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优势的辽中南城市群重点产业研究

2023-01-19 03:09:03项英辉吴俊逸董玉宽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

项英辉 吴俊逸 董玉宽

摘要:文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主要产业和优势产业变化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方法,并基于创新性的5条标准来确定未来重点发展产业。为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研究表明,工业是辽中南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的基础,目前仍以重工业为主;现代物流业、传统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等9个产业宜作为辽中南城市群未来重点发展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5个产业宜作为鼓励发展产业。

关键词:辽中南城市群;比较优势;重点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变得愈加重要,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可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的步伐。由于辽宁中南部城市群其独特地理优势,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我国重点建设的19个城市群之一。辽中南各城市中沈阳、大连等城市均由之前的“二、三、一”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而辽阳、抚顺和盘锦依然保持“二、三、一”的产业结构,重点产业在产业结构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又因其联动辐射效应,对加快辽中南城市群发展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产业体系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有必要深入分析辽中南城市群重点产业,为确定未来重点发展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学者们从比较优势、重点产业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优势的相关研究如下,采用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可以加快经济增长,并从比较优势角度对基础设施投资、产业结构二者关系进行研究。重点产业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相关理论和选择来进行。重点产业理论源于罗斯托的重点部门理论。关于重点产业选择方面的研究有基于日本学者筱原三代平、赫希曼准等理论。重点产业选择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例如,谷德斌等运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产业选择指标评价体系,以及何卓琳建立区域重点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对备选工业重点产业库中各行业进行排序,利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区域重点产业。

本文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采用辽中南城市群2008~2018年统计数据,对辽中南城市群的城市优势产业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筛选未来重点发展产业,为辽中南城市群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辽中南城市群优势产业及主要产业

根据辽中南城市群各产业结构占比及相关统计公报分析,各城市产业优势受到传统产业和区位资源特点的影响,沈阳、大连两核心城市工业中制造业占比较高,其中沈阳制造业占比高于大连制造业占比,并且都是重工业有绝对优势。辽阳、鞍山也以重工业为主,而营口产业相对更加多元化,工业中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占比相对较高。抚顺市以重工业(原油、煤炭、钢铁)为主,盘锦以石油加工业为主,铁岭的工业以采矿业为主。

根据以上分析,同时采用区位熵指数的方法计算各城市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数据来源各城市的统计年鉴、公报。如果区位熵指数>1,则表明该产业有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的计算及辽中南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实际情况,分析得出辽中南城市群各城市的优势产业和主要产业,结果如表1。

二、未来辽中南城市群重点发展产业的筛选

辽中南城市群重点产业的最终确定,筛选标准如下。

(一)标准1:是否具有现实的比较优势

发展比较优势产业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被当成目标产业,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影响大,也对当地经济发展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关注地区与产业的匹配,重点发展比较优势产,而不是一味发展新技术产业。衡量各产业的比较优势时,选取区位熵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在公式(1)中LQt为t时期产业区位熵,其代表意义是某城市j产业的值在该城市值占比与全国j产业值在全国值比重的比较。如果数值>1,代表该地区j产业有比较有优势。

(二)标准2:是否属于国家或辽宁省鼓励范畴

中国经济发展正向高质量转变,与此同时辽宁也在优化产业布局、进行结构调整,为经济转型提供基础。为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

(三)标准3:是否有项目建设经验和基础

从历史纵深的视角,以往项目为基础,研究项目不同阶段发展模式,探索项目实践并总结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并结合独有特点来决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模式,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选用是否有项目建设经验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筛选标准,本文把项目具有5年及以上建设经验视为有相关建设基础。

(四)标准4:是否生态环境友好

生态环境友好即以“资源消耗低、能源耗费少、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轻”为原则。通过污染排放度、规模等指标确定污染强度,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产业为以“化学、冶金”代表的污染性重工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石油加工,农副食品加工业,即这些产业不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

