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2023-01-20 18:55程丽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思政思想能力

□程丽丽 于 萍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学的重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1]。高校课程思政是积极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教学改革。高校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关系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关注专业课教师整合课程思政资源的能力、注重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场域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一、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能力概述

(一)课程思政概念提出及发展。课程思政是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前提提出的新型综合教育理念,强调将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各类课程,形成协同效应[2]。课程思政具体实施过程是将思政教育要素融入专业课程,通过隐形方式影响学生思想、行为。思政教育要素是指基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理论知识、基本价值理念以及丰富精神追求等[3]。“课程思政”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是强调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各个环节的一种教育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意义重大。高校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此基础上,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相关文件,对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强调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4]。高校课程思政正式作为国家教学纲要这一指导性纲领对外发布。高级各类高校相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改革。

(二)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能力概念。《纲要》第三条强调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尽管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但是现阶段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学生获得本专业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对学生系统知识掌握、专业素养提高以及个人价值观塑造都有重要影响。

高校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能力,是指在高校各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将思想政治课内容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专业课是指除去高校思想政治类课程外的其他各类专业课程。所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包括了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思政内容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融合能力等三个方面。广大“非思政课”教师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其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5]。

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被动性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专业知识系统的构建,同时课堂教学中师生协作被弱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6]。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被重点关注的环节。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课程、思政、教学、教师、评价是关系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五个核心要素[7]。其中,教师思政课堂教学能力是关键,教学能力高低将决定其他四个核心要素最终呈现的效果。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巧妙地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是一种挑战[8]。如何将思政教学纳入学校绩效考核,激励教师课堂思政教学创新,对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来说也是挑战。

二、提升高教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方法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内容融入理工农医经管文法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性质课程如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教学,因此涉及的课程范围非常广。不同学科、专业都有各自的专业属性和特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都有显著差异。对教师备课及授课能力要求非常高,对教师的各项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极大考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形势下教育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使是同一门课程,不同章节重点不同,教学方式不同,应该如何将思政内容灵活融入课堂教学,都需要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断完善。有效实施课程思政,需要高校和教师增强课程意识,通过多维度的课程理解实现课程思政的持续改进[9]。

(一)高校应建设课程思政培育体系。

1.建立课程思政培育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高校应该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针对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教学实施重点问题、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以及未来建设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前瞻性问题,建立各专业、各学院、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之间的系统研究机制。

2.高校要整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及研讨的教学保障,构建学校内各个专业之间课程思政教学共享平台,组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交叉的多维主体参与的教学研究团队,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协同研究机制。高校之间也要形成合作教研组,各个学院、教务处等部门、多主体协同参与。

3.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扶持力度,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依靠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支持、引导并培养一批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建设相应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各自特色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学校师资现状,建立不同专业相对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教学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很难通过一堂课体现出来,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思政教学能力评价不应以定量评价为主,也不能以当前结果为主。高校该建立过程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以及学生接受情况。

(二)教师增强课程思政意识,积极探索教学方法。

1.教师应增强课程思政意识。高校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课程思政建设,认真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认识到课程思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国际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和西方国家关系面临新问题、新考验,提高人民思想政治素质有重大意义。

2.持续探索、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是一种科学思维,强调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去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在此教学目标指导下,合理编写课程教案,根据学生课堂实际教学反馈和教师课堂教学观察,积极调整、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思政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例如案例教学模式、课堂辩论教学模式、多媒体互动教学模式等。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研究,通过撰写论文、完成教育教学项目等方式积极参与思政教学方法创新。

三、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改革,可以实现高等教育立体多元化,将教师知识传授、学生价值观塑造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统一,能够将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国家意识加强、文化自信增强以及个人人格塑造等与专业知识、技能融合[10]。高校教师是改革的实施者之一,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引路人之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以及课程思政认识水平,积极投身课程建设。同时积极探索个人教学能力提升,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作为个人教学事业的目标和任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高,需要政府、高校宏观协调支持,教师应提高政治素养与文化自信,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灵活的教学能力,有勇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思想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