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红梅
(扬州市职业大学师范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主题活动是当前幼儿园重要的活动形式,主题环境则是支持和配合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幼儿教师的主题环境创设能力不仅直接影响主题活动的生成、推进和延展,更关系到幼儿主题核心经验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儿教师预备军,了解其主题环境创设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不仅是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主题环境创设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学习模块,为了解和检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水平,课程设定了考核任务,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计并制作特定主题下幼儿园班级区域的环境创设模型。模型的制作和完成涉及对幼儿年龄特点、主题内容选择、版块设计、表现形式、制作方法、空间布局、材料投放等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较好地反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主题环境的整体规划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题区域模型作品分析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题环境创设现状如下。
幼儿园主题环境是一种综合性的环境,伴随主题活动的逐步展开,班级各个部分的环境也会随之产生持续、动态的变化,由此呼应、记录和拓展主题,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墙面环境和区域环境。
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品发现,多数学生能够根据给定主题,在模型的整体设计中融合一些凸显主题的相关元素,例如,“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作品中,融入了灯笼、红包、生肖、春联等新年元素;“冬天的秘密”主题作品中,含有雪花、雪人、梅花等元素。然而,这些元素仅出现在主题模型作品的墙面和区域装饰中,缺乏与主题教学活动内容的关联性,也未能体现对主题活动实施过程的记录和支持。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环境与课程的关系缺乏深度理解。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模型作品中普遍将主题创设重点集中在墙面,而对区域活动的设计与材料的投放考虑不足,多数活动及材料与主题的关联性不大。例如,“冬天的秘密”主题下的阅读区,除了区域内常规材料外,未明显涉及与“冬天”有关的阅读活动设计和操作材料;“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下的美工区也未能结合“新年”设计多样化的美工活动和材料。区域活动环境与主题在关系上的疏离,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尚缺乏对主题环境的整体性规划和把握。
幼儿园环境应兼具美观性和教育性。美观性是指环境设计和布置要整齐、美观、和谐、明亮而充满童趣。教育性则指幼儿园环境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对幼儿认知、情感、良好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作为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手段,主题环境的创设应兼顾美观性及教育性。
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模型作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符合审美性的要求,在色彩选择、搭配、空间布局、版块造型设计、装饰性元素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作品能够做到形式上的美观。例如,“新年”主题下的美工区设计作品,主色调以原木色为主,用红色和黄色点缀,采用原木色木桩做区域的围合,区域出入口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门户的元素做立体设计,运用琉璃瓦、立体灯笼等多种元素,既烘托出了新年的氛围,又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整体上搭配合理、美观、舒适、有童趣。然而,作为主题背景下的环境创设,其在支持和推进主题活动中的教育功能未得到充分考虑和有效展现,作品中的装饰性设计优先于教育性设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合教育目标与内容进行环境创设实践的能力相对薄弱。
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质上是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实现其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幼儿教师在整个环境育人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从主题环创模型作品来看,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从教师的身份出发,在环境规划、设计、制作等过程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然而,幼儿才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同时,为充分挖掘和实现环境创设过程中蕴含的教育价值,教师还应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积极地创造机会、提供可能,鼓励幼儿参与创设。
从学生最终呈现的作品来看,他们在主题环境创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作品存在脱离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况。例如,大班主题区域游戏环境设计过于简单、内容相对单一,“新年”主题的活动区大多为吃年夜饭、看春晚,表演区则主要是歌舞表演等。二是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机会有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环创中做得过多过满,给幼儿设计、表达和参与的留白空间少。三是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性不强。作品中的墙面环境布置多为展示类和观赏类,供幼儿互动、可操作的作品较少。
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技能功底。本次主题环境区域模型制作中,多数作品能体现一定的设计风格,色彩运用和搭配也基本符合审美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材料,如废旧纸盒、纸张、布料、黏土、树枝、石头等物品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合了多样化的美工技能。但进一步观察和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对剪、贴、缝、捏等技法的处理还不够熟练。例如,简笔画的造型缺乏辨别度,美术字的书写不美观,手缝的布制窗帘装饰针线外露且针脚不齐,黏土捏制的作品如桌凳、书架、柜子等较为粗糙,缺乏美感。还有少数作品、墙面、地面、区域材料和装饰物在颜色使用上出现纷繁复杂、配色不和谐等问题。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环境创设美术技能方面的学习还不够扎实和牢固,美术综合素养水平不高。
幼儿园环境应当是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要的环境,其本质特征是教育性。幼儿教师在进行环境规划和创设时,要充分结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学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意识地对环境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和利用。[1]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及环境创设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深刻,认为环境创设就是进行环境装饰、点缀和布置,要“好看”并“吸引眼球”,他们在进行环境创设实践时,会更多从外在、装饰性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设计,单纯地追求视觉效果和感受。忽视了环境的教育属性,便不能主动及时地将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以充分彰显其在幼儿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主题环境的认识同样存在片面、单一等问题。从其作品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更关注与主题有关的装饰性元素,却忽略了环境与主题教育活动间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主题环境是与班级教育活动内容紧密结合的环境,它将班级近期开展的课程内容和系列活动有效融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环境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之下获得主题核心经验和能力的发展。因而,主题环境应涵盖对相关教育活动内容和经验的整体考虑,全面渗透到班级的各个环境中。
教育观念是教师实施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在依据和基础。个体的教育行为和动作往往受其内在教育观念和意识的影响,拥有不同的育人观念,便会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态度和行为。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并牢固树立环境育人的意识,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借助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达成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发展的目标。尽管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环境的教育价值形成了认知上的一致,但这仅仅是树立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前提,并不能代表学生环境育人意识的形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真正树立环境育人的科学理念和牢固意识,还需要主动将环境育人作为发起、指导、分析和评价教育行动的指南,更需要经历教育实践的反复磨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尚未主动形成相关意识,因而容易在环境创设的实践行动中出现过度重视环境装饰而忽略其教育本质的现象。
