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2023-01-20 17:38韦秋澳
教育观察 2022年33期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

韦秋澳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亲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他人展现出的积极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亲社会行为是社会性品质之一,对幼儿的人际交往发展至关重要。[1]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作为当下较为提倡的一种游戏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编班游戏形式,弥补了传统游戏模式的不足,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体验、感知,激发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与探索,认识人际交往方式,获得社会交往经验。因此,以户外混龄游戏为媒介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仅有利于个体在幼儿时期身心发展、社会交往和情绪情感等方面健康成长,还有利于个体在青少年时期乃至一生的发展。

二、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

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是指幼儿园突破传统的同龄游戏模式,利用户外环境划分游戏区域,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兴趣、需要在游戏区域投放丰富多层次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并组织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户外区域自主选择游戏伙伴、游戏类型、游戏材料,开展愉悦性、体验性、自主性和发展性游戏的过程。

(二)幼儿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一词最早出现在心理学之中,隶属于心理学范畴,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核心经验的内容之一。亲社会行为是一种积极行为的体现,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展现出的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精神状态以及做出一系列利他的社会行为,依据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指向的不同可以将幼儿亲社会行为分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分享行为、合作行为和同情心五类表现。[2]在幼儿时期最早表现出的亲社会行为是在日常场景中,比如看到认识的人会主动打招呼、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会主动帮助、看到老弱病残者会主动让座等。

(三)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游戏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3—6岁的幼儿处于角色意识萌芽阶段,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现实社会的相关规范,从而建立规则意识,将社会规则内化于心,并外显于实际生活。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作为一种新型游戏模式,突破传统的编班游戏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与其他年龄段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会形成合作、帮助、安慰、分享等亲社会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与他人不断交流和互动中慢慢培养形成的。户外混龄的游戏新形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游戏的类型、内容和同伴,帮助幼儿营造一个混龄式、户外式的游戏环境,使幼儿可以积极地在户外环境中与其他不同年龄伙伴进行互动、交流,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出现的频率。此外,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能够让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中更加积极、活跃、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与同伴更加和谐有序进行交流、分享和互动,促使其游戏水平不断提升。

三、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价值

(一)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

幼儿助人行为是指幼儿在感知到他人有困难或需要帮助的情况下,给他人施以援手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受过混龄教育的幼儿会比受过同龄教育的幼儿更倾向于帮助年幼幼儿,这说明混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比同龄教育更能促进幼儿的助人行为发展。[3]混龄游戏是混龄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的重要方式。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往往会遇到较多困难,如摔倒了、材料不会使用等,在教师分身乏术的状况下,游戏中的同伴会是幼儿求助的最佳选择。在户外进行混龄游戏,会激发出更多的幼儿助人行为,使游戏能够有序进行。年龄较大的幼儿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其游戏水平、思维能力也相对较高,游戏技能会比年幼幼儿更为熟练,因此,在游戏中年龄较大的幼儿会积极为低年龄、低水平的幼儿提供经验和行动上的帮助,促使年幼幼儿掌握游戏方法。此外,年幼幼儿在年长榜样的激励下,也会激发其助人行为发生。

(二)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

幼儿分享行为是指当他人有需要时,幼儿愿意无条件将个人物品、经验、情感分享给他人,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分享。懂得分享是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能够帮助幼儿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反之,不会分享或不愿意分享会导致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已有研究表明,同伴之间的分享行为是促进幼儿分享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户外混龄游戏的开展能助长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年长幼儿会扮演“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在年幼幼儿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的时候,年长幼儿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例如,在户外沙池游戏中,发现同龄或者年幼幼儿不会使用工具或者不擅长操作,年长或经验丰富的幼儿会伸出援手,分享经验或帮助他们熟悉操作。同时,社会榜样是亲社会行为习得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游戏中,游戏同伴会是幼儿最直接的学习榜样,幼儿受到榜样作用的影响,能够增加分享行为频率的发生。

