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语文学科教学也应与时俱进,适应素质教育与时代发展要求,开展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既需要与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相适应,又要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相符合,立足于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具有综合素养的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1]
由于很多中职生是因为文化知识考试不理想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知识基础相对不够扎实,因而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学习情绪也不高,导致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不少困难。从阅读教学现实来看,学生阅读面较为狭窄,很少阅读名著或者是历史书籍,喜欢偏向娱乐性、浅显性、碎片化的阅读。与此同时,部分中职生的家庭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认知上也存在“短视”现象,家长缺乏对学生阅读加以指导的能力,这也导致中职生在阅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阅读能力发展落后,阅读的情趣和经验单薄,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更是不足。而另一方面,部分中职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较为低效、形式化,课堂教学往往较为程式化,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被激发,学生也缺乏表达自己想法与意见的机会,师生的互动频率不高,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此外,还有部分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并未有效整合,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导致不少学生产生懈怠心理,甚至是抵触情绪,无法真正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显然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应用常常相互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尽管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不够牢固,也未能真正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习目标较为模糊,但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思维极为活跃,学生心中还有不服输的劲头,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深入理解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中精准定位师生关系,构建高效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应以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进行教学,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让渡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更好地提高阅读质量打好情感基础。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以及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体验成功感,获得内心的满足,不断树立阅读信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教学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拓展模块)第2课《废墟的召唤》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废墟是什么?废墟是什么样的?废墟召唤的又是什么?”等系列问题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驱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与探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与讨论一些代表性句段,并通过问题的步步递进,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文本、感悟文本。这样在教师适切的引导下,在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凝固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加以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运用的写作技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在对上述问题的分析、讨论、解答之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一起总结,加强对文章主旨的提炼与理解。这样的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时有方向,在思考时也有明确的导向,通过有效解答问题提高阅读信心,进而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提高了阅读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
其次,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与社会就业的接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这一职业需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自主意识和个性,并在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借助合作交流平台,汲取他人智慧,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团队协同、互助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合欢树》一课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围绕作者文中在自己人生几个阶段中发生的与母亲相关的事情进行讨论,并将每一件事情都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从中感受作者如何塑造母亲的形象。各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一同分析文本与其中的人物,感受到了母亲的聪慧、执着、坚韧以及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爱的形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学生也从中体会出作者情感上的变化,明白了作者为何要花大量笔墨去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精心培育合欢树的过程,领悟合欢树与我与母亲有着怎样的一种关系等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产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整理阅读思路,总结文本主旨,从中获得心灵的滋润,深化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阅读分析、探究交流的过程,更是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
再次,挖掘文本内涵,有效结合专业需求
中职教育中各学科的学习更要突出实用性,这也意味着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效地将阅读与学生的专业关联起来,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纳知识,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应切实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及职业适应能力。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的有效结合,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结合本专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认真审视自己的未来,规划自我职业发展,有效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教师通过将语文教学与专业特点的有效结合,发挥阅读教学的特色,既可使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也使学生感受到阅读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作用,进而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3课《人生的境界》一课时,教师可引领学生学习和理解人生的境界究竟是什么,继而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入现实生活中“感动中国人物”“最美科学家”等典型素材,引导学生与书本知识相对照,也与现实相对照,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找准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这样学生的认知会随着学习内容的拓展得到提升,使其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学习内容、了解内容,而是在阅读内容的启发下,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产生情感触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也要善于利用语文富含人文性与德育性的学科优势,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与职业理想,将积极向上、奋斗奉献的种子埋进学生心中。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专业特点,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需求的契合点,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强语文阅读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