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阳泉煤业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山西 阳泉 045000)
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国际贸易是其中的重要动力来源,通过消费以及投资来共同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保证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外贸公司已经变成了集民营、私营和外资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集合体,经营机制和企业规模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国有外贸公司而言,其在发展中仍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国有外贸公司外贸代理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有外贸公司是为了更好适应外贸垄断经营而出现的一种企业群体,当时基本上对全国出口创汇进行了垄断。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市场的整体情况出现了变化,出口贸易呈现出了三资企业、工贸企业和外贸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开放外贸经营权的背景下,外贸企业队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具体来看国有外贸公司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垄断经营时期,1987年之前我国的省级外贸公司都属于中央财政,具备了垄断经营地位,到了1988年则被划归到了省级政府,纳入到了省市地方财政,对于服装、纺织等行业进行了试点化的独立经营。其次是在21世纪初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1993年开始对一些试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市场中开始进入一些外贸公司,一些发达地区开始成立外贸公司来进行对外贸易。因为当时有着非常好的外贸形势,且成立的外贸公司普遍规模不大,所以对企业的经营范围有着一定的限制,并未对国有外贸公司形成冲击,所以当时的国有外贸公司仍然具备了相对垄断竞争优势。最后是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开始进入全面竞争阶段,经营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进入到了外贸队伍当中,国有外贸公司失去了垄断优势,同时也出现了人才流失的情况,减少了盈利。
外贸代理并不是由政府组织或者强制实施的,而是由具备明确的经济利益发展目标且相互关联和依赖的贸易公司和生产企业以商业契约的形式组成的交换关系,是在市场规律下企业所选择的一种更加有利于保证效益且能够实现优势互补的经营策略。委托代理方具体利用代理协议来对各方的义务和权利进行明确,对其中所涉及的风险进行明确划分,但因为合约不完备或者信息不对称等,也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市场约束。因为市场当中存在着竞争性,所以代理方想要获得业务和佣金就需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保障委托人的利益,提供良好的服务,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整体效益,否则更多的委托方将会选择自营的方式,那么代理方将会无法生存。也正是源自于这种竞争机制,才为外贸代理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来源。代理制作为贸易方式中的一种,是贸易公司和生产方两者之间的选择,同时也会对宏观经济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包括税收和金融等方面所给予的支持,需要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国的进口管理制度十分严格,例如大宗进口商品需要由专业外贸公司来统一订货,并对机电产品进口进行许可证及配额管理,所以大部分外贸进出口企业都仅仅是进行出口,并不会进行进口,使得进口贸易代理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出口贸易的多元化发展,整体的经营格局较为分散,所以代理制在其中的占比较小,可以看到当前存在的外贸代理特权痕迹较重。
其次,在企业发展中会存在多种不同的代理形式,外贸企业对那些无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提供产品出口代理服务,通过自己的外汇融资权和出口配额等条件来为其他企业进行代理出口,同时也会对生产加工贸易进行出口代理。另外也包括一些外商投资企业代理出口形式,都是需要在特权基础上开展的。
再次,通常来看,国际贸易流程包含了目标市场、合同、谈判等多个环节。从实践来看,外贸企业主要是从事货物出口和对外销售货物等工作,往往局限于单一销售代理服务,通常是由生产企业来寻找客户,因为缺少许可证和经营权,才需要委托外贸公司来对业务进行代理。通过外贸公司来进行市场拓展的企业是非常少的,可见外贸代理属于短期行为,并未真正形成长期合作。
最后,代理方和委托方之间没有签订委托协议,只是按照订货单来开展工作;签订外贸合同再进行代理委托协议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内容不够严谨;表面是外贸代理实际上是出借合同,代理方需要承担责任,不单单通过自身的名义来进行签约,有时还需要垫付一定的资金,承担非常大的合同风险。一些公司为了创造出更好的业绩会选择免收佣金、预付出口退税以及贴息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生产企业来寻求代理。
当前的外贸代理并非源于市场自行选择,而是因为没有放开外贸经营权,为了解决国有外贸公司资金短缺情况以及应对产品出口困难问题所提出的。结合现状来看,当前的外贸代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特权痕迹,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国际通行制度之间仍然有所区别,从而对外贸代理所具备的优势形成了限制,同时也对外贸代理推行造成了障碍。首先,外贸代理一开始就是为了运用对外贸易政策来推出的,并不是源于市场经济专业化分工,所以无法形成竞争性市场,而国际同行外贸代理则是因为得到了一段时间的发展,是建立在相应生产力水平之上的,都是从代理方和委托方最大利益角度来进行的选择。我国的外贸公司所提供的代理服务是源于国家所给予的外贸经营权,仍然不是一个竞争性的市场。其次,因为存在着合约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在委托代理时就难以形成有效的解决机制。再次,一直以来因为国有外贸企业受到了垄断支持,缺少足够的竞争力,无法形成自身的优势,由于无法提供足够专业的服务,所以存在着较大的收益差距,大部分企业会选择直接自营出口。