(三)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

幼儿合作行为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与他人积极交流、协作的积极行为。[4]《指南》强调,幼儿园应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鼓励不同群体的幼儿自由组合开展游戏活动,体验交往合作的乐趣。[1]户外混龄游戏是一种由不同经验水平的幼儿聚集在户外环境场所中开展的群体性游戏,游戏的群体性和活动主体的差异性让幼儿的同伴交往与合作变得更为重要,强化了游戏活动中不同年龄幼儿的角色位置,拓展了幼儿合作的深度与范围,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游戏主体的差异性及活动范围的广阔性,有助于实现户外混龄游戏的工具性价值,帮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游戏中互相学习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游戏。年龄偏大的幼儿能够在户外混龄游戏中自发地与年幼幼儿进行合作,进而促进其游戏领导力及合作能力发展。年龄偏小或者经验水平发展滞后的幼儿则可以在户外混龄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规则意识,并在规则的引导下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协商、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

(四)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促进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同情心是指幼儿感知到其他幼儿出现了消极情绪,如哭泣、沮丧、不安等,能理解他人的处境并使用语言或动作形式帮助其他幼儿消除消极情绪,具体表现为共情、关心和安慰等行为。[6]幼儿同情心的发展是其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体现。[7]已有研究发现,幼儿的同伴是影响幼儿同情心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游戏活动则是幼儿同伴交往的关键途径。[8]许多心理学家发现,游戏使幼儿有机会体验各种不同的角色情感,积累移情体验,促进幼儿同情心的发展。[6]户外混龄游戏的参与者为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幼儿,户外游戏与室内游戏不同,其冒险性、挑战性和对幼儿自主性的要求较高,一些年幼或游戏能力较弱的幼儿会在游戏中产生消极情绪,如受挫、沮丧和无助等,年长幼儿在游戏中会关注他人情绪,感知到同龄幼儿或年幼幼儿出现消极情感、挫败体验时会及时做出关心、安慰的行为,例如,年长的幼儿或者能力较强的幼儿会充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使用言语鼓励、行为帮助安慰年幼幼儿或者能力较弱的幼儿,消除负面情绪以使游戏继续进行。这一系列的体验都有助于幼儿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幼儿对同伴的心理依从性,有利于幼儿同情心的发展。

四、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愉悦、自主的游戏活动体现了强烈的角色特征,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相比于室内的、同龄的幼儿游戏,户外混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了幼儿的社会规则意识。因此,本文从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游戏形式和教师指导五个方面入手,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积极创设游戏环境,合理划分游戏区域

适宜的环境创设是户外混龄游戏开展的有效前提,是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的物质条件。科学、合理、多样化的游戏环境是保证户外混龄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世界、感知材料的有效保障。游戏环境应根据户外活动的特点,结合幼儿园场地的大小和位置,合理划分活动区域。例如,将平坦宽阔的场地划分为户外建构区、跑跳区、骑行区等,将大面积的户外草地划分为平衡区、爬行区等。不仅如此,还可以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进行场地选择,合理划分区域并投放适宜且丰富的活动材料,方便幼儿开展游戏。幼儿园还可以合理使用园所内的绿化区域,将幼儿园的绿化场地划分为生态区与植物区,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大自然,进而萌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此外,游戏区域的划分要充分考虑邻近结合,使各个游戏区域既互相独立又紧密联系。

(二)科学投放游戏材料,有效保障游戏开展

材料是游戏有效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合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助于保障户外混龄游戏的开展。第一,户外混龄游戏需要投放低结构性的材料。幼儿年龄不同,发展水平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和水平,尽可能多投放简单化、生活化和操作性强的物质材料。例如,投放纸筒、矿泉水瓶、旧报纸等安全卫生的废旧材料,既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又便于幼儿发挥游戏想象力。第二,户外混龄游戏需要投放数量丰富的材料,以便幼儿开展游戏。幼儿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在游戏中因材料不足而产生矛盾,进而出现争抢行为。户外混龄游戏的开展需要丰富的游戏材料,以增加幼儿的互动交流,提升幼儿游戏质量,拓展游戏深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三,幼儿园应该为户外混龄游戏提供有层次性、多样性的材料,使幼儿有足够多的游戏选择。户外混龄游戏的对象不一,材料的投放要充分考虑幼儿年龄和发展水平的特点,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第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游戏。大自然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是教育的活教材,是户外混龄游戏的重要依托。教师应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户外混龄游戏投放自然材料,促进幼儿发展。

