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3-01-20 18:51吕长春
读写算(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解题习惯

吕长春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实验小学,江苏 高邮 225600)

荷兰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曾经提到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教育的核心与动力。反思是对已知事物的再认识,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反思,是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信息、资料、结果等进行分析与总结的反向思考。说到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是提高其探究性,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试着反思、学会反思、掌握反思,提高反思能力。

一、反思的基本概念

反思又被称之为反省,是西方哲学中常常提到的概念。反思的过程不仅是自我回顾和思考的过程,也是唤醒自我、修正自我的过程。现代教育中关注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数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反思,感知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在发挥优点的情况下改善缺点与不足,使数学素养得到更好发展的同时,也使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中的自我调控能力得以增长,从而使其学习效率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个人综合素养更快提高。

二、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反思的积极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不论是各方面的意识、能力,还是习惯都处于发展与形成中。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方式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对于其全面发展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学生要想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习惯,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因为只有学会质疑才能不断思考与探索,也才能对所说的话、做过的事儿进行反向思考,这种思维形式是自我提高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反思,会有助于其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让实践与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长时间如此形成反思习惯,会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幅度上涨。

(二)有助于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给老师学习,也不是为家长学习,所学的知识是谁也无法抢夺的宝贵财富”。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于自我提升和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大家顺利过渡到责任心的培养上来,引导其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分析和归纳数学知识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实际的现象充分调动和培养数学思维,使其逐渐能为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学习中进行反思,使效果趋于完美。

(三)有助于学生执着精神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数学的理解存在不小的困难,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有退缩的念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联合家长对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辅导,使其逐渐掌握解答数学问题的方法。如果一个长时间困扰学生的问题在家长或教师的引导下被解答出来,那么他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会极大地提升。让学生意识到数学问题并不是“难不可攀”,只要有勇气、有毅力,执着坚持便可以攻破。这样一来,数学学习中的许多难题便迎刃而解,那么他的自信心、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成为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的强大动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与灵活性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形式还比较单一,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会被很好地吸收,并且使思维得以有效拓展,变得灵活且开放。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引导,并让大家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学着思考书中提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认知分析和探索是否正确,要以疑问的眼光看待所学的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从而变得不盲从,有独立的意见和见解。这些都是在反思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方面,从而使学生对于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深入的认识,对于好的方面加以发扬、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

不只是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全面性地思考问题,所有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和不确定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只是一种,这也是平常大家经常会听到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解题的方法进行反思,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调整辅助线的位置带来图形的变化,进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算出多边形的面积。

(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认知结构

班级中的学生虽然年龄相似,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观察力,使其能够以严密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并且通过反思习惯的培养,促进其认知结构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做到有目标、不盲从,这会使小学生终身受益。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反思习惯培养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于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逐步观察,可以发现影响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因素有许多。如果粗略地划分,则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着手。主观的因素则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等,客观原因是教师的引导、教材的使用等。

(一)主观因素对于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影响

这里提到的主观因素是指学生自己的反思表现。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反思是指学生通过反向思考自己的学习经历,用以帮助其修正学习策略。通过对于许多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深入理解反思这一行为,不能有效培养反思习惯。一些学生以为反思是回忆所学的数学知识,看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没有掌握;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反思的是自己在学校的表现;而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数学反思的浅层意思。除此之外,还有学生不曾掌握反思的有效方法,使反思的效率较低,不利于反思习惯的形成。

(二)客观因素对于学生反思习惯培养的影响

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对于教材中涉及的数学理论知识与概念会进行详尽地讲解,这样会用掉许多课上时间。在进行具体的数学问题解题演示时,教师并不在意解题思路的介绍,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用一种简单且快捷的方法解答这方面的问题。长时间如此,学生会习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思维也会趋于僵化。学生只掌握了一种解题方式时,不能针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再者,使用的教材中对于解题思路和过程并没有详尽的介绍,学生无从了解解答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方法,也不能使思路变得开阔,无法有效开展反思活动,从而不利于反思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一)建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用以启发学生的反思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切认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都处于初始阶段。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听懂教授的数学知识,要求教学活动尽量具体化、形象化,从生活出发,让数学与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从而逐渐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并且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注重逻辑推理,使问题的解决过程得到很好的演绎。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教师会倾向于用具体的方式规范学生的思维,但是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所以需要尽可能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进行有效联系,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的同时,也使其认知水平逐步提高,并且能够全面地思考问题,使反思活动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

