由远及近,需要营造出虚无缥缈、烟雾缭绕的仙境。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尽力演奏出纯净、通透、缥缈的音色,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纯净而不带一丝瑕疵,演奏出如行云流水般的音色。在这段乐句中,古筝演奏的音色起到了烘托氛围的作用,给人们勾画出了一幅虚无缥缈的仙境。
整体上看古筝作为一个重要声部,音色起到了特定的修饰作用,在道教音乐中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发扬和宣传道教音乐,道教乐团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在乐曲的编排上使用古筝演奏的段落日益增多。在成都道教音乐艺术团的道乐中,有些乐曲甚至需要古筝来贯穿全曲。如《道情》这首乐曲,古筝贯穿于整首乐曲,尤其在演奏主旋律时,与二胡、中胡等弦乐乐器浑厚的中音区对比,古筝高音区明亮而清脆的音色,进一步加强了全曲主旋律的色彩。在《拜斗解厄》这首乐曲中,引子部分由古筝来主奏。这部分旋律是从古筝快速琶音开始,逐步引出其他乐器的和弦旋律,并运用古筝左码的快速刮奏,来演绎出庙堂的神秘意境,最终拉开全曲的序幕。
总之,古筝演奏技术手法不断提高与发展,丰富着古筝在道教音乐中“韵”的表现力,古筝在当代道教音乐演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古筝在传统道教乐团基本没有单独的段落,只能依附于其他乐器的旋律来充当配奏,而当代道教乐团需要更多的古筝来丰富乐曲的色彩。无论是用独奏、伴奏、合奏的形式来演奏,还是利用古筝特有的演奏技法和独有的音色来演奏,古筝在道教乐团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古筝作为民族传统乐器,具有右手出声、左手作韵的独特魅力。从右手来看,单音技法有打、勾、抹、托等,组合技法有小勾搭、大勾搭等。右手有的技法能突出音乐的线条感,如摇指、琶音、刮奏等;有的技法能突出音乐的颗粒感,如托、抹、勾等。从左手来看,有按、颤、滑、揉等作韵方法,相同作韵方式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颤音有慢颤、重颤、节奏型颤音等类型,这些作韵方法能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技法产生的音效也随之丰富,合理选择技法、处理技法,是为了更好地诠释思想内涵,抒发感情。笔者在成都道教音乐艺术团演奏的道教乐曲中,经常运用的技巧有右手的刮奏、琶音、摇指,左手的滑音(上滑音、下滑音)、按音、揉弦等。在此笔者以刮奏、摇指和滑音三种常用技法,来具体说明古筝技巧在道教音乐中的运用。
古筝刮奏技法的音色美和形象美,能呈现出非常好的音乐效果。其灵活、随意的特点决定了其演奏位置可以是乐曲前序, 也可以在乐曲的中间, 还可以插入乐曲的后面, 最终给人以大面积、流畅的音响效果。
刮奏是古筝演奏技巧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技法,它的演奏较为自由,表现类型多样,通常根据乐曲的不同要求而进行变化,对乐曲旋律的演绎时而如流水,时而如狂风。当代道教音乐就充分利用了古筝刮奏这一特色技法,对演奏的旋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张欣改编创作的道教音乐《拜斗解厄》,开头第6小节和第11小节运用了古筝刮奏技法,结合琴码左边中低音区厚重而怪异的音色特点,进行快速而有力的刮奏,呈现出诡异的音色效果,用来描绘庄重而神秘的道观情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本曲在开头便能引人入胜。
摇指在古筝技法中最具有连贯性与多声性,它使乐曲旋律演奏更加鲜明与流畅。在古筝演奏中,摇指能表达的情绪非常多,如长摇可以表现音乐的长线条,使得旋律悠长,表达如泣如诉的情绪;急促、激烈的短摇能使音乐充满冲击力,表达惊愕的情绪;扣摇可以通过弹奏位置模仿台风袭来时的压迫感;扫摇能丰富音响层次,表达激动的情绪。
古筝的摇指能增强道教乐曲旋律之间的律动与连贯性,渲染情绪等。例如肖超编曲的《南清宫》最后转C调部分,乐曲整段大量运用古筝的摇指来加强主旋律的连贯性,增强旋律线条的流畅感,使乐曲的主旋律更加突出,把乐曲的整体气氛与情绪推向高潮。
古筝的演奏最讲究一个“韵”字,传统作韵技巧是古筝的一种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古筝演奏中,最难的就是将乐曲中的韵味表现出来。现代古筝演奏中同样是采用左手作韵来进行演奏,左手作韵可以让古筝弹奏与乐曲的风格更加契合,从而能够使整体的古筝演奏拥有更加优美的旋律。
古筝具有独特的音律声效,可描绘道教音乐中特有的韵味。滑音是能够展现古筝音乐声腔变化的一个重要演奏手法。滑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弦琴码左侧有规律地按滑。滑音种类繁多,常用到的有三种:上滑音、下滑音和定时滑音,在演奏道教音乐中也大量使用。例如在《玄武》乐段中就利用左手上滑音与下滑音的交替使用,来丰富单旋律的色彩,从而演奏出该乐段旋律的韵味,同时又与箫伴奏旋律相互交替融合,最终呈现出优美浪漫、美轮美奂的道乐仙境,使人们感受到道乐的优美。
在道教音乐演奏过程中,相同的旋律运用不同的演奏技法,表现出来的音乐感觉也大为不同。古筝技法在道教音乐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乐曲意境的充分表达,需要演奏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充分理解不同道教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提高演奏技法在乐曲旋律之间变换运用的能力。
在今天各种文化争奇斗艳的环境下,要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教音乐进行艺术化的展现,并使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社会化功能。作为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道教音乐要适应国情,与时俱进。让道教音乐不断创新发展,除了业界人士承担责任外,更寄希望于各方专业人士,特别是艺术家来发挥其专长。而古筝在表现现代道教音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其在道教乐团中的发展前景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