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展开,“艺术乡建”也在民族区域如火如荼地推进开,为民族造物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文化需求的民族造物艺术传承、创新模式和转化、传播途径,有理由被作为民族造物艺术研究的重点。
有鉴于此,本期推出的三篇文章,均是从当代传承、创新和再设计的角度,结合当前民族发展特点和文化调适的需求,所进行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思考,为探寻民族造物艺术创新转化的合理途径献计献策,提升民族造物艺术在新时代的适应能力。
本期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为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引教授的《基于“物我关系”嬗变思想下的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创新设计研究》,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邓兰婷、张朵朵副教授的《基于STEAM 理念的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再设计研究——以小郁竹器为例》和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青年教师黄小格、湖州师范艺术学院副院长韩超教授的《白马藏族与嘉绒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特色比较》。
张引的《基于“物我关系”嬗变思想下的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创新设计研究》一文,通过自身对于海南黎族传统聚落民居的长期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从“物我关系”演进的角度阐释海南黎族传统民居的文脉传承,探析了人与外在环境的“共生”关系,并通过具有本土适应性的当下民居的设计实践成果,有效规避和解决了黎族民居无序改造和建造阶段主体意识缺失的问题,力图实现保留黎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效提升当代黎族文化认同感的理论与实践目标。
邓兰婷、张朵朵的《基于STEAM 理念的传统手工艺教学模式再设计研究——以小郁竹器为例》一文,面向手工艺知识更新转化以及21 世纪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适应现代语境的手工艺教学模式,并运用近年来兴起的STEAM 教育教学模式,为K-12 阶段的文化普及性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教学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并以湖南益阳市国家级非遗小郁竹器为研究对象,尝试论证经验性的手工艺隐性知识转化为STEAM 知识的具体路径,最终设计生成STEAM 框架下的手工艺教学流程和模式,验证了普及型手工艺教学与现代教学体系融合的可行性,为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的现代化传承和创新性教学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设计思路。
黄小格、韩超的《白马藏族与嘉绒藏族女性传统服饰特色比较》一文,对于分布于川西北、地处“藏羌彝走廊”关键节点的白马藏族与甘孜州的嘉绒藏族进行了关注,认为二者文化成分多元,文化面貌杂糅、多元,交融性特征显著,在服饰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尤其是在女性传统服饰的设计表现上更为明显,而又因地缘关系所形成的自身文化特质和接受“他文化”影响的来源和程度的差异,二者又呈现出各具族群特色的服饰形式和文化内涵。
本期内容旨在对于民族造物艺术的当代转化途径进行探讨,为优秀的民族造物艺术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势之下更加合理地传续与传播提供思路。三篇文章均从不同角度对于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实践,寄望在整合在地性优势资源,协调民族造物艺术的功能定位、文化秩序等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索民族造物艺术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传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