比如,在学到《米和厘米》这一章节时,会发现学生对于生活中常见到事物的长度没有丝毫感念,如一项填空题“丝瓜的长度大约是50( )”“一个铅笔的长度是20( )”一些学生填写成“米”。学生对于这些东西的长度与概念缺乏相应的了解,其原因在于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事物并不陌生,但是不会考虑到长度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知识,以及对于日常实物的长度有所了解,教师可以拿出一根铅笔来,再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近距离地观看,对于长度单位“厘米”进行熟悉。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对于相对应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学习不断推进,使其认识逐渐深入,呈螺旋状上升。这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通过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联系,使大家的思维不再呈现形式化,而是扎实且具有独特性,为之后的反思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对于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并逐渐形成习惯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喜好、特点打造适合的教学方式,并留一定量的练习题使其回顾教学内容、帮助其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对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变得更熟悉,帮助学生提高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对于解题关键的回顾、方法的整理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比如在学到《认识方向》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把方向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并用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方向”的重要性。通过简单的词语给予学生以提示,让其回顾正确解答有关方向问题的过程。首先要回顾的是与方向相关题目的解题方法;其次是用简明的词语概括解题的关键;接着是思考解答此类问题时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总之,通过引导让学生就“方向”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促使其解题思路变得清晰的同时,还能够贴合小学生的习惯,使反思习惯可以更快养成,并促进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应用。

(三)加强学生对于错误问题的反思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引导,使其懂得反思,并且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数学这一学科出现错误有三种:

一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知识不够扎实,不能领悟这部分的内容、不能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比如在学到“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对于加法与减法计算规则认识不清,在运用时不知道如何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二是学生对于数学这门知识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只是为了在菜市场买菜时不出错,以为只要掌握基础的内容即可,其他知识除了考试没有可用之处,以至于学生态度不认真、不能仔细听讲、不认真审题便进行问题的解答。比如这道应用题:“小雅的体重是20 公斤,而婷婷重3 公斤,那么婷婷的体重是多少公斤”,有的学生不认真审题,直接是把小雅的体重减去3 公斤,回答婷婷的体重是17 公斤。

三是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升。在小学阶段的加减教学中或者小数点的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进位不准确或者标错小数点位置的情况。

这些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那么便很容易再次出现这样的错误。为了改善这些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开展反思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反思时要意识到同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虽然大家的年龄相仿,但是天赋和后天接受的教育存在较大不同,因此造成在数学这一学科上的学习中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为了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教师需要在加强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愉快的沟通与交流,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反思活动的引导,培养大家认真学习的态度,并促进计算、检查等习惯的培养,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对于问题深刻反思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反思习惯,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解题思维和方法,使其可以顺利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外,还要引导学生加强对于问题源头的探索,从而帮助其深入分析,寻找不同的解题方式,并对解题方式的优劣进行评比,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反思的习惯,使其思维得以拓展、创新能力得以启发和培养。

比如,在学到“长方形与正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于网络软件设备制作形象且生动的课件,让学生对于图形的组成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观看时呈现的状态有所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练习。如有一道题:“有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7 厘米和4 厘米,把两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合成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计算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并且认真地反思哪种方式最简便,为什么?使其思维得以拓展的同时,也使其逻辑性、条理性得到培养,最重要的是养成反思的习惯。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学会应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用以适合小学生的差异性方式促进其反思习惯的激发、反思方式和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通过在数学课上的反思,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解题习惯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用“同样多”解题
上课好习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