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黄凌霞
(浙江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东桑西移”的产业布局变革曾经延续了蚕桑业的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蚕桑业又一次面临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1]。同时,人工饲料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等迅猛发展,利用全龄人工饲料进行工厂化生产成为更高效的蚕茧生产方式。由传统低效益的农业养蚕向现代高效益的工业蚕茧生产转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近年来,蚕桑资源综合开发与多元利用成为研究热点,而全龄人工饲料的成功投产更是加速了桑资源的过剩。桑作为传统的蚕饲料,具有很高的蛋白营养价值,已有较多研究将其应用于禽畜生产并获得良好效果,但在水产中的研究相对较少。
中国是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生产量占世界的70%,但饲料中作为优质蛋白的鱼粉却主要依赖进口,资源紧缺且价格昂贵,因此水产养殖一直面临蛋白资源紧缺的难题[2]。
桑叶含22.0%~29.8%的粗蛋白质,且富含黄酮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是鲜桑叶存在植酸、单宁等抗营养因子,因此限制了其直接饲用的价值[3]。任元元等的研究显示[4],发酵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桑叶中的抗营养因子水平,提升消化率,同时提升氨基酸和生物活性成分水平,从而大大提升桑叶的饲用价值。
桑叶代替鱼粉比例有一定的上限,受到鱼种、食性、发育阶段等因素影响。
一般认为,草食鱼类对植物蛋白的消化率要优于肉食性鱼类。在草鱼饲料中用7.5%发酵桑叶代替等蛋白量豆粕,草鱼的生长性能略有提升[5]。陈文燕等[6]在低鱼粉饲料中用桑叶发酵蛋白替代40%的鱼粉未影响罗非鱼的生长,但替代80%鱼粉会抑制罗非鱼的生长。
相比草食和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对桑叶蛋白的耐受相对较低。在大口黑鲈的实验[7]中,发酵桑叶代替15%鱼粉对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达到30%时生长性能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肉食性鱼类对桑叶中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
此外多项实验[5~8]均证明添加发酵桑叶可以改善鱼体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同时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因此对于长期高能低氮日粮饲养下,鱼体肝胆负荷严重的亚健康状态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桑叶中的活性物质发挥作用。杨继华[9]和陈冰[10]通过在罗非鱼饲料中直接添加桑叶黄酮,证实了其提高肝脏和肌肉抗氧化性的生物功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发酵桑叶活性成分的利用价值,梅玉立等[11]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植物乳杆菌的发酵条件,明显提高了桑叶生物碱和桑叶黄酮含量,但对多糖含量提升不明显。
发酵桑叶相比鲜桑叶,不仅降低抗营养因子提高了消化率,还使蛋白质及生物活性成分有了显著提升。作为蛋白质替代,发酵桑叶在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水产中的最适添加比例需要在实际生产时做进一步确认。桑叶调节鱼体脂质代谢效果显著,其活性成分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但不同菌种对各种活性成分的效果不同,各活性成分在特定鱼种上的实际效果也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