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育探索①

2023-01-17 11:55杜文娇易丽娴黄静芳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5009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2年20期
关键词:医教免疫学协同

杜文娇 易丽娴 潘 红 黄静芳 孙 静(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215009)

2014年我国提出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理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充分肯定了医教协同在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当前我国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医学院校应在积极推进医教协同过程中,树立思政育人核心理念,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有机融合。免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紧密联系临床、应用范围广、发展速度快等特点,教学内容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和潜力,是融合思政的良好载体。现结合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免疫学检验的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实践,探讨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

1 医教协同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医教协同是指医学院校协同政府、行业、医院、检验所等各方共同参与医学人才培养各环节的合作育人模式,如培养目标制定、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及制度保障等[2]。医教协同模式在紧密联系临床需求与发展的基础上,对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思维,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起积极作用[3]。目前,医教协同在大力推动我国医学人才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同时,存在忽略对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等思政德育培养的问题,没有真正切实地将“协同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穿到医教协同过程中[4]。随着人类科技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也进入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仪器层出不穷的快速发展时期。新时代检验不仅对检验技术工作岗位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也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与时俱进,尤其是免疫检验。医学检验作为医学领域的一部分,虽然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情景比临床医生和护士少一些,但其承担的责任十分重大,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能掌握医学检验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思想道德情操。在推进医教协同育人过程中,教学模式、育人主体和学生认识等均与传统教学不同,因此积极探索医教协同背景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和路径,切实发挥专业课程同向而行的协同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育“德技双修”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2 医教协同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育的特点

本教研室免疫学检验课程内容包含免疫学基础与临床免疫学检验两部分,学生前期在校内完成基础理论和实验学习,后期分小组进入多所合作医院检验科进行为期2周的常见免疫检测技术临床实践。此过程中因教学模式、育人主体及学生认知均发生了变化,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教育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相应特点。

2.1教学模式发生变化 传统教学模式中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学校课堂,主要涉及角色为教师、学生、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等,学习环境较为简单。而医教协同过程中,学生除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进入院校合作医院临床免疫检验岗位进行常用免疫检测技术见习和实践,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胶体金免疫层析和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流式细胞术等,教学环境由单一的学校教学转变为较为复杂的学校和医院协同育人,学习地点由简单熟悉的校园环境变成了真实而陌生的免疫检验工作场景,教学资源由书本、信息化资源扩展到真实的临床病例和标本,涉及角色不仅有教师和学生,还有临床医生及患者。此背景下的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开展环境呈现明显的灵活性、多元性和实践性,同时也对实施路径提出了要求。

2.2育人主体发生变化 医教协同的实施使不同学习阶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由学校专业教师转变为医院临床教师,从而充分发挥二者的不同优势。新时代医学生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具备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这种职业精神的培养并非单靠教师课堂说教就能实现[5]。而临床教师可从常用临床免疫学检验项目,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TORCH感染的血清学筛查等方面进行挖掘拓展,形成更加真实、直接的教学素材和案例,再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是从教学乃至日常点滴中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通过与合作医院的临床教师谈话不难发现,其亦非常认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但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和理解还不充分。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强化生物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但较少主动将科学精神、艰苦奋斗等品质,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2.3学生认识发生变化 医教协同实施增加了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机会。进入医院临床免疫检验岗位后,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环境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对工作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产生了更强烈的学习要求和兴趣。检测出现危急值时与临床患者沟通、联系HIV抗体初筛阳性患者进行确诊等真实情景中,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未来的检验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尊重患者隐私等素养也同等重要,开始意识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但也有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临床见习和实践就是进行各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学习,认为会基本操作就达到了学习目标,因此放松了对人格塑造、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学习要求。还有学生进入医院后关注点有所分散,不能及时进入学习状态,而是感受到社会就业压力,甚至产生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

