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平,徐向宏,方小友
(1.淳安县鸠坑乡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淳安 311703;2.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浙江 淳安 311700;3.淳安县威坪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 淳安 311700)
蚕桑发展在我国已经五千多年历史,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作为传统优势的蚕桑产业自本世纪以来一路下滑,近年来蚕桑产业在农业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少。当前,淳安县完善土地转租反包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保护蚕桑资源,稳定蚕桑生产。桑树病虫害不仅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导致成片桑园中的桑枝条、桑叶大面积为害,而且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针对全县区域桑树病虫害发生的原因,须采取专业化绿色综合防治措施来降低病虫对桑树的为害影响,实现稳定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县蚕桑在威坪、姜家、浪川等重点蚕桑园区主要分布在大田、平地相对比较集中,病虫危害一旦暴发,将会迅速传播到附近蚕桑园区,影响周边桑园危害范围,直接给蚕农造成桑叶产量和蚕茧量大规模减产和束约产业稳定发展。
桑树病虫害危害程度根据每年不同的气候变化而不同,且发生原因、危害程度呈多样性、暴发性变化,对其规律性难以预测,从而导致防治效果偏低。
1.2.1 多样性体现在桑树病虫害的类型较多
目前全县常见的桑树病虫害类型有桑瘿蚊、桑螟、桑粉虱、桑疫病、桑萎缩病等。根据不同的害虫发生时间,在做好预测预报的同时做好防治预案,由于病虫害种类较多,目前无法实现全面预防提升效果。
1.2.2 暴发性体现在桑树病虫害发生面广
在近几来年发生多次,如2014年威坪镇唐村蚕桑园区晚中秋季暴发桑疫病危害较重,2016年秋季在姜家镇蚕桑园区暴发桑螟危害较重,当年就是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也得不到防治效果,从而给蚕农、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桑树病虫害防治传统手段主要是人工使用普通喷雾器、电动喷雾器自防,在短期内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并降低病虫害对桑树带来的危害。由于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防治,蚕桑病害虫就会产生抗药性能,直接影响药物功效。
全县近几年主要推广引进新桑树品种较多,以农桑系列、育711、强桑系列等品种为主,由于新品种的特性差导较大,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一,如遇到突发倒春寒、暴风雨等恶劣气候的影响,更容易加大桑树病虫害危害程度。
近二十年前,淳安县大田全面掀起“退粮种桑”热潮,统一种植优良品种桑,全县在2002~2005年期间主要推广以农桑系列品种为主,虽然蚕桑园区以“三统一”(肥培管理、防治标准、采收时间)措施,但仍然存在某些风险因素容易加大桑树病虫害危害性。由于桑树将近二十年的树龄占80%以上桑园面积较多,桑树产叶量、抗病虫害性能也难以抵御病虫害的威胁。
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年青主力军都融入大城市谋生,如今在农村从事养蚕劳动力都是在60岁以上占85%,从业队伍老龄化趋势突出[4]。而且桑园荒芜、挖掉种植农作物,插花面积逐年增多。面对重养蚕轻培管的常态化现象,给组织统防统治措施带来很大难度。
桑树病虫害根据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不同可分为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检疫等方法。绿色综合防治措施是需要长期不断进行完善的系统性工程。首先要解决基层蚕桑技术服务从业人员对病虫害防治综合知识提升问题。其次在基层蚕桑生产中树立绿色综合防治的观念,始终坚持优化生态环境,绿色环保、产业稳定为宗旨。最后还要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近几年淳安县政府对此项目工作非常重视,每年安排政府专项资金支持相应药品设备投入和技术人员培训。在蚕桑产业发展项目给予倾斜,做好相应资金扶持方面的项目计划,加强资金监管和使用,利用项目资金的扶持提升桑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工作。
引进种植桑树优良品种是降低病虫害影响范围的重要环节,优化桑园配套设施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蚕桑生产,提高园区安全性。因此,在改建蚕桑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推行优良桑树的品种进行筛选,充分试验种植,确保桑树品种性状稳定。在园区内配置配套抗旱、灌溉、杀虫灯、田间操作道路配套等工程项目。
县蚕桑业务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病虫害监测[5]和预报工作机制。提供桑树病虫害科学防治情报,为组织开展联防联治争取第一时间,大大减轻病虫害危害范围和程度。在全县重点蚕桑园区内做好定点、定位病虫害测报点,专人负责在不同季节、做好桑树病虫害调查、观察病虫动态,全面开展预测预报工作,结合气象、土壤情况变化分析研判,为有效开展综合型防治时间提供依据。
