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山西外贸转型路径研究

2023-01-17 12:27黎家成
江苏商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外贸山西省

黎家成,曹 松

(武汉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引言

山西省自入世的二十年以来,依靠煤焦等资源对外贸易发展显著加快,近年来在国家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山西的外贸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外贸总量相对较小且增速缓慢;对外贸易结构处于不利地位,出口商品的初级化问题明显;外贸竞争力薄弱,外贸的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山西省外贸谋新局、蹚新路的重要机遇,要求山西必须加快融入“双循环”,找准自身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定位,发挥好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优势。重塑产业链,提高创新链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坚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对外交流合作,摒弃传统发展思维,从而充分利用“双循环”背景下的优势。

二、理论基础

(一)规模经济效应:内部的可循环性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提出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际竞争的观点,一国可以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之上,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走向规模化,以此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成本的下降,赢得竞争优势,并将标准化产品进行国际贸易,从而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①。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强调,规模经济可以带来成本上的优势。在国际贸易市场的条件下,可以增强外贸商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以及市场规模符合规模经济的典型特征,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同时伴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有着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蕴藏着十分可观的消费群体及潜力。从供给与需求双方来看,目前中国具有良好的实现内循环的条件,并且能够促进内外双循环。市场是稀缺的资源,而中国可以凭借着大国经济的优势,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顺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充分发挥国内外资源的优势,激发国内国际市场活力,以便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双循环”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②”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视角,对“双循环”进行政治经济学解读,“双循环”的本质可以视为一国或地区利用与自身同时期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两种资源”以及“两个市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就是为了调整各种资源在产业之间的搭配方式,而只有优化各种资源,才能使对内和对外形成相互协调发展的态势。一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只有工业化才能现代化。国家在工业化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国国情和外部的发展环境构建出与特定时期相契合的发展结构。解决诸如技术、市场等制约要素,从而实现工业化水平由大到强,发展高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内外循环方面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起初的外循环占据优势地位,到后来的内循环愈来愈重要,实现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到国际制造大国的跨越,目前正在由大向强迈步。在未来中国要想实现工业化水平的再次跃升,必须重新构建“双循环”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结构,调节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方式来促进国内循环。另一方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循环流通与产业的关联畅通。

三、山西省外贸现状分析

(一)利用外资现状

胡祖六认为吸引FDI是落后国家缩小差距、实现追赶的最有效途径之一③。目前山西省引进国际直接投资的水平有待优化,如表1所示。山西省2019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是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而住宿和餐饮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投资额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山西省引进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投资额匮乏,这也是未来山西省外贸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表1 山西省2019年部分行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单位:万美元)

(二)商品结构分析

通过对山西省统计年鉴中的主要进出口商品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归纳结果如表2所示。在山西省2019年主要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据了一定比重,但主要以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主要为植物产品、食品饮料、酒醋和烟草及制品、矿产品等。制成品主要有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机器、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及零件等。进口的初级产品主要有矿产品,进口的制成品主要有贱金属及其制品、机器、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及零件、光学、检测、医疗设备、钟表、乐器。

表2 山西省2019年进出口商品分类总额 (单位:万元)

山西省当前初级产品进口额的增加、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意味着山西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制成品出口量大说明近年山西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但是目前山西省的商品结构仍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日趋激烈的外贸市场竞争中该商品结构还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难以在新发展格局下把握主动权。这既不利于山西进行的跨区域产业合作,也不利于外贸商品结构的适应性调整。

(三)外贸方式分析

赵丽佳等研究发现,加工贸易进口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紧密,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一般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挥较为迟缓,但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④。随着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山西的进出口贸易逐渐从一般贸易向加工贸易发展与转变。如表3,加工贸易占据山西省2019年外贸的主要部分,但是在加工贸易中,对外贸易主要依靠氧化铝、铁矿砂等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商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则相对较少,加工的产品附加值较低。近年来,山西的旅游服务贸易逐年增长,租赁贸易有所发展,说明当今山西省的外贸方式结构不再依靠单一的一般贸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更好地进行能够满足国民内需求的对外贸易。国家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侧面反映国家的外贸水平程度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程度,“双循环”新格局要求山西尽快转变外贸方式,继续巩固一般贸易,促进加工贸易提质,拓展新型的贸易方式。这既是外贸方式优化的好路子,也是山西经济转型的应对之策。

表3 山西省2019年不同外贸方式进出口总额(单位:万元)

