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黄小惠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在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中,错颌畸形是较为普遍的就诊原因,该情况的发生与先天发育,及后台多种因素有关,会对颜面部外观及口腔咬合功能等均造成不利影响[1]。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期间,不仅要注重其治疗效果,同时,对治疗的美观程度也需引起高度重视[2]。传统正畸治疗的应用相对普遍,但患者在佩戴早期会有明显不适,且极易出现张嘴困难等症状,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会影响治疗后的美观度,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诸多限制[3]。近年来,通过将口腔正畸学与口腔种植相结合,从而产生了一门种植体支抗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使麻醉药物的应用剂量降低,还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满足患者在美观方面的需求[4]。本文通过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以探讨其价值。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口腔正畸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3~32岁,平均(19.2±3.3)岁;其中:下巴前翘17例,牙齿排列不齐14例,上牙前突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15~34岁,平均(19.4±3.1)岁;其中:下巴前翘16例,牙齿排列不齐17例,上牙前突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口腔正畸治疗指征;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障碍;③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类疾病;④脏器功能严重损伤;⑤伴其他口腔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以传统正畸治疗,指导患者佩戴直丝弓矫治器,利用直径0.2~0.5 mm的软不锈钢结扎丝对弓丝进行固定,固定期间,需先将结扎丝置入托槽翼沟当中,并将其抽紧,之后旋转打结。与此同时,将弓丝压入托槽翼沟当中,将多余部分剪断,末端压入弓丝内侧。注意:初始牵引力为300 g/侧,嘱患者每月复诊,并依据其牙齿的恢复状况,及时进行牵引力调整,连续治疗18个月。
1.2.2研究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对患者实行口腔局部浸润麻醉,利用黄铜丝分开植入的微型种植体,做好植入位置的标记;对该位置周围组织及牙根形态进行仔细观察,确认是否存在异常,然后,在标记位置植入自攻型微钛钉支抗,并将患者牙槽翻膜部黏膜切开,经拍摄X片,对其牙尖与牙根间的关系进行仔细确认。同样,嘱患者每月复诊,以便及时更换链状橡皮圈,总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口腔结构指标:利用面部锥形束CT对其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进行测定,测量并记录患者的尖牙间宽度及下齿槽座角。
1.3.2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咀嚼功能:借助咬合力测定仪(型号:MCF-8701)对患者进行咬合力检测;同时,测量其咀嚼效率,取2 g花生,要求患者用左右侧牙齿各咀嚼20次左右,收集咀嚼后的吐出物和口腔内的残留物,将其放入蒸馏水中搅拌,经筛子过滤,烘干其残渣并称重,咀嚼效率=(咀嚼前重量-咀嚼后重量)/咀嚼前重量×100%。
2.1两组口腔结构指标比较:研究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尖牙间宽度及下齿槽座角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口腔结构指标比较
2.2两组咀嚼功能指标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咬合力及咀嚼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咀嚼功能指标比较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n=43]
3.1口腔正畸治疗: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逐渐递增,通过借助该疗法,可使得患者牙颌面形态恢复正常,属于一种相对有效的矫正方式[5]。通过开展口腔正畸,可促使患者牙齿在某一阶段内向目标位置移动,同时,清除咬合创伤,牙周健康得到有效维护,患者的口腔功能也可得到显著改善。
3.2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在口腔正畸期间,通过利用多种技术均可得到矫正的目的,但经实践显示,传统正畸技术在应用期间因异物感较强,导致佩戴并不舒适,还会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导致其接受度较低,这也不利于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6]。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治疗期间,所需的必备材料通过对矫治力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行有效抵抗,进而可得到更加稳定的效果,提高正畸治疗的可靠性。近年来,伴随金属钛微种植体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其应用体积在逐步缩减,其应用范围也相应扩大,进而使得微型种植体在植入操作中的灵活性得到显著提升[7]。研究显示,在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患者提供绝对支抗,且其支抗种植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利于患者口腔功能的有效恢复[8]。本研究说明,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使患者的口腔结构得到有效转变,加速其功能恢复。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以微型种植体支抗作为固定点,对牙齿适当增加拉力,加速其向目标位置进行移动;在微型种植体支抗植入期间,可结合患者需求,进行加力部位的选择[9]。同时,所植入支抗的固定功能单纯是依赖于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机械铆合力,并不是依赖于骨结合而进行的固定,所以,其整体的矫正效率自然相对较高[10]。另外,本研究说明,将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中,可促进患者咀嚼效率的提升,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整体效果较好。自攻型微钛钉支抗,属于体积相对较小的一种种植体,其应用还具有个体差异性较小、部位广泛,以及创伤较小等诸多特点,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可使其矫正功能得到稳定发挥,患者舒适度也相对较高,进而达到提高咬合力与咀嚼效率的目的[11]。通过将自攻型微钛钉支抗植入到患者健康的牙槽骨中,不仅可使下齿槽神经、邻近牙根等的损伤情况降低,同时,通过在附着龈,或靠近附着龈的牙槽黏膜处植入,可使植入的支抗能够与患者唇颊沟间存在一定距离,进而加速种植体冠部与软组织创口的有效愈合,患者咀嚼功能也可得到保证[12]。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具备以下优势:①正畸承受力显著提高,使其置入的稳定性也可同步提升;②支抗直径相对较小,可使得骨性结合情况有效避免,治疗舒适度进一步提高;③手术操作便捷,无需任何特殊器械予以辅助,可使患者治疗时间有效缩短;④取出支抗时,无需麻醉或其他复杂处理,操作相对简单、方便[13]。与此同时,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可使患者患牙移位的幅度明显减少,与传统的正畸治疗技术比较,能够使上中切牙倾角与其凸距差均可得到有效调整,并使患者的口腔结构得到有效恢复,原有情况得到显著改善[14]。另外,上述治疗方法应用期间,其并未由骨结合的形式达到固定效果,而是借助骨组织与种植体间机械性的嵌合力,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牢固的目的,所以,该项治疗方式在应用期间更加可靠,并发症情况较少,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加之疗效可靠,进而使患者接受度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5]。
3.3研究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本研究的开展证实了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但鉴于样本选取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等,使得在结果判定方面仍有局限,还需通过后期开展深入性研究,进而证实其结果的可靠性。另外,在临床应用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虽具备显著优势,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方面:①对于首次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难免存在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需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减轻其心理负担,缓解其不良情绪,避免因高度紧张而诱发的应激反应;②支抗为外来物,机体或多或少均会出现一定的排异反应,应嘱患者做好口腔清洁,避免炎性反应及感染等情况出现;③为防止出现损伤,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在切口选择时,需远离血管及神经。
综上所述,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可获得较好效果,有利于咀嚼效率的提升,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