(三)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增强幼儿游戏体验

游戏内容关系到户外混龄游戏是否能够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合理选择和确定游戏内容是增强幼儿游戏体验的前提条件。游戏内容不是随机选择的,需要考虑到许多方面。第一,户外混龄游戏的内容选择应该结合幼儿园特色和课程主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认知。例如,幼儿园以竹文化为特色,教师在进行游戏内容选择时,就可以结合竹子文化开展竹竿体操舞、竹棒运球、竹棒拼塔、踢蹴鞠等户外混龄游戏,既能体现园本特色,又能加深幼儿对竹文化的了解。第二,户外混龄游戏的内容选择要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幼儿天性好奇,户外混龄游戏要从幼儿天性入手,选择幼儿感兴趣又喜欢的游戏内容,让幼儿更乐于参与混龄游戏并在游戏中增加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例如,很多幼儿喜欢玩水,教师可以在夏季开展水中寻宝、水枪大战、水枪保龄球等户外混龄游戏。第三,户外混龄游戏应尽可能选择有较多语言交流、肢体接触和同伴合作的游戏内容,这有利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频率的发生。

(四)多元设计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游戏互动

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能够满足幼儿的天性、增进幼儿游戏兴趣及促进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互动。教师在组织同龄游戏时,更多依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设计游戏。而户外混龄游戏中的游戏主体在年龄、兴趣和发展水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作为游戏设计者的教师更需要根据户外混龄游戏的特点、各年龄段幼儿的已有经验设计多元的游戏形式,丰富游戏活动的内容和类型,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互动的游戏环境,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教师在游戏设计前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了解,发现幼儿的不同之处,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在尊重幼儿发展规律的前提上将幼儿兴趣与游戏设计结合起来,生成多样、丰富且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的游戏活动。3—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在进行户外混龄游戏的设计时要考虑游戏内容的新颖性、游戏形式的趣味性和游戏主体的发展性,为幼儿创造一个积极、丰富和有特点的互动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互动,在丰富幼儿游戏体验感的同时也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适时指导游戏过程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户外混龄游戏的有序进行,关系着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产生。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户外混龄游戏,明确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定位好自己的身份角色,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同伴及游戏材料,密切关注幼儿游戏过程,当发现游戏出现停滞或者产生问题冲突时,及时给予科学指导,引导幼儿继续进行游戏。其次,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关注游戏中的幼儿,根据幼儿水平发展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在混龄游戏中获得有益的社会交往经验。户外混龄游戏与同龄游戏有很大的不同,如幼儿年龄段不同、幼儿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幼儿已有经验不同,会使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更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导致游戏中断。因此,教师要细心观察游戏情况,及时给予幼儿适宜的游戏指导。例如,教师发现游戏中的幼儿产生矛盾或冲突时,要找到恰当时机介入,了解其中原因,鼓励幼儿自行和解,若幼儿无法自行和解,教师再介入解决矛盾。最后,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关于户外混龄游戏的相关理论学习,不断增进自身专业水平,提升自身游戏指导能力。教师也应该互相交流学习,增进对户外混龄游戏知识的学习并习得方法。教师在户外混龄游戏开展后应积极反思游戏过程,总结户外混龄游戏经验,不断提升自身游戏指导水平。

五、结语

户外混龄游戏虽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但就目前来看,户外混龄游戏开展难度较大,还未普及所有地区的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的开展需要先进的理念指导、丰富的物质支撑和专业的教师团队,目前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在教育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无法提供户外混龄游戏所需的活动场地、活动材料,而教师在指导混龄游戏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也较为欠缺,无法科学地组织户外混龄游戏开展。因此,户外混龄游戏形式在当下阶段还未能够普遍运用,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将户外混龄游戏推广于各地,使其成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幼儿园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