幼儿园环境创设虽指向具体环境的创设,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但其创设过程及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离不开多门专业学科的理论支持,如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学前幼儿游戏等。幼儿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并内化学前教育专业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才能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科学地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促成教育目标的达成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如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水平不熟悉、对主题活动的内涵不清晰等;二是不能将已学知识有效运用于实践,如不能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幼儿园课程与环境、主题活动与主题环境间的关系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主题环境创设模型中出现的问题,如主题墙面设计未与主题活动内容有机结合、区域活动设计未融合主题内容、幼儿参与少而教师包办多等,正是由于前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不能形成对主题背景下班级环境创设实践工作的有效支撑。
专业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解内化理论知识、获得职业技能和提升岗位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主题环境的创设是对多个专业学科领域综合运用的结果,除了前文已提及的诸多基础理论课程以外,还涉及“绘画”“手工”“玩教具制作”等多门专业技能课程。要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具备扎实的主题环境创设能力,幼儿园就要配套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机会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学做结合的方式提升实践能力。
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实践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课程为单位的课内实践,二是以见习、实习为主要形式的集中实践。课程内的实践往往对应课程的教学模块或专题,相对独立,多强调单项技术或技能技巧的学习(如手工课程中会介绍编、织等技术),但较少涉及适合学前幼儿兴趣特点编织作品的设计制作,也较少涉及多项手工技巧运用的综合实践练习;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会开展墙饰制作实践、区域设计实践,但较少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开展环创综合实践任务。见习、实习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直面教育现场,学生在获得大量、丰富的直观感性经验的同时,也能学习如何应对和处理综合的教育情境和问题,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然而,阶段性的集中实践任务未与同期开展的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及时联系,错失了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真实现场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升环境创设综合实践能力的有利时机。
科学的认知是形成正确教育观念和实施合理教育行为的前提。要改变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题环境创设的现状,提高环境创设实践能力,首先需要帮助他们端正对幼儿园环境及主题环境创设的认识,使其正确理解主题环境及其创设的内涵,全面领会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形成环境育人的意识。[2]其次,要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明白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如果单纯地追求美化效果,片面追求视觉刺激,将装饰和点缀理解为环境创设的主要任务,则容易丧失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这样的环境传达给幼儿的有效刺激少,缺乏可以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的形式,降低了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意愿,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3]主题环境是与主题活动目标相一致的教育环境,应当充分重视环境在活动开展中的教育作用。最后,还要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识到主题环境不是孤立、单一元素的拼凑集合,它是融合了主题系列活动内容的综合性环境,不仅要出现墙面上,也要渗透在幼儿活动区域甚至生活环境中。在进行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时,应充分考虑以上内容,始终将“育人”作为环境创设的基本理念,创设出与主题目标一致、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健康丰富的教育环境。
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包含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科学客观地认识教育现象和问题,更能有效地指导和优化实践,让教师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各项教育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忽视或脱离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理论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更是提高学前教育实践有效性、增强教育适切性的必备要求。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在环境创设与互动的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彰显环境的教育功能,发挥主题环境对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不断加强基础课程学习,提升理论素养,为推进环境育人实践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关于幼儿发展的基础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基础知识,环境创设、游戏与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方法,还要能合理地将其整合并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形成对主题环境创设的有效支撑。
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人才培养中各项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它将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连接起来,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师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以获得感性认知和基本技能,提升他们的实践运用能力和专业综合实力。[5]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岗位需求,具备良好环境创设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学前职业院校应配套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主题环境创设的能力现状,设置能够融合幼儿园真实教育问题、呈现真实教育情境和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实践方面,首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抓好基础板块、练好基本功,如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课程中不同技能的专项练习,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各类常见区域的设置与规划训练、各类墙饰的制作实践等。其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要增设综合实践板块,通过课程内的小综合和不同课程间的大综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环境创设能力,例如,环境创设课程中可将常见区域设置与墙面环境创设进行整合,结合幼儿园活动设计及游戏课程开展绘画手工等课程的综合实训等。在教育见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结合各门课程教学,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渗透课程学习内容的实践任务,如参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观摩研讨各类环境创设的过程和成果,根据班级主题教育目标和活动内容尝试设计布置幼儿园主题环境等。最后,还应充分开发利用好第二课堂,在课外活动、社团实践、暑期社会实践、技能考核与竞赛等多个领域中有机地融入专业特色的实践内容,多维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环境创设尤其是主题环境创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