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育丰
(阳江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 阳江 529500)
中风在临床中也称作为脑卒中,是一种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疾病,在寒冷季节发病率较高。中风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高以及病死率高等特征,若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可诱发语言障碍、行动障碍以及吞咽障碍等,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等方面非常不利[1]。为进一步提高预后,临床予以患者康复训练、针刺等干预措施,其中针刺可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调节机体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状况,而康复训练可增强体质,改善患肢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水平。若将2 种方案联合应用还可改善患者机体血清炎性因子,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碳(Nitric oxide,NO)水平进行调节,确保预后[2,3]。因此,本文就针对中风偏瘫患者开展不同方案治疗,分析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临床应用的优势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86 例,平均将其分为2 个小组。常规组43 例,女性20 例,男性23 例;最小年龄43 岁,最大年龄78 岁,平均年龄(65.76±2.53)岁。试验组43 例,女性21 例,男性22 例;最小年龄44 岁,最大年龄79 岁,平均年龄(65.87±2.5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内科学》[2]与《内科学》[3]中关于中风偏瘫疾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本人或家属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传染性疾病者;(2)中途退出者;(3)肢体残疾者;(4)听力障碍与语言沟通障碍者;(5)存在脑外伤、肿瘤性疾病者;(6)精神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开展康复训练,对患者机体偏瘫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从而为其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上举训练:指导患者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反复多次进行练习。主动耸肩,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三角肌、二头肌等肌肉开展按压与按摩刺激。关节训练:辅助患者进行翻身起坐、摆肩、桥式运动以及夹腿等方式训练躯干肌。同时,指导患者实施坐位平衡、患肢持重、步行、背屈与屈膝、上下台阶以及驱动轮椅等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更衣、洗漱、如厕。良肢运动: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良肢卧位时,屈曲肩关节呈90°,腕部处于伸位。每日开展运动锻炼2~3 次,每次开展30 min,在运动期间加强运动锻炼,并根据疾病好转状况,循序渐进地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量。
试验组:开展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与常规组完全一致。针刺治疗:上肢选择手三里、合谷、少泽、肩髎、曲池与外关穴位;下肢选择血海、三阴交、阳陵泉、风市、阴陵泉、承山、环跳以及足三里穴位;头面部选择人中、上星、百会、下关、翳风、迎香、地仓穴位。进针后,选择提插捻转、补虚泻实手法,留针30 min,连续治疗5 d、休息2 d 为1个治疗周期,共开展2 个周期治疗。
1.4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ET-1、NO 水平进行检测,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4 mL,实施离心处理后,取血清,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2 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及ET-1、NO 水平互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与ET-1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NO 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2 组中风偏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E T-1、N O 水平的比较 ()
表1 2 组中风偏瘫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E T-1、N O 水平的比较 ()
受到老龄化因素的影响,中风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此疾病可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不同程度偏瘫、功能障碍等症状,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机体健康状况等方面非常不利[4]。临床中,为提高预后效果,多予以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但单一康复训练对患肢功能改善效果不明显,而且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极易丧失治疗自信心[5]。所以,予以患者科学、安全以及高效的干预方案非常重要[6]。
中医学认为,中风偏瘫是脑髓神经受损,而导致肝主筋功能失常,肝脏血气不足,无法涵养筋脉,从而导致肢体偏瘫,治疗方案应以调节机体平衡为主,从而达到缓解中风偏瘫肌肉痉挛的目的[7]。中医治疗方案较多,其中针灸治疗适宜对中风偏瘫患者开展,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滋补肝肾、醒脑开窍以及疏通气血等目的[8]。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出发,针灸治疗可调控神经递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的肌张力,控制神经元凋亡,提高患肢功能,增强肢体运动能力。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可进一步调节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增强患肢运动能力,促进疾病好转,改善患者机体不适。本次研究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与ET-1、NO 水平优于治疗前,而且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单独开展康复训练的患者,这充分突出了联合治疗的优势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此外,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其他文献所得结论有一定相似之处,说明本次研究具有科学性与真实性[9]。为进一步提高预后,在开展治疗期间,予以患者鼓励与安慰,针对其疑问进行解答,讲解相关治疗成功的案例,予以患者自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配合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属于临床常见病,予以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方案干预可改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ET-1、NO 水平,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