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静宁县图书馆,甘肃 静宁 743400)
社会学研究对专业化职业有多种不同的界定,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界定标准规定,专业化职业是具有下列特征的行业: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有比较正规的、大学水平的专业教育系统;有较为正规的行业协会;有比较明确、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图书馆员作为一种职业,随着图书馆学知识体系的逐步形成,以保障信息有效查询与获取为己任,以图书馆协会作为行业协会,依托图书馆学教育培养专业人才,以图书馆作为基本活动舞台,以系统收集、加工、整理、保管、提供文献为实现其使命的基本方式[1]。图书馆工作已具备了专业化职业应有的基本特征,图书馆员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图书馆行业的功能定位较传统图书馆发生了显著变化,对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素养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越来越引起业界的重视。
职业能力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2]。图书馆员也不例外,要求从业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3]。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要跟得上新时代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新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依赖于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因此,图书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图书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对于基层图书馆来说,一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大难题,这个弊端在全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大发展的趋势下,显得日益突出,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基层图书馆员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根本无法满足信息社会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日趋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基层图书馆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建设滞后,既是制约新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跟上时代步伐的动力。
新时代对基层图书馆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建设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迅速地发展,作为基层公共图书馆主力军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背景下,其基础服务设施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传统工作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手工编制书目到利用CNMARC 数据编制机读目录,从闭架式借阅管理到开架式借阅,从依靠人工登记借阅到计算机管理,甚至是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实现了图书的自助借还,网络信息、数字文献带来的新的参考咨询服务模式,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在图书馆的应用等等这一系列变化,要求图书馆员要不断学习新的图书管理知识,尤其是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才能适应图书馆服务模式变化带来的新的工作挑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读者为中心全面满足读者终身学习的需求。
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息化程度不断深化,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与日俱增,各行各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是一场学习的革命,终身学习不仅是新时代人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新时代人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理念和基础技能。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社会教育,其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相对丰富的文献资料以及齐全的服务设施,决定了它是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之一。新的时代,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具有迅速、便捷的需求,获取信息要求准、快、易。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打破了纸质文献资料的局限,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渴求显现出广泛性、多样性、特异性等多种特征,尤其是读者对网络信息、数字文献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有传统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学科功底,还要有很强的与时俱进意识和自学能力,以及对新观念、新技术强烈的敏感性,要能及时捕捉到读者需要的变化,提前做好相关知识和服务技能的储备,工作中面对读者提出的新问题时才能够处变不惊、游刃有余,一方面为读者提供迅捷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图书馆员良好的职业形象,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信息化快速发展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相对滞后已成为新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矛盾。当前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着人员结构老化,专业人才后继无人的现状,有些图书馆甚至好多年都没有增进新人,现有图书馆员在知识结构上相对老化,加之许多馆员还是半路出家,是从其他行业调转而来的,对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深入地认识,以为图书馆工作就是借几本书的事,根本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好多老馆员对图书馆行业的时代变化反应迟钝,还停留在图书的借还上,对读者新的需求充耳不闻,满足于现状,对新时代图书馆的转型变化认识不足,有些甚至对现代图书馆数字化进程有恐惧感,从心理上有所排斥,不愿意学习新技能,长此以往工作起来就往往是力不从心,导致在工作中应付了事,缺乏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创新。对于新馆员来说,虽然他们普遍掌握有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知识和技能,对新技术接受快,也乐意学习新技术,但是由于“初来乍到”在单位缺乏发言权,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有劲无处使,自身的优势难以发挥。
职业道德是图书馆员做好工作的准绳,是馆员职业能力的基本遵循。新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馆员职业道德的塑造,把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提升馆员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要不断强化馆员的服务意识,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永远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航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馆员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新时代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建设离不开职业道德的培养塑造。爱岗敬业、真诚服务、勇于创新、尊重产权、爱护文献、钻研业务、提升专业素养等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塑造应在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中贯穿始终。
