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皮祝捷
世界上万物都是有温度的。一声普通的称呼,也有着它的温度。饿了,喊一声“奶奶”,也许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会摆在你的面前;冷时,叫一声“爸爸”,也许一件厚实的外套就会披在你的肩上;委屈时,身边人一声亲切的呼唤,会让你泪流满面;跑道上,听到他人呼唤你的名字为你加油打气,会让你信心倍增……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着怎样的体验与感悟?请以“称呼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这是一道带引语材料的话题作文题,材料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出话题“称呼的温度”。在构思作文时,要紧靠引语材料审题、选材、立意,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展开。
“称呼”这个词涉及两个角度,其一是“呼”的角度,也就是写作时站在称呼别人这个角度,感受对别人称呼的温度。如引语材料所说,“喊一声‘奶奶’”“叫一声‘爸爸’”就能够感受到奶奶、爸爸对“我”的关心,“我”对奶奶、爸爸的依赖,即能展现称呼的温度。其二是“应”的角度,也就是别人喊“我”,“我”从他喊的这个称呼里感受到温度。“称呼”在不同的情景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喊“我”,会有不同的称呼;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喊“我”,称呼有时也会不同。有人称呼姓名,有人称呼小名,有人称呼身份,有人称呼昵称或绰号,不管是哪一种称呼,在一定背景下,你都能体会到温度。
文题中的“温度”一词,其实就是一种感觉。进一步思考,怎样的感觉才够得上有“温度”呢?凡是听了这个称呼,或者喊出这个称呼之后,心中能够获得舒服、愉快、幸福的感觉,一言以蔽之,就是获得美好的感觉,就可以说这个称呼是有“温度”的。但要注意,这个“温度”也不是越高越好,从爱的角度说,“温度”太高就是“溺爱”,反而让人不舒服了。“温度”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写作时,如果不把“温度”具体化,肯定体现不出“温度”最真实的感觉,读者也很难深刻体会。怎么具体化呢?一是可以具体为“物”,比如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一盆旺旺的炭火、一件厚厚的棉衣、一双崭新的鞋……二是可以具体为“动作”,比如眼神的关注、亲切的抚摸、热情的拥抱……三是可以具体为“语言”,比如安慰的话、鼓励的话、点醒的话、使人感动的话……
写文章,只要涉及人和事,都必须依存于相关的背景,如果故事背景交代不清楚,称呼的“温度”就体现不出来。我们感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有温度,其背景肯定是饥饿,是有所需求,而这份饥饿的需求被满足后我们会感受到一份爱。如果背景是肚子饱饱的,喊一声“奶奶”后,奶奶给你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你绝对就不舒服啦,虽然这碗面条也是一种爱,但是这样的爱并不合时宜。再比如我们感到“一个拥抱”有温度,其背景大概有两个,一是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来自亲人、朋友、老师的拥抱,会让人获得心灵的安慰;二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时候,“拥抱”就是一种肯定、鼓励和赞美,也会让人觉得非常幸福。除了以上的背景之外,“我”称呼的人或者称呼“我”的人身上也有一定独特的背景,或贫穷,或年老,或饱经风霜……把这样的背景交代清楚了,其“温度”更能得到体现。
行文时有一个巧妙的构思和设计,会给文章增添色彩。这一文题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比如先阐述背景,因为“我”讨厌他,所以不愿用某个有温度的称呼来称呼他,然后写他怎么感化“我”,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最后“我”终于把这个有温度的称呼心甘情愿地给了他。也可以采用片段式的构思,或以背景“饥饿时”“寒冷时”“委屈时”“成功时”来组织材料,把文章分成四个故事片段展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