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婧铭
①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校门
③学生抱着吉他即兴演奏
②学生们在教室学习专业技能
2 0 1 5年初,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下文简称“音职”)在上海市杨浦区成立了。作为一所全新的职业类学校,第一年只招收了4 0多名学生,然而3年后,这些学生成为了上海音乐领域中的一匹匹“黑马”,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回忆起办学之初,李逊芳感慨道:“一开始真的很难,我和校长两个人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的音乐院校,但是没有一所中职院校里有现代音乐相关的课程,而直接照搬大学里的课程并不合适,所以如何将中职的教学特色与专业课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我们当时面临的难题。”带着办好特色课程的想法,李逊芳找了许多海外学校的网站和课程,希望将海外大学的课程和中职学校的要求融合在一起,变成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课程。在摸索的过程中,师资成了入门的难题:课程由谁来编制?谁来给孩子们上课?上什么样的课?这些都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标准。
作为中职院校,最常见的就是让培养好的学生直接进入社会工作。但是上海的家长们都希望孩子除了提升专业水平外,还可以在学业上进一步深造。于是李逊芳决定让学生“两条腿走路”: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文化课程一起抓,培养综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开设了“中本贯通”专业,把大学里的课程和实践带进学校,让专业能力优秀的学生可以在项目团队中边做边学。
如今的音职已经成了向往音乐领域学生们报考的“香饽饽”,每年报考人数超5 0 0名,生源质量也越来越好。“经过了一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如今已经有了属于我们学校现代音乐与中职系统相结合的初步体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对这一体系进行完善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李逊芳说。
虽然音职创办时间不过短短7年,但这也是飞速发展的7年。上海市和杨浦区对音职在软件和硬件上都给予了很多支持。
在学校的一楼,有着全中国最好的录音棚。李逊芳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著名钢琴大师郎朗都会选择来到这里进行录音。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学校很重要的一部分,也为学生专业水平的成长带来了良性互动。众多如郎朗一般的一流音乐家来到学校后,学生不仅可以和大师们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向大师的录音师们求教,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李逊芳说:“校企合作是中职的特色,可是如何进行校企合作,与哪家企业合作,做什么内容会对学生有益,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把校企合作做‘活’是关键。”
在音职就读的学生,除了学习高中的文化课和对标艺考的专业课之外,还会在校企合作中接触到更为广阔的艺术世界,学到许多大学才有的课程和知识,在学校学习中,逐渐培养了过硬的综合实力。不同于开始的无人问津,如今音职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非常抢手,把课程做“活”让学生和学校从中受益,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目前只创办了7年,畅想未来,我们希望可以成为全国最顶尖现代音乐人的‘摇篮’。”
李逊芳曾就职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后来到了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工作,7年前创办了音职。虽然一路走来经历了“教师-中层干部-校领导”的角色转变,但她的教学理念一以贯之。办学之初,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为音职提了“美善乐·德艺融”的校训。“美善相乐,德艺相融。学音乐最终的目的就是向美向善,这也是学音乐最高的美学理想。”李逊芳说,“作为职业学校,技和艺很重要,但是在这之前,无论是学艺还是学技都要先学会做人,也就是要有德。”
这样的校训渗透在音职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也围绕这六个字开展了许多系列活动课程。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工作,需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动手能力,而这些并非是窝在教室里就可以学会的,为此,学校开展了系列劳动课程。在课程期间,学生会有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用于环境卫生打扫。乐器如何摆放,设备如何归位,这些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扫工作,更多的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习惯,也会格外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学生在录音室录音
学生正在琴房练琴
行走在校园中,会发现学校中所有的文化布置都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的。从墙上自我鼓励的话语,到有趣的文化布置,再到楼层标识的艺术化设计,无不透露着大家对学校深深的感情,遍布学校的各个角落,共同组成了美丽的校园。
作为一名教师,平时的沟通和教育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成长,也是在帮助他的未来,甚至帮助他的家庭。音职的教师都怀揣着教学的热情,自发帮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一些外聘教师也因此触动,免费为学生补课。“向美向善是我们学习艺术最终的追求,这些最终会映刻在老师的行为表现当中,”李逊芳说,“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风气,付出而不求回报,这也是一种幸福。”
2 0 2 2年初,疫情席卷了上海,学校将个性化的心理疏导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每个班文化课班主任和专业课班主任一起搭档,进行网上家访,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大量的线上活动。
为了缓解学生疫情下准备考试的压力,学校将专业考试改成了线上音乐会这种全新的形式。虽然只有30 0多名学生参与音乐会,但当天有上千人前来观摩,这其中不仅有以前的毕业生、学生的家长,还有学生们以前的同学。“这场音乐会非常成功,好评如潮,也让我们意识到线上音乐可以为大家带来相互学习的机会。”李逊芳说。
疫情后,音职开展了一系列的信息化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唱歌或试音练耳,只能由教师一对一指导。如今,通过学校和公司共同研发的“时常练耳”手机软件,所有学生都可以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练习成果,不仅可以让老师对多名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也可以自主选择沟通时间和顺序。最重要的是,在手机软件中,每名学生练习的时间和进步的程度都有数据记录,这些数据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还推进了学校专业课程的发展。
除此之外,音职还开发了“美乐”系列线上课程,丰富现有课程资源。学校不仅邀请获得格莱美奖的大师为学生讲课,并录制课程;邀请各音乐学院的教授以及斯坦威艺术家录制课程音频;学校教师录制专业课程相关微课;还选取优秀学生作为“每月U P主”,上传自己的作品;另外,也有往届毕业生为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整个课程体系打破了年级的概念,让学生们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接触海量课程资源。
李逊芳告诉记者,学校不仅有对标大学的考学课程,还有更多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多元化和特色化给学生探索知识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信息化教学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教学上的帮助,我们也利用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为学生清晰地记录了他们从刚进学校,到一点点进步,最后毕业的过程,让学生们拥有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