(五)标准5:是否适应经济双循环的需要

新冠疫情让中国面临新的挑战,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多边经贸合作趋向停滞、传统全球价值破裂等风险。政府明确提出在新经济形势下要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提升国际合作和竞争力提供重要途径。而辽中南地区更是有规模较大制造业市场,交易成本较低,可以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经济双循环主要指内循环和外循环两方面,经济内循环是指利用产业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经济外循环具体指对国外实现贸易顺差,用高层次的国际外循环联动内循环,打破原有的经济壁垒,实现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辽中南城市群未来发展新方向。既要满足自我循环又要满足国内外贸易差才符合经济双循环要求。

三、分析

(一)是否具有现实的比较优势

由于辽中南城市群部分统计数据获得较难,因此,以辽宁省各行业比较优势为基准来分析辽中南城市群,结果如表2。(表2中“有”表示有比较优势,无表示“无”比较优势,失去表示“失去”比较优势,“产生”表示产生比较优势,“保持”表示保持比较优势)

(二)是否属于国家或辽宁省鼓励范畴

从国家或辽宁省鼓励范畴角度:在《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中要求提高装备制造业比重,优化石化资源配置等,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学工程、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需求较大、前景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是否有项目建设经验和基础

从项目建设经验和基础角度:辽中南地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基础。例如,大连的华晨国际汽车产业园、长兴岛石化产业基地、本溪的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庄河的中国船舶重工海上风电项目,盘锦石油产业园,东北特钢产业基地项目等。

新兴产业的建设经验和基础:1.沈阳市集聚438家机械装备制造业规上企业,数控机床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例如,在沈阳的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高精度数控机床项目等项目。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大连光产业园;半导体照明产业则有瓦房店、沈阳两个产业园为代表。3.新材料行业则有研究金属腐蚀控制、高性能均质合金、氮氢膜分离等技术为基础的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等行业顶尖的科研机构。使辽宁省在高性能碳纤维、绝热节能材料等若干新材料领域均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4.生物医学工程形成本溪市高新区为主导,以桓仁县和本溪县为辅的医药布局,建设本溪中药现代化科技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5.节能环保产业则建立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再生资源产业园。6.新能源产业:每个新能源产业基地都有较好的规划性,主要项目有国能(辽宁)新能源产业项目、大连新能源产业园,更有沈陽工业大学风能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辽中南地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也有15个左右。7.装配式建筑业也有沈阳铁西、浑南现代建筑产业园作为支撑。

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辽宁省虽有电子商务产业园,但缺乏一些龙头企业和大型电商平台。信息技术服务和科技服务业又有大连高新技术园区、中科北方技术园区等代表性项目。现代物流业基本形成了以双核城市沈阳、大连为中心的物流网络,有盘锦港保税物流中心,为全省物流业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商品流通业有中国供销东北现代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生活性服务业也形成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旅游、文化产业及房地产业。

(四)是否生态环境友好

从环境生态友好角度:石化、冶金等传统产业大都给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而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装配式建筑、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给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较小,符合生态环境友好需求。

(五)是否适应经济双循环的需要

从经济双循环角度:以辽宁2018年为例,从进出口角度分析,基于其自身沿海优势,形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从全省出口额看,高新技术产品达476亿元,钢材达385亿元,农产品达339亿元,船舶达131亿元,机电产品达1434亿元。原油、成品油量达950万吨。未来辽中南地区的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建材产业等传统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工业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业将适应经济双循环的需要。

将上述分析通过列表的形式表现,具体如表3。

综上所述,满足以上5个评判标准的行业为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满足4个评判标准的有石化产业、冶金建材产业、高端装配制造、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3个评判标准的有农林牧渔业、农产品加工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商品流通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装配式建筑、商贸流通业、电子商务业。