(四)外贸市场分析

方堃通过计量分析发现贸易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风险,认为我国贸易地理方向长期过于集中,采取多元化战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利大于弊⑤。表4所示,2019年山西主要进出口的国家或地区集中于欧美、亚洲、大洋洲。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山西以及中国将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外贸区域结构将继续优化。同时国际形势、地缘政治也影响着山西乃至全国的外贸区域结构。随着我国向非洲地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非洲经济的发展,非洲地区将是山西重要的外贸伙伴。

表4 2019年山西省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

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该国、地区的外贸市场。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与缺乏资源、能源的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较多,山西自身在经济发展、产业优化的过程中外贸市场也相应得到了有效调整与拓展。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山西不仅限于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也开始和新兴的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在此背景下山西省的外贸区域结构将到有效调整。“双循环”要求山西积极去寻求新兴的外贸市场以稳定山西的对外贸易。外贸区域调整能提升山西的经济外向度水平,从而进一步减少山西内部地市的恶性竞争,整体提升山西省的外贸发展潜力。

(五)现存问题探讨

目前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存在以下制约因素,需要在“双循环”条件下得以有效调整。

1.物流成本过高以及平台建设滞后。长期以来,山西省物流节点的布局与建设大多数是紧密围绕煤炭外运布局的,同时物流节点的布局也缺乏统一的部署和规划,只有在煤炭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才重视物流节点的建设。此外海外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外贸企业的境外物流受到严重影响⑥。山西2017年2月才开通第一列中欧班列,标志着山西到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外贸合作的新启程,但这远迟于其他省份。同时,山西省出台的物流补贴政策相对较少,货运代理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其他省仍有差距,山西仍处于物流业的初级阶段。山西在煤炭外运的过程中,经常是空车返回,还没有形成货物回流的良好物流平衡。社会物流的粗放,供需矛盾的问题突出。山西的许多物流企业目前只做到了货物的中转调配,尚未形成领先的信息化供货平台。目前条件下对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进行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变得十分重要。山西省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存在缺陷,引进物流管理人才的力度与相关措施还不足。

2.重型化、初级化的产业结构。产业是外贸发展的基础,技术是外贸发展的动力⑦。长期以来,基于山西的资源禀赋以及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山西形成了以能源资源、原材料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给山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虽然近些年来山西转型发展有条不紊,但想短期内根本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十分困难。这样的产业结构的周期性特征异常明显,容易导致对外贸易的起起落落。同时资源型产业在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所带来的利润较大,而在经济下行的条件下资源型产业发展则难以维系,资源型产业发展期间对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容易形成挤出效应,形成惰性,减缓企业引进外资、发展技术的活力。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也有淘汰的风险,尤其在当前逆全球化之风兴起,地缘政治冲突的环境下更容易处于不利地位。

3.经济基础薄弱,外商投资环境处于劣势。山西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外商投资环境自然无法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并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外商投资环境的空间分布来看,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外商投资环境最好,而其他地市与太原的差距较大。董志强等通过对城市营商环境数据的分析,认为良好的营商软环境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⑧。山西的营商环境存在短缺之处,存在起步较晚的问题。2017年“营商环境”一词才出现在省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成为省政府的工作目标之一。此外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以及山西自贸区的申报推进,山西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有所扩大,但在利用FDI的投资方式、结构方面有不合理之处。2019年山西进出口贸易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比例不合理,同时在引进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上还不够灵活,在主要对外贸易的市场对象方面还比较集中化,山西省的外贸伙伴主要为亚洲、北美洲、欧洲,这些都是山西的传统对外贸易国家,但是山西省对各国商品的进口、出口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局部的逆全球化潮流,国家间呈现贸易壁垒倾向,这对山西外贸环境的稳定性存在不利之处。

四、“双循环”背景下山西外贸转型的优化路径

根据前文对山西省外贸现状的分析研究以及外贸存在的问题,当前山西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急需采取相关措施,以便更好地培育外贸发展潜能、提升山西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本文给出如下可供参考的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推动山西新型工业的发展