最后,从内部机制来看,因为国有外贸公司并未实现机制上的转换,所以缺乏代理制实施的动力来源,出口额是外贸公司的业绩,同时也是主要的考核指标,与工作人员的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采用代理出口以后,统计出口额主要由生产企业来负责,不会计入外贸公司,那么就会导致外贸公司缺少扩大代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从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因为并未完全转变经营机制,且缺乏足够的成本意识和财务约束能力,没能够将经济利益作为首要原则,那么就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出现很多非理性行为。一些生产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即便是选择代理出口也需要外贸公司来垫付资金,所以导致外贸公司缺少代理的动力。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公司失去特权优势,这类代理业务逐渐萎缩是一种必然。
首先,对于国有外贸公司来说,在机制上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很难真正适应如今的市场变化,且国有外贸公司通常是由行政部门所演化的,所涉及的程序和观念都是沿用着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而无法及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与此同时,相比于跨国企业来说,国有外贸公司的规模十分有限,且业务十分单一,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其次,国有外贸公司需要加强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通病在于冗员偏多,再加上分配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尤其是那些拿到大批订单业务人员带走订单自行创办公司的情况,会给国有外贸公司造成严重损失。最后,国有外贸公司缺乏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因为国际贸易行业本身有着非常高的风险,如果缺少相关的机制,那么就无法将进出口风险和个人发展相结合,从而导致发货后无法收回外汇。那么如何建立合理的决策机制,促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外贸风险的有效分散,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一,要对内外贸一体化进行正确了解,防止国内和国外市场出现人为分割的情况,国内市场同样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其分割开来。要将外贸作为内贸的一种延伸,坚持多种经营的方式,在做好进出口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多种灵活的经营模式。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外贸代理业务的服务水平,提升货源和客户的稳定性。虽然因为经营权的开放,国有外贸公司的代理业务量逐步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取消了外贸代理制度,很多民营和私营外贸主体进入到了外贸领域中,因为不了解出口信息和国际市场的情况而出现自营成本比代理成本更高的情况。还有一些家族式的企业因为缺少足够的外贸经验和相关知识,也不了解国际规则,所以需要选择代理出口的方式。作为国有外贸公司需要对传统经营理念进行积极的改善,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从而吸引到更多的客户,稳定代理业务。
第三,要稳定开展多元、实业化道路,以关联公司为依托,结合自身的情况,明确自身的定位,找到准确的方向来开展实业投资,实现从窗口型外贸公司到经营型外贸公司的转变。结合自身的技术、管理等来选择相关的项目进行投资,通过联营和参股等方式来遵循由易到难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综合性的企业集团。
第四,重视承包国际工程,走跨国经营的道路,我国所实施的以外交促经济政策,助力国有外贸公司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相比于目标国家来说,我国在很多行业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包括经济性上的和技术性上的,所以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有利于开展成套设备出口的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开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可以直接进行海外投资办厂,绕过关税壁垒来将我国的成熟产品及技术转移到国外去,建立生产加工基地,通过当地的资源来进行贸易加工,从而促进国内技术和设备的出口。
第五,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升贸易效率,使得贸易方式能够朝着网络化和电子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国际贸易已经进入到了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了电子信息中心的建立,能够在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中实现供产销等整个流程,以国际网络作为媒介来开展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优势在于安全性、准确性、快速性、高效性以及低成本,突破了传统贸易双方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所以对于贸易领域,应该加强国内外的联网,积极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国际电子商务来更好的开展经贸活动。
总之,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国有外贸公司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环境变化,国有外贸公司的业务量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占比逐步降低,虽然国有外贸公司存在着一些机制方面和体制上的问题及不足,但是作为当前日益扩大的“外贸军团”中的重要一员,国有外贸公司作为正规军时代所积累的经验优势、信息优势、营销网络及资金优势,如果能够配以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在当前形成的“大经贸”格局下,能够真正认清形势、找准位置,国有外贸公司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