满足4个标准的产业中石化产业、冶金建材产业都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环境压力,但这几个产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可以被控制在国家、省级部门允许范围内,因此将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冶金建材产业及现代物流业作为辽中南城市群重点发展行业。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满足4~5项标准的产业,包括现代物流业、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冶金建材产业、高端装配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可被作为重点产业优先发展。而满足3项标准的产业中,农林牧渔业作为发挥辽中南自然优势和顺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节能环保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作为自主创新和科技强国的关键产业,也同样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努力打造其比较优势,实现辽宁省产业调整优化的目标。此外,沈阳市作为我国现代建筑产业化的首批试点城市,其装配式建筑有较好的前景,科技研发能力也较强,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未真正形成产业优势。电子商务作为未来商业模式变革的主要载体,发展前景广阔。辽宁省企业研发投入相比国内同类地区严重落后,是制约辽宁振兴的重大阻力,要用大力气缩小企业研发差距。总之,上述满足4~5项标准的产业,当前可以被作为辽中南城市群的重点产业加以发展。满足2~3项标准的产业,短期内不具备成为重点产业的完整条件,但鉴于部分产业在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的特殊意义,应加大鼓励和支持力度,创造发展条件,待条件成熟时转化为重点产业。

四、辽中南城市群的产业体系优化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辽中南城市群优势及重点产业分析,从城市群整体角度出发,工业是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并且以重工业为主。沈阳市作为东三省重要城市之一,是连接着三个省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大连市作为双核城市之一,以石油化工业为主要产业。本溪、抚顺、鞍山作为全国重要的钢铁、煤炭、矿产生产基地,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持。辽阳、营口、盘锦物流产业发展迅猛,铁岭市作为以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为优势的城市,近年来在曲折中得到一定发展。

通过5个评判标准来筛选辽中南城市群的重点发展产业,将现代物流业、传统装备制造业、石化产业、冶金建材产业、高端装配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辽中南城市群重点发展产业。将节能环保产业、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装配式建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作为鼓励发展产业。同时,进一步夯实农林牧渔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并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二)建议

1.应“一带一路”和“双循环”需要,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应“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双循环”需要,面向国内发达地区和东北亚,主动出击,有取有舍,承接产业转移。既要引进输出地的技术、信息、资金和管理优势,又要避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低水平产业承接。实现本地区产业的装备制造基础优势、资源和区位优势与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管理优势及日韩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的良性互补,共同发展。

2.以自主创新驱动促进辽中南城市群产业升级。进一步发挥辽中南城市群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带来的基础研发优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大幅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缩小与国内同类城市在企业研发领域的巨大差距。有效提升本区域企业和市场的技术创新水平,切实改变辽中南城市群“基础研究强,企业创新能力弱”的局面,为辽中南城市群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提供动力源。

参考文献:

[1]Chen,Z and R.Xiong,“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the Effects of Place-based Policies:Evedence from China’s Export Processing Zones”,paper present at The Inaugural Meeting of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China Studies[D].Peking University,2104.

[2]李力行,申广军.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学(季刊).2015,14(03):885-910.

[3] 项英辉,宋帆.基于比较优势的东北三省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工程经济,2020,30(03):66-72.

[4]项英辉,张豪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东北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工程经济,2019,29(05):32-36.

[5]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6]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中文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7]谷德斌,傅毓维.基于资源配置有效性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07-110.

[8]何卓琳.福建省福州市與厦门市工业主导产业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8):20-21.

[9]任文雅.调兵山市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探讨[J].新农业,2018(11):60-61.

[10]朱向东,黄永源,朱晟君,黄海峰.绿色金融影响下中国污染性产业技术创新及其空间差异[J].地理科学,2021,41(05):777-787.

[11]田光辉,苗长虹,胡志强,苗健铭.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J].地理学报,2018,73(10):1954-1969.

[12]杨帆,周沂,贺灿飞.产业组织、产业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产业污染[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03):563-573.

[13]余淼杰.“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20,27(06):19-28.

[14]王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逻辑及重要意义[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6):2.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202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21lslzdwtkt-010)。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
中日贸易发展及展望
卷宗(2016年10期)2017-01-21 00:33:46
比较优势内生结构变动与政策干预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的江西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9:47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20:55:43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18:05:55
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
中国市场(2016年29期)2016-07-19 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