初级化的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山西的发展。山西的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的比重是最大的。目前山西省的四大传统型产业是煤炭、冶金、电力、焦炭。但是随着近年来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装备制造、电子通信以及计算机制造成为山西的新支柱产业。当前对于山西省的夕阳产业要给予淘汰并整合,要有效整合煤炭生产及加工、煤电一体化等,支持新兴技术以及推进煤炭的深加工。在产业协作方面,围绕太原市不锈钢生态园,在发展钢材产业的同时,发展焦煤、镁铝工业的一体化。要着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与产业革命息息相关,是基础性产业。山西全省要发挥好已有优势,加快工业集聚发展,致力于打造太原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长治LED光电产业园区。要联合晋北、晋中、晋东碳基新材料产业区发展,努力促使新材料产业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结构调整、改革蹚新路的支柱型产业。在推进山西新型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优势,优化山西工业经济结构,积极摆脱“资源魔咒”,走出创新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二)加大山西省第三产业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深远影响⑨。从前文的现状分析中可知,山西省第三产业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金额都很低,目前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双循环”下山西省的第三产业要想加大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的力度,必须努力顺应国际大背景以及我国当前的发展实际。同时山西省的外贸物流成本过高、平台建设、运营相对滞后也严重影响着山西省外贸业的发展。为此山西需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固定投资,完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服务。同时,在对待外商政策方面应该有所倾斜,适当给予外商优惠政策。政府在招商引资时需要做到“三个聚焦”,聚焦重点项目,聚焦产业发展定位,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要根据山西省自身发展实际与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山西省的旅游业也要得到应有的重视,旅游业吸引外资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如今旅游业的竞争逐渐加剧,山西省要着力塑造城市旅游品牌和形象,打造三晋文化品牌,提高山西各地市的知名度,创造旅游示范区以便更好地吸引外商、外企投资。山西要继续推动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体育、商贸、文创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进度,以此有效改善山西省的外商投资环境⑩。

(三)对山西省各地市对外贸易发展方向进行再定位

山西省各地市应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客观实际的发展战略。在对外贸易方面,太原市作为山西的省会,对外贸易额处于全省的领先位置。如今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太原要想在对外贸易上迈向崭新阶段,必须在外贸商品的质量上进行再提升,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太原市在全省域的驱动作用。山西要不断完善晋中与太原的同城化进程,调整优化产业分工,打造支柱产业以及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从而使外商看到更优的发展前景。忻州市的外贸中,出口占据了对外贸易额的很大比重,因此出口更能促进忻州外贸发展。忻州市应该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并且借助新成立的忻州海关加强对外贸易合作,适当扩建五台山机场,增加五台山机场的客运量以带来更多的外贸发展机会。朔州市可以利用矿产资源优势与邻省市相关企业进行产业合作经济合作,在深入合作的基础上,为朔州吸纳更多的外贸机会。临汾市要发挥好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三省交会的显著区位优势,留住外资、外企。长治市、晋城市属于成熟型资源城市且与河南省临近,可以与郑州都市圈加强战略合作,带来发展新契机。阳泉市乃是山西省向东开放的前沿基地,是山西与京津冀区域战略合作的门户,阳泉应保持传统行业优势,聚焦创新发展,打造成晋东区域的核心城市,发挥好区域带动作用。

(四)加强与黄河流域、长江经济带区域的战略合作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黄河流域产业发展与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态环境的约束下山西可以依靠黄河流域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更好地融入黄河流域发展区,以产业链为基点促进黄河流域内部协调发展。将山西省与黄河流域地区统筹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是黄河流域地区西出的重要通道。在覆盖的区域范围方面,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的省份和“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存在重叠之处,这有利于与黄河流域地区加强区域战略合作。同时在国际协作方面,黄河流域省份在产业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济互补性较强,具有良好的经济合作基础。因此,山西可以加快融入黄河流域发展区的步伐,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人才交流、科技创新、旅游方面加强合作,建设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促使黄河流域产业链更好地参与国际循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虽然在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但同样可以加强区域合作。黄河流域省份可以借助较为便利的长江水道,形成连通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铁水联运大通道,从而节省运费成本,加强区域协作联系,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区域合作体系,以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山西应该在工业内部结构、国际直接投资、各地市外贸发展定位、跨区域合作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扭转新冠疫情影响带来的不利局面,积极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利用科技创新驱动山西省区域外贸转型升级,从而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获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强劲动力。

注释:

①宋维明,印中华.关于中国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规模经济贸易理论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01):70-76+112.

②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0.

③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4(02):24-28.

④赵丽佳,冯中朝.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协整和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08):37-43+88.

⑤方堃.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状况的计量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1(02):7-11.

⑥王海军,刘超.疫情冲击下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基于供求视角[J].国际贸易,2020(08):29-37.

⑦徐洁香,万柳琴.中国OFDI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研究[J].新疆财经,2021(06):57-68.

⑧董志强,魏下海,汤灿晴.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04):9-20.

⑨沈克正.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5(06):48-56.

⑩蔡芳娜.基于VAR模型的福建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三明学院学报,2021,38(05):38-44.

猜你喜欢
双循环外贸山西省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