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丽娟
(中共衡阳市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008)
建设数字中国,必须建设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0年7月,国家提出在全国广泛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后,衡阳市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衡阳市山区较多,相对平原地区,建设数字乡村难度大,因此值得更深人地对该地区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综合性的政策文件中对数字乡村建设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有: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做好整体规划设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推动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普及,弥合城乡数字鸿沟”;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智慧农业”、“加快数字化发展”。
国家专门就数字乡村建设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主要有: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各项规则;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了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部署了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先后于2020年7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中网办通字〔2020〕15号),总体安排了数字乡村试点工作;2020年11月,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公布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的通知》(中网办通字〔2020〕21号),明确了全国117个试点县,湖南省的试点县也在其中;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委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参考架构及具体建设内容。
省以下地方政府为落实中央及其司委的安排部署而出台的相应政策文件中,提出“通过构建数字化业务,强化数字化支撑和实施数字化管理,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文件为衡阳市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支持,启发了工作思路。
2020年以来,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通过高规格组织、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在数字化产业链方面,数字产业链不断延伸。打通“云上”脱贫通道,打造智慧农业样板。以科技赋能,深耕产品标准控制,建立各项数据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智能化、数据化。同时拓展后续发展空间,拉长数字产业链。
不断拓展数字化治理链。一是利用云平台完善数据共享链。2017年在全省率先开通“12345”市级公众诉求热线之后,进一步完善“一中心两平台N对接”模式,实现跨越城乡、跨越领域的全市大数据共享。2020年,完成“数字大脑”智能升级,初步建成全市数据分库,实现各地治安、应急、交通、城管、旅游等全领域群众诉求实时对接。工作人员及时线上受理、处置、反馈,社情民意“一手掌握”,综合协调“一手敲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二是云监测织牢安全防护链。重点场所密布“天眼”,公共客运车辆全部加装可对讲车内监控系统,地灾防治点实现高精度GPS自动监测仪与地下水位监测仪覆盖等等。三是云思维拓展治理创新链。疫情期间,开展“云上对话”,现场解决与限期办结群众难题。
不断完善数字化服务链。一是延伸“融媒平台”服务链。依据民情民需定制云平台,不断延伸公共服务触角。2020年以来,开展了便民电话、农技微课、智能导诊等项线上服务内容,农技专家在线授课、政策查询一键接人、充值缴费掌上即办、求职信息手机查看。二是“五单联动”形成闭合链。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群众点单、平台统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综合评单,网络上下同步服务,从受理民意、分工安排、督导落实到效果评价形成公共服务完整闭环,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村落。三是“线上线下”激活人才链。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靶向培养。农民网课面对面向专家学习种植养殖经验,创业青年现场向网络达人拜师学习直播带货技巧。四是突出重点打造重要场景应用链。数字城管、智慧人社、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重点应用场景得以巩固提升,旅游大数据平台、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上线运行。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由于财政收人有限,加之疫情影响,项目资金短缺制约全市数字乡村发展。目前全市农业数字化水平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农业数字化水平明显偏低。
二是专业人才匮乏。与沿海城市、工业城市相比,衡阳市数字基础依然薄弱,数字乡村人才匮乏,相关领域应用研究开展不足,亟待引进专业机构、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化指导,提升全市数字乡村工作水平。当前,全市数字乡村专业人才队伍不能满足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也略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急缺专业化农业企业研发人员和信息技术员。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比较缺乏,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大多缺乏这方面人才。第三,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偏低,农民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整体不高,大多数农民仅停留在浏览新闻和互动娱乐层面,真正将数字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寥寥无几。