3.3.1 建立符合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桑园
有机蚕桑采用有机肥为主导,减少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日常培管要做好蚕桑园区清除桑园杂草,中耕深翻,清理枯枝杂物等绿色防控。
3.3.2 提升社会化服务效益
充分发挥现有蚕桑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蚕业合同等服务体系优势,引入省级农科院蚕桑所开发桑蚕新品种、试验等科研项目入驻淳安县蚕桑重点基地,建立小蚕户与现代蚕桑发展联动机制,发挥蚕桑经营主体对小蚕户的传帮带作用,发展有机蚕桑,观光蚕业园区建设,弥补桑树品种多样化开发不足,不断推广以“桑园套种蔬菜、桑园套种中药村、桑园套养土鸡”等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以蚕文化培训、养蚕体验、果桑采摘、古法缫丝等主要内容的休闲观光农业模式,充分挖掘蚕桑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综合功能。
3.3.3 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1)加强防治技术提升。在桑园统防统治方面从常规电动喷雾器防治改为无人机防治;在施常规化肥法改为测土蚕桑专用配方肥;在人工翻土除草法改为耕作机机械耕耘等新技术的应用。
(2)强化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完善以首席专家为主导、蚕桑员为骨干、社会服务人员为基础的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做好推广服务队伍建设优化机制,到基层一线蹲点、调查、研究,重视人才培养,是推动科技队伍服务高水平的有效途经。
3.3.4 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来控制桑园病害虫的发生。成林桑园施用鸭、鸡、蚕粪、猪等畜禽粪便制作有机堆肥,采取清除枯枝落叶、剪除病虫枝、翻耕除草等措施预防病虫害发生。春夏秋季采用性诱杀虫、食诱杀虫、杀虫灯诱杀、人工捕捉等;冬季采用石硫合剂等防治措施。
3.3.5 完善生物防治体系,实现可持续桑树病虫害绿色防控
加强产业布局调整,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害虫天敌对桑树病虫害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1)建立病虫害生物防治体系。利用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杀虫灯、人工捕捉等手段,如寄生蜂等以害虫为食或捕食害虫、杀灭害虫、捕捉害虫等方法提升防治效果。在桑园中通过人工饲养常见病虫的天敌种群类型和数量,来提高天敌的防治效果,达到优化保护桑园生态环境的目的。
(2)调整和优化蚕桑产业生态系统体系。选育新良种、建立有机蚕桑园区,减控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面,在有机蚕桑园区配置采用无人飞机、耕田机、枝条破碎机等机械设备,来提升有机蚕桑园区绿色防治效能。
(1)完善各级政府对蚕桑产业稳定发展扶持政策,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桑园补贴政策,统筹利用现代蚕桑项目资金,向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有机桑园倾斜。增加病虫害绿色防控桑园面积,发挥政府引领、示范户带头的作用,提高蚕农经济收入。
(2)加大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可大幅增加蚕农经济收入,结合当前蚕桑科研项目开展实施,组织县级及以上科研单位部门联合开展攻关。从产、学、研、用、推等方面多位一体,建立桑树栽、培、防、治体系为主体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诱控、化学防治等等绿色防控措施。
桑树病虫害危害仍是影响当前全县蚕桑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桑树病虫害危害对蚕桑产业发展影响力极强、蔓延速度快、防控难度大、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如一旦在蚕桑园区内暴发生桑树病虫害危害,挫伤蚕农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经济损失,还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面等问题。通过完善蚕桑资源管理机制和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体系,从桑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方面探索新的新方法、新模式,充分认识到桑树病虫害采取绿色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在遇到突发性危害时采取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运用科学环保的绿色防治手段,预防桑树病虫害危害暴发,达到生态绿色最佳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全县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