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 对患者呼吸力学和炎症指标的影响

2023-01-17 11:43高一飞
关键词:呼吸衰竭呼吸机气道

高一飞,徐 锓,刘 斌

(江阴市青阳医院呼吸科,江苏 无锡 2144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患者气道阻塞加重、气流受阻、呼吸肌疲劳,影响患者肺通气,出现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等情况;同时体内缺氧、二氧化碳过度潴留时,会引起呼吸衰竭发生。临床上多采用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常规对症治疗,虽然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呼吸支持方面效果不佳,对呼吸力学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差,且传统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较为明显[1]。无创呼吸机在使用中无需建立人工气道,通过鼻面罩在患者呼吸时给予一定正压支持,从而辅助患者进行自主呼吸;其选择S/T模式建立同步呼吸的正压通气进而缓解呼吸肌疲劳,同时,无创呼吸机可使气体进入有效通气不足的肺泡,改善肺泡内气体分布,缓解气道痉挛,继而有效纠正呼吸衰竭[2]。本研究旨在探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现整理本研究结果并详细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于江阴市青阳医院就诊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与观察组(31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45~78岁,平均(59.61±4.3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44~78岁,平均(59.81±4.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者。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且确诊者;在休息、非吸氧状态下两次测得动脉血氧分压(PaO2) <60 mmHg(1 mmHg=0.133 kPa),伴或不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 mmHg,确诊为呼吸衰竭者;伴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痰多等症状者。排除标准:具有无创呼吸机禁忌证者;生命危急者;合并其他严重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抗感染、吸氧、化痰、平喘、补液及扩张支气管等常规治疗[4]。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创呼吸机[BiPAP System,型号:BiPAP Auto Bi-Flex(757P)]进行辅助呼吸治疗,呼吸模式选择S/T,氧流量为5~8 L/min, 吸气压力从8 cmH2O(1 cmH2O=0.098 kPa)开始,随后逐步递增,最高压力为14~20 cmH2O,呼气压力为4~6 cmH2O,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对患者的氧流量、呼气压力及吸气压力进行调整,通气2 h/次,4次/d,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全程保持在>90%的水平,病情好转后逐渐下调参数,改用鼻导管吸氧,直至撤机;撤机标准:病情稳定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频率<12次/min,呼气末正压<5~8 cmH2O,收缩期峰值流速<12 cmH2O。两组患者均治疗并观察14 d。

1.3 观察指标①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将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治疗24 h内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基本消失,血气指标趋于正常,无肺部哮鸣音)、有效(治疗24~48 h内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有所改善,血气指标有所改善,肺部哮鸣音有所改善)、无效(治疗48 h后患者咳嗽、气喘等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血气指标未改善甚至趋于加重,肺部哮鸣音增强)。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用无创呼吸机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的吸入氧浓度(FiO2)、气道峰压(PIP)、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等呼吸力学指标。③用肺功能仪(北京麦邦光电仪器有限公司,规格:MSA100B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肺活量(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潮气量(VT)水平。④于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采集所有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经3 0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10 min分离收集上层血清,以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FiO2、PIP、Ti/Ttot、VC、RV、TLC、VT,以及血清PCT、IL-18、IL-17、 hs-CRP)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7.74%、90.32%,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水平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FiO2、P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Ti/Tto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相较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FiO2、PIP水平降低,Ti/Ttot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iO2:吸入氧浓度;PIP:气道峰压;Ti/Ttot: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1 cmH2O=0.098 kPa。

组别 例数 FiO2(%) PIP(cmH2O) Ti/Ttot(%)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对照组 31 82.14±10.08 65.08±9.11* 32.59±3.39 25.15±1.71* 37.37±2.03 44.34±1.88*观察组 31 83.08±9.07 52.24±7.10* 33.64±3.48 21.70±1.60* 37.49±2.50 51.24±1.75*t值 0.386 6.190 1.203 8.203 0.207 14.95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VC、V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RV、T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VC、VT水平均升高,RV、TLC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VC:肺活量;RV:残气量;TLC:肺总量;VT:潮气量。

