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斌 黄晖 饶根辉
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临床并不少见,且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发生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研究众多,其中关于手术治疗本病的研究是热点。临床中既往采用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本病的研究虽可见[1-2],但是其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其更为适用于65 岁以下者,且术后复发率较高,二次手术进一步增加了其危险性,因此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极为必要。近年来临床中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治疗本病的研究不断增多[3-5],但是细致的效果研究仍相对欠缺。因此,本研究探究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2 月高安市中医院的80 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每周血液透析治疗2~3 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严重贫血;严重感染;肝功能障碍;出凝血功能障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及麻醉后,做前低位的弧形切口,依次分离各层组织,对甲状腺旁腺进行细致探查,进行甲状旁腺的切除,切除3 枚,保留1 枚。观察组则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及麻醉后,做前低位的弧形切口,依次分离各层组织,对甲状腺旁腺进行细致探查,切除全部甲状旁腺及周围脂肪组织,选择肉眼光泽,表观外形接近正常的腺体,经快速冰冻病理证实为正常甲状旁腺的组织切成1 mm×1 mm×1 mm 大小,避开内瘘侧的前臂肌肉内种植约60 mg。手术由本科手术团队采用同一种术式完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及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甲状腺体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血清骨代谢指标。(1)症状体征积分:对两组术前、术后7 d 及3 个月的骨痛、皮肤瘙痒和肌无力等症状体征进行评估,其评分范围为0~3 分,其中0 分表示无骨痛、皮肤瘙痒和肌无力,1 分表示轻度骨痛、皮肤瘙痒和肌无力,2 分表示中度骨痛、皮肤瘙痒和肌无力,3 分表示重度骨痛、皮肤瘙痒和肌无力[6]。(2)于术前、术后7 d、3 个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体积进行检测、计算及统计。(3)于术前、术后7 d 及3 个月分别采集两组的外周静脉血,于空腹状态下采集,采集量为4.0 mL,将血标本离心(3 000 r/min 的情况下离心5 min),取血清进行血清i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血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及β-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的检测,检测涉及分光光度法及酶联免疫法,由经验丰富者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检验软件为SPSS 22.0,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中包括男20 例,女20 例;年龄35~68 岁,平均(51.9±6.6)岁;透析时间5.8~12.2 年,平均(9.0±2.1)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0 例,其他10 例。观察组中包括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5~67 岁,平均(51.7±6.9)岁;透析时间5.6~12.5 年,平均(9.1±2.0)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1 例,其他9 例。两组男女构成、年龄、透析时间与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术前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及3 个月观察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手术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及血清iPTH 比较 术前两组的甲状腺体积及血清iPTH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及3 个月两组血清iPTH 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及3 个月两组的甲状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及血清iPTH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甲状腺体积及血清iPTH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手术前后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比较 术前及术后7 d、3 个月两组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 及3 个月两组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的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2.5 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及3 个月观察组的血清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骨代谢指标比较()
表4(续)
尿毒症可导致患者出现代偿性的PTH 升高,进而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严重不良情况,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而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数量持续增多[7-8],因此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也不断提升,对于本类患者进行诊治的需求不断提升。临床中既往采用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本病的研究较多,其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对拟行肾移植的年龄<65 岁的患者较为适宜,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且易发生顽固性低钙血症,需终身服用钙剂和骨化三醇,且有患低转运骨病的风险[9-11],因此找到更为有效及安全性的治疗方式是研究热点与难点。近年来临床中采用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用于本类患者的研究不断增多,其疗效明确,可缓解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2-15],但是其对患者血清iPTH、血钙、血磷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研究不足,因此对本类术式的全面细致研究空间较大。
本研究探究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血清iPTH 及血清骨代谢指标(P<0.05),说明其在控制疾病及复发率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而对于甲状腺体积、血钙、血磷及钙磷乘积的影响,与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术前,因此较为全面地肯定了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在本类患者中的可取性。分析原因,可能与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既能实现有效缓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症状[16-17],又能避免术后顽固性低钙血症的目的,兼顾了患者的各方面需求[18-20]。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在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控制症状体征及改善骨代谢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