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希桐 赵 玲
(1.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诞生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其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农业发展方向因此发生了变化,开始向科技化、规范化趋势发展。
在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时期,农业生产中已经应用了现代化机器设备,而在研究、应用和控制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到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获取农产品销售、种植等方面的信息。[1]由此可见,计算机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在农业产业链条中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使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得以实现。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使城乡之间的信息衔接成为现实,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开始明显地缩小。此外,农业发展中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后,还能使农民的经营思路得到拓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数据处理能力极为强大,没有人工工作的局限性,可24小时对农业进行监管,有着极高工作效率,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农民利用计算机就能轻松地学到农作物的种植知识和种植技能,也能及时了解农业发展的最新形势,由此制定出的种植方案也会更科学,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并不高,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较大,同时我国系统化的农业信息资源欠缺,信息资源质量偏低,缺少实际应用价值,难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2]。
农民是应用农业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主体。然而,我国农民普遍文化素质低,并且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停留在学习、了解阶段,直接影响到信息农业发展。
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信息服务制度也需要继续完善,这些不利因素给农业生产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很大影响。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的成本较高,
不仅如此,有些农村地区电信网络建设还不完备,这就直接影响计算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要真正实现农业信息化必须加强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制度。
对比发达国家可以发现,我国的工业现代化程度与其还有较大差距,需要继续提升。正是因为工业化水平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效用得不到发挥,使得信息农业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3]。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必须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帮助农民建立知识学习系统:一是远程培训系统。就是对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合理应用,再凭借学习软件或社交软件达到远程对话的目的,采取远程对话的方式进一步指导农民学习农业知识,只要有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农民随时随地都能学习农业知识。二是充分应用专家系统。在该系统中,农民通过专家系统能学习和掌握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这对农民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应用平台。
在系统研究领域,要将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优势发挥出来,计算机能把农业模拟为一个系统,是涵盖一个以上的多个小型农业生产系统,而不是一个企业和工厂。模拟试验的进行过程中,由定位系统来定义客体的位置、作用以及相互关系,就此创建出数学模型,再用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模型和数学模型两者之间的转化。
我国幅员辽阔,还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后,土壤的情况和市场经济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因此,要加快偏远地区的农业发展,使其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时代需求,对种植方案及时做出调整。农民要学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去查询农业生产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相关的专家进行咨询。此外,还能借助于网络交流平台,与经验丰富的人展开深入交流,共同学习和提高。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及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多农产品销售渠道,销售范围也开始变大,尤其是出现生态农业、健康养生等新理念后,城市居民更加青睐于农产品,在这一趋势下,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城乡之间实现信息互通,为农产品增加销售渠道,也为农民增加收益。当然,我们也要正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给信息农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即当农民看到农产品的需求信息,极有可能盲目种植,引发产品过剩的现象,导致农产品严重滞销。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应该鼓励农民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全面地利用,掌握市场动态信息以及产品需求,进行科学种植。
要在农业生产中大范围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民是否能转换成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所以,传统的农村劳动力向新型的现代化农民转化就成了必然要求,一是组织农民统一进行培训,让他们对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有更多的了解,并且在农业生产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熟练地使用。二是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目标出发,加强对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生产的结构改革,促进农业信息化、农村地区城镇化的实现。
现阶段,我国农业种植环境非常复杂,为实现精密化的农业管理,应该以GPRS技术为依托。该技术能辅助农业作业,应用GPRS技术必然要联系起计算机技术,一是GPRS技术的科学利用能拓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数据支持;二是应用GPRS技术有利于数据精准度得到提高,对农业作业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得到精准的数据。此外,在监测农作物的种植环境时,可利用GPRS技术监测农作物运输的整个过程,避免农作物运输中有损坏、腐蚀的现象发生。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在天气预测、灾害等方面为农业生产及时提出预警,农民收到警示后就能对生产时间做出正确的调整,尽可能避开恶劣天气,以免影响农业生产。
农业科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检测、生产自动化、土壤条件分析等方面的有关内容。在信息农业发展中,科学管理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农作物的生长位置,并采集、整理和存储农作物生长信息,保证农业生产中获得科学的数据,科学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相互结合后,简化了农业生产过程。生产系统在利用模型绘制的前提下,对农作物的生产条件及过程进行宏观调控,科学管理系统则是对现代化技术有效利用来达到科学管理农作物的效果,对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进行细致的管理[4]。将电磁波、光谱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科技化和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实现起到了推动作用,只要一个指令就能自动化处理农业生产区域的生产全过程,从浇水、施放肥料,再到杂草处理等,每个环节都有所涉及。
对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人员而言,需要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根据农户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除以上外,应该将各地的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好,加大力度宣传农业机械技术,开展多项有意义活动,比如,技术下乡、信息下乡、科技下乡等。
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为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既能充分把握农作物的生产情况,也能对人工劳作的局限性进行避免,对发展我国农业尤为重要。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相关部门必须将农业的基本情况调查清楚,能全面了解农民缺少什么,同时也能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先要从政策方案以及资金方案的制定入手,再聘用相关人员向农民讲授如何利用相关设备来完成对生产信息的采集、保存和上传,构建一个信息化数据平台。
建设完备的数据库,有利于提供准确的数据,为正确的管理决策提供一定保障。在及时、准确提供数据的基础上,有利于加强优化计算机系统,全面改善农业相关领域的运营情况,随之也能节省成本。相反,如果数据不够准确,或者是向系统内输入相关数据的时间出现延迟,人们就可能会质疑这一优化方案,无形中就损害了农业领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实际作用。
在农业信息化中,相关部门必须发挥带头的作用,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同样要得到根本改变,应该教会农民如何在农业生产中正确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从而能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帮助农民掌握更多技术,包括种植、耕作以及病虫害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只有对农民定期开展培训,并加强教育,他们的农业信息化素质才能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科学种植。为了使农民和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多,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农业信息化生产技术发展的讨论交流会,进而让农民对当前最新的技术信息能有所掌握。[5]还可以组织农民一起去学习优秀的信息化管理案例,将农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发挥出来。
农业领域及相关企业应该以国际互联网络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依托,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尽量以最少的业务成本换得更多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帮助,便于业务的运作[6]。比如,从服务质量层面来看,要想整体获得提高,可采取多种方法建立不同渠道,比如,网站的建立、网页设立、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受等,这样就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及时和客户进行沟通,提高客户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自身的竞争力得到真正提高[7]。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农业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增加农民的种植收益,促进信息农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该明确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信息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问题,在信息农业发展过程中多个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发挥该技术的应有价值,为加快信息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提高我国农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整体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