三是存在信息壁垒障碍。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乡村数据资源在部门之间数据协同共享不顺畅,数据开放利用程度不高。因此,部门之间、层级之间仍然存在的信息壁垒,成为时下数字乡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乡村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技术保障。目前,互联网普及率虽有大幅提升,但仍需解决5G基站较少、同网不同速等问题。
坚持系统观念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未来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也必须认真遵循。数字乡村建设落脚点在于基层,但因为涉及到政策制定、平台搭建、区域协作,所以有很多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顶层设计来执行。因此,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部署,应以省级为主系统,进行统筹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对数字乡村建设做好整体规划,明确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期目标、近期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和整个规划的建设实施步骤,明确省、市、县三级责任,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测量指标体系。成立数字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省农业大数据中心和农业物联网,并逐步建立起省级系统性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的农业大数据体系。之所以建议由省级统筹建设有关平台,是因为市级经费不足,如果由市级分散建设,将消耗更多的财政资源,效果没有全省统一建设好。
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高投人性,因此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建设。在规划上以市、县、乡、村为纵深,统筹考虑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乡村数字经济、乡村绿色智慧、乡村网络文化、乡村数字治理、乡村信息服务等七个方面进行规划布局。在分类上,一是应以功能需要为重点,合理规划建设内容,不能搞“左右一般宽”“上下一般粗”;二是在分步上应按照“先紧要后一般、先公共后个别、先基础后提升”的原则,分期开展建设投资。衡阳市在分类分步建设中,可以加大上级数字乡村建设财政资金投人争取力度,同时注重以财政资金去撬动社会资本力量,也要多多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可以通过更多途径地使建设数字乡村中的问题得到更好的化解。
一是着力建设以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在持续推动4G网络和光纤深度覆盖的基础上,先期完成城镇区域、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村委会所在区5G网络室外连续覆盖,完成公共交通和建筑楼宇类重点公共场所的5G网络室内深度覆盖。逐步扩大千兆光纤村级接入比率。二是着力建设信息服务基础设施体系。按照“一站多用”、“多站合一”的原则,加大建设力度,如一些村级政务服务代办站(点)、农村电商服务站等,要以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日常需要的信息服务。三是着力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逐步加大全市智慧水利、智慧气象、智能电力、智慧交通建设力度,利用衡阳市比较完善的电商服务渠道,积极搭建与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云上服务平台建设,围绕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重点围绕水电气缴费、本地求职、本地临时请工、日常家电等生活设施维修、车票购买、网络采购、水果销售、二手物品买卖等便民服务,打造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的数字服务系统。二是加大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的开发建设力度。有些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难以引入,必须尽快解决山区农村这一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加大乡村学校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力度,同时也要推动建立全市远程医疗中心,将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远程专家会诊、远程读片和辅助开药等医事服务方式输送到乡村医院和村级卫生室。三是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家居设备和呼叫设备实现对全市养老机构远程、实时、动态、高效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一是推进全市村级资源数字化管理。实现全市民房、宅基地,以及耕地、林地、水资源等各类资产资源的数字化台账管理,推进资产资源权动态更新和快速核查。二是逐步推进基层综合治理信息化,以农村数据天网、雪亮工程建设,构建智能防控体系为重点,面向重点人群、重点事项,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和法治数字化建设。三是以“两福”(幸福小区、幸福村落)建设为载体,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基层自治模式。打造网上党支部和网上村(居)委会,推进村务党务在线公开。四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天空地”全方位云监测系统,不断提升全市智慧应急管理水平。完善好学校食堂与重点食品药品经营场所24小时在线监控机制。在对全市重点区位进行重点监控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实现全市敏感、重点区位监控全覆盖。五是继续探索完善社区矫正对象“云监管”,民事纠纷“云调解”,案件“云庭审”等措施。六是不断完善“五单联动”闭合链,优化群众点单、平台统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综合评单流程管理。
一是逐步拓展全市融媒体中心的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功能。二是加大船山文化、夏明翰精神等研究、传承工作,突出做好研究、传承的数字化实现形式的探索。三是建立全市互联网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平台违法和不良信息的巡查清理,着力防范利用互联网在全市开展非法传教活动,及时清理、处理网络空间违法和不良信息。
要全面提升全市干部群众的数字素养。整合组织部、人社局、妇联、共青团、工会、党校(行政学院)等各方面培训资源,对全市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各级各单位领导干部的数字化思维能力和单位信息工作人员运用数字技术的技能。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的作用,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数字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