3 医教协同模式下开展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的路径

3.1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深刻影响育人效果。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是培育医教协同模式下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第一步,但这显然不够。意识提升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还应从不同方面、阶段进行自我能动性强化(图1)。首先,教师应发挥自觉性,学习课程思政有关文件,关注社会热点和形势,如部分香港大学生煽动暴力、鼓吹“港独”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工作的鲜明对比,更新育人观念,明确课程思政对学生个体塑造和社会整体的影响,增强对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认同。其次,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通过学习典型课程思政案例或示范课拓宽视野,激发设计灵感。医教协同模式下,专业教师与临床教师间的顺畅交流、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与优化教学设计,还有助于凝聚教师个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最后关注和调研教师与学生对医教协同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实施的认识、态度和感受,以教学反思与学生评价的形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工作的自我认同感,从而坚定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

图1 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强化路径Fig.1 Path of strengthening teachers'conscious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3.2挖掘思政元素,积累课程思政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丰富多彩、贴合教学实际的素材做支撑,课程思政教育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6]。部分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思政资源较少、开发力度不够等,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欠佳[7]。医教协同背景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内容挖掘与传统教学类似,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文献检索,挖掘学科历史、先进人物事迹、我国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②引入行业发展动态及国家相关政策等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③收集或编制典型临床案例材料,结合真实工作情景,启迪学生对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自我审视,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④收集免疫相关生活实例、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优良的医德医风、奉献敬业等价值观。表1列出了本教研室与协作医院教师合力挖掘的医教协同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的部分思政元素。此外,医教协同不仅是临床教师将医院的仪器、标本、试剂等“硬件资源”用于协同教学育人,医院精神、院训、院歌等“软件资源”同样可用于协同育人的拓展和延伸。如本学院协作医院的文化氛围标准:“风清气顺、精神振奋、包容互助、团结互动”,既可借机将职业岗位合作融合团队合作教育,从而将德育教育与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还可将进入医院学习的医学生视为医院员工,共同学习员工“六气”精神:“业务硬气,办事虎气,待人和气,做人大气,满面朝气,一身正气”,从而理解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和谐的沟通能力及饱满的工作态度等员工精神的意义。

表1 医教协同模式下免疫学检验课程思政元素示例Tab.1 Exam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Laboratory Immunology course under collaborative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3.3共建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库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润物无声的工作[8]。医教协同模式下,可发挥多元主体优势,积极开展学校专业教师与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交流和集体备课,结合课程知识点将素材固化下来积极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有利于实现资源互补与课程思政的持续稳步改进。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校院合作创建包含文本、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互联网+思政资源库,开发课程思政育人平台,开创线上交流空间,利于教学主体信息互联,从而促进医教深度协同。

3.4注重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 医教协同的实施有利于校内专业教师和临床教师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作设计和开展翻转课堂、案例讨论等教学活动,不仅适用于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更适用于课程思政教学。教师需将相关素材或问题自然地融入案例或要求;学生则通过课前准备或课中讨论由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获取、发散思维、各抒己见,通过思考和表达领会蕴含其中的思政内容深意。医教协同模式中,校内专业教师相对临床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更多、时间更长。学生在临床见习与实践阶段,校内专业教师仍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关心、关注学生,通过学生“每日一句一图”的线上记录,了解学生学习和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心中疑惑和思虑。此外,在此过程中注重学生评价,将传统的教师评价学生转变为评价学生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不仅可促进学生用心回顾、再次感悟,更可帮助教师从中发现和抓住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高光”元素与设计,侧面观察学生价值与素养提升情况,最终反馈于教学,促进课程思政教育偶然发光现象向稳定发光转变。

4 结语

医教协同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有效手段,更是医学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也对医学生课程思政教育提出了要求[9]。抓住医教协同的背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校院合作充分挖掘符合课程内容特点和教学实际的思政素材,共建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库,加强师师、师生交流和创新教学设计,最终形成课程协同、队伍协同,使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免疫学检验课程学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过程,培养高素质医学技术型人才。

猜你喜欢
医教免疫学协同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