对于县级公共图书馆来说,文献资源是其根本,馆员则是其灵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应该以规范的工作程序和服务规章制度来约束图书馆员的职业行为,把对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求融合到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中,以督促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化馆员队伍。遵循一定的服务规章制度是服务行业的基本要求,图书馆也不例外。对于基层公共图书馆来说,将专业化的业务规范制度化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现在大多数基层图书馆都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利用联机编目技术对图书进行分类编目,馆员的工作量已大大减少,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馆员不再需要掌握一定的分类编目专业知识,只要懂得一些计算机知识,熟悉软件应用就行了,反而忽视了专业化的业务规范。这样,往往造成了编制的机读目录不规范、不标准,无法达到通用的目的,有时还会造成本馆分类编目体系的混乱,对正常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再比如,图书的正确排架是图书馆基础业务之一,好多基层图书馆对图书排架问题不够重视,图书摆放较为随意、混乱。图书乱架,问题虽小,折射出的却是馆员专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欠缺,图书馆管理制度的松弛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工作制度中规范的行业标准,没有坚持遵循,疏于督导,致使馆员对行业规范没有正确的认识,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馆员对读者行为缺乏正确的引导,对图书管理没有专业水准的认知,这是馆员缺乏专业素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建设薄弱的具体表现。
新时代,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有了快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县级公共图书馆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服务读者的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国家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图书馆基础服务设施全面更新,确保图书馆免费为读者开放,更好地服务读者。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给予了基层图书馆一定的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因此大多数县级公共图书馆在这一时期都完成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升级改造,形成了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馆藏结构和工作流程,让基础业务工作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也随之不断细化,也更加专业化,完全改变了以往陈旧的工作流程。这些变化让基层图书馆对于图书馆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建立专业化的人才准入制度,提高行业门槛,引进图书馆专业化人才,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新时代发展的刚需。
3.4.1 制定馆员培训学习计划
要制定长远的馆员培训学习计划,在全馆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将馆员业务学习活动常态化。一方面积极参加省馆、市馆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基础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学习,补充在职馆员对日常业务工作所涉猎的图书分类、文献著录规则、书目数据建立、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相关知识上的欠缺,帮助馆员夯实业务基础,提升专业技能,保证基本业务工作规范不走样。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老馆员“传帮带”的作用,利用老馆员带动新馆员,通过在实践工作中以老带新,帮助新馆员尽快掌握业务流程,提高专业技能,达到在短时期内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3.4.2 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
成为图书馆信息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是接受图书馆情报学教育,以图书馆情报学作为职业活动的智力源泉。新时代,馆员的职责将从“为人找书”逐渐蜕变为“为书找人”,“导读”将是馆员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新时代读者需求为导向,图书馆馆员要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体系,“一专”即馆员要具备专业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多能”即馆员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涉猎新的知识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及文化素质,对多科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及时掌握各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馆藏文献的管理、加工以及读者服务工作。
3.4.3 适应新时代要求,掌握新技能
要重视计算机、互联网、智能设备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是新时代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目前,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从采访、分类编目到入库上架、流通借阅,都是以计算机为媒介来进行的,馆员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学习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则事半功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随着微博、微信、移动服务等新型服务手段的日益普及,学习互联网知识,智能设备的应用也逐渐成为馆员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3.4.4 培养馆员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创新来源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馆员要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在工作中勤学习、多思考,善发现。学习和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图书管理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创新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模式和服务方法,把图书馆工作做得符合新时代读者自我成长的需求,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好图书馆,让创新能力成为图书馆员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
3.4.5 配套相应的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考核机制,对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工作的馆员,成绩显著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评先选优,激励后进。将考核结果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可以实行岗位轮换,让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与其工作岗位相得益彰,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基层馆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建设是解决人才问题的重要环节,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将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纳入长远发展规划之中,实施规划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切忌朝令夕改,使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不了,成为空谈。对于馆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不能忽视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重点要加强信息技术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