组别 例数 VC(L) RV(L) TLC(L) VT(mL)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对照组 31 1.36±0.28 1.95±0.33* 3.73±0.19 2.17±0.28* 5.15±0.61 4.05±0.53* 450.95±21.86 608.05±54.17*观察组 31 1.38±0.27 2.39±0.35* 3.67±0.22 1.38±0.31* 5.13±0.57 3.68±0.64* 453.22±22.68 728.90±56.01*t值 0.286 5.093 1.149 10.530 0.133 2.479 0.401 8.6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8、IL-17、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8:白细胞介素-18;IL-17:白细胞介素-17;PCT:降钙素原。

组别 例数 hs-CRP(mg/L) IL-18(pg/mL) IL-17(pg/mL) PCT(ng/mL)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前 治疗14 d对照组 31 10.12±1.56 2.47±0.36* 473.45±8.62 347.82±5.54*101.12±15.49 50.85±6.84* 3.75±0.48 2.11±0.33*观察组 31 10.25±1.77 1.21±0.23* 473.58±8.53 238.65±4.31*102.25±14.53 38.72±4.41* 3.82±0.46 1.57±0.26*t值 0.307 16.422 0.060 86.597 0.296 8.299 0.586 7.1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疾病的发展,COPD患者气道内阻力也逐渐增高,而内源性呼气终末正压产生的影响,增加了呼吸功耗,因而造成患者呼吸肌疲劳,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且COPD合并呼吸衰竭容易诱发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等各种严重并发症,使患者活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急性加重期间具有较高的死亡率。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关键是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常规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虽能缓解缺氧症状,但病情易反复,长期使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多伴随呼吸肌群衰退,VT降低,会增加黏液分泌,阻塞气道,气体长时间蓄积肺泡,会引起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呼吸力学指标。无创呼吸机是一种操作方便、无需插管的机械通气方式,其通过持续正压通气打开气道,缓解呼吸肌疲劳,还可降低呼吸阻力,减少呼吸肌做功,因而改善呼吸道通气状态,有效促进肺部废气的排出,从而减轻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肺功能[5];同时无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经口鼻面罩为患者输送大量氧气,可及时缓解其缺氧状况,还可通过适当的压力,利用呼气、吸气时的压力差,使患者肺内气压差始终处于正压状态,有利于对肺功能提供保护作用,调节呼吸阻力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VT、Ti/Ttot、VC水平及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均升高,FiO2、PIP、RV、TLC水平均降低,表明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恢复患者呼吸力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缓解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是导致COPD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呼吸衰竭的发生多与肺部实质的炎症、胸膜炎症、呼吸中枢抑制有关;PCT是一种合成降钙素的前肽,在健康人体中含量极少,然而当患者肺部组织发生感染或炎症时,细菌毒素及炎症因子对机体产生刺激,使PCT水平迅速升高;IL-18、IL-17、hs-CRP等炎症指标水平越高,说明肺部炎症反应越严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组织的损伤也呈加重趋势,致使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恶化和病情进展[7]。无创呼吸机通过帮助患者自主呼吸,缓解呼吸肌疲劳,改善通气功能,同时还能够保持气道压力平衡,以避免肺部小气道及肺泡萎缩,修复受损肺部组织细胞,进而改善患者气道内炎症因子的紊乱情况[8];无创呼吸机通过给予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持续正压通气,提升患者胸内压,加大肺毛细血管及肺静脉回流阻力,可充分打开肺泡,增加通气量,减少肺内无效死腔,调节动脉血气,缓解上气道阻塞,从而降低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和外周血阻力;同时无创呼吸机通气可有效扩张呼吸衰竭患者支气管,随着呼吸衰竭症状缓解与呼吸道阻力的降低,患者气道高反 应性得到有效抑制,继而控制气道炎症反应,还可促进炎性渗出快速吸收,因此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血清PCT、IL-18、IL-17、hs-CRP)水平均降低,表明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缺氧情况,使炎症因子的紊乱情况得以调节,利于病情恢复。

综上,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有助于患者炎症反应的减轻,并调节呼吸力学指标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缓解缺氧、喘息气短、咳嗽等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