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妮婷
“摆烂”是今年最新流行的一个网络用语,指事情已经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就任其往坏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简单来说就是“撂挑子”,不想干了。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态度,以至于本该积极向上、阳光灿烂的学生,也开始消极、低落地面对学业,让他们的家长无所适从……
摄影/傅虹
案例故事:傅菁 41岁
因为众所周知的疫情原因,今年三月开始,教学再次转为线上授课。对孩子、家长,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居家依旧忙碌的家长和居家逐渐散漫的孩子,即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无法时刻知晓对方正在做什么。线上授课似乎成了大人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战场”,一个不注意,一天的网课就等于白听了。
我家14岁的女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自上网课以来,我们的斗争不知道进行了多少轮,正值初二年级的她好似突然进入了叛逆期,跟她讲道理不听,打要还手,骂还还口,可以说静默期间,孩子就跟变了个一样:作业不做,课也不听,天天雷打不动地睡到中午才起,不论你使出什么手段,第二天只会变本加厉。
对学子们来说,初二也是升学的关键时期,遇上疫情是不可抗力,令我没想到的是,她“摆烂”得如此迅速。网课第一周,她还能做做样子给我看,随着静默时间延长,她简直原形毕露,说她几句,她就顶嘴:“我就是不做,反正老师又看不到!作业交不交有什么所谓!要做你自己去做吧!”
长达三个月的网课时间,她都在这样的“摆烂”中度过。由于我居家也依然需要工作,而她爸爸又封控在别处。只要我忙的时候,她真是无拘无束,打游戏看闲书,刷视频聊八卦,总之除了学习外,她什么事情都乐意做。
就这样,九月第一周开学的随堂测试,测试的结果在我意料之中,她的成绩跌到班级中下游。被老师打电话约谈,我也一点不惊讶。可以说网课这三个月,让我看到了我女儿的另一面,也见证了孩子的“逆生长”。
老师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询问,是不是平常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所以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她建议我有机会的话,多跟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也许对她今后的学习会有些帮助。我对老师的话很信服,每天工作之余尽量抽出时间跟她多聊天,她对此表现得很开心,也很积极。
起初,我很高兴,觉得这是她在向我示好。但聊了几次,我察觉出了问题,我们两人的对话内容,基本都围绕着她班里的各种八卦,比如今天谁和谁吵架了,老师又批评谁了,谁和谁偷偷早恋了。那种他和他、她和她的故事层出不穷,一说起便劲头十足,说到深夜甚至凌晨一二点都不觉得疲惫。
当我发现这样聊天不对,试图把话题转到学习上,她就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地用“好的,我知道了”“下次再说吧”“今天困了,明天再聊吧”等话语来回避我。“沟通疗程”进行了很久,她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绩丝毫没有变化和提升,这让我很焦虑,担心她的成绩会被拉开距离,跟不上“大部队”。
放弃了所谓的心灵疗法,我换回了最直接的笨办法——跟她讲道理。日日同祥林嫂一般在她耳边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大概是有些效果的,起码她愿意在我盯着她的时候,做出一副努力学习的样子。成绩起起伏伏,总归也是有点起色。可我不敢把她逼得太紧,只要成绩稍有提高,就会给她放松一下。
谁晓得,在摸准了我脾气后,她又故态复萌,彻底开启了“摆烂”生涯,无论你再如何强硬,她说不做作业就是不做作业。老师一次次地打电话,孩子一落千丈的成绩,都让我处在爆发的边缘。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不听话,我十分信奉棍棒教育,打一顿她就老实了,治得服服帖帖。几天前,她对待学习那副无所谓的态度又一次激怒了我,气得我直接想动手。但我忘了,她已经长得比我高了,不再是幼时我能一手按住的小朋友了,她学会了还手,学会了逃跑,我早就不是她的对手了。
打不得骂不得,焦虑的我每天思虑重重,失眠严重,常常到凌晨两三点才能入睡,却被噩梦惊醒。第二天头昏脑胀地去上班,晚上又重复着这样的焦虑。结果导致上班时思想不集中,出虚汗、乏力,严重的话还会胸闷气短。同事劝我不要总是一个人扛,毕竟孩子还有个爸爸呢,不是吗?
是的,孩子的确有个爸爸,可这位爸爸是个彻头彻尾的“甩手掌柜”,从孩子出生一直到上学,万事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还是坏,他也从不关心。没有去开过一次家长会,也没有给孩子的作业签过一次名。这个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仿佛是隐形的,只有在交学费的时候,他才会记起他应尽的义务。
除了不管孩子外,他对家庭的责任心也极其淡薄,下班或者周末,不是在家睡觉,就是召集一帮狐朋狗友出去喝酒打牌。我跟他提起过孩子这样的“摆烂”状态,他也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你让她去呗,读得好不好都是她自己的事情,管那么多干嘛。”指望他教育孩子,不如指望孩子自己开窍!
随着孩子即将升入毕业班,我感到越来越绝望。我竭尽全力地想要改变孩子,想要让她从“摆烂”的状态里振作起来,可丈夫指望不上,孩子又油盐不进,软硬不吃。我对她毫无办法,难道我也只能“摆烂”了吗?
专家点评
青春期,是检验父母教养的一个指标。建议妈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自我调整:
1.管理好自己对孩子的期望。
文中妈妈棍棒教育的方式,注定了孩子内心里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在青春期表现出来是正常的。如果妈妈不改变,想改变孩子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妈妈需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孩子的学习不是妈妈一个人努力的事情,孩子自己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2.情感关系第一位,关心学习第二位。
在关心学习之前,妈妈更需要关心父母和孩子的情感关系。如果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只看到父母关注自己学习的结果,就会使得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这样一来,情感链接就断掉了。没有好的情感关系基础,后继想推动孩子学习,便难上加难。
3.改善夫妻关系,找到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
孩子父亲虽然存在,却不发挥父亲角色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夫妻关系失去了平衡,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的焦虑,这也折射出了父母之间对孩子期望值的差异。建议夫妻俩共同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在改善夫妻关系的同时,找到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
4.助力孩子寻找目标,激发成长动力。
当一个人没有目标时,就很难有行动。父母控制式的教养,破坏了孩子对目标的探索。因此,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孩子树立目标,以目标引发行动,才有可能改善孩子的学习现状。
点评专家:吴彪 上海曼得哈特心理机构创始人,华师大心理学硕士,20余年心理咨询经验,擅长婚恋情感、亲子沟通、职场发展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