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高楼平地起,一句一段皆砖瓦

2023-01-16 01:45张文蕴
教育界·A 2022年32期
关键词:习作小学语文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而片段训练可让习作训练化繁为简,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片段训练,助力学生夯实写作基础。

【关键词】习作;片段训练;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张文蕴(1994—),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太华小学。

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文教学中,教师为贴合考情,常以大作文为主要教学方向。但我们常见这样的情况,教师的作文指导已经结束,一部分学生却无从下笔,即使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凑足字数,文章也是问题百出:句子不通顺,结构不严谨,重点不突出。要想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首要任务是要使其“有砖瓦、具食材”,而片段训练就可达成这一目标。片段虽短小,但学生容易上手,通常质量较高,好词佳句频现,对提升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亦有助推作用。片段训练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开展片段训练的有效做法。

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大多是名家经典之作,每一篇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例,由模仿名家作品入手,让学生有法可参,举一反三,在常规训练中潜移默化,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一、仿手法,磨砖块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文字的运用。优秀的文章总是处处精彩,耐人寻味。许多学生写作文就如白开水般平铺直叙,将事情的经过交代一遍,看似过程清楚,实则无可圈可点之处,即作文中常说的流水账。而名家们总能用巧妙的手法来刻画、去抒情,赋予文章别样的味道。如果可以学习模仿名家的写法,并在写作时运用起来,那无疑能为习作增色不少。细节描写是文章灵动的关键,学生虽懂,但要如何写好细节,怎样呈现,却是一大难题。学生可从模仿入手进行练习,而课文是最容易获得的模仿范本。

五下第四单元的习作题目是“他 了”,要求写清导致人物某种状态的前因后果,并具体刻画人物当时的状态和心理活动。为了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写好这个题目,笔者在学生写大作文前先让学生进行了片段训练—刻画人物某种状态下的具体表现。

笔者以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让学生找出描写毛主席的句子进行品析。学生们都能说出毛主席当时的内心是伤心、痛苦、不舍的,等等。

笔者紧接着提问:“那文中是否直接出现了这些词呢?”学生异口同声道:“没有!”笔者问:“那你们是如何读出人物的内心情感的呢?”学生答:“从毛主席的动作和神态中。”笔者又问:“能具体说说是如何体会到的吗?”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笔者引导道:“作者未直接点明人物的心理,却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来呈现,说明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细腻丰满。那么,人物伤心时除了有文中刻画的这些细节表现,还会有哪些呢?请大家回去写一写。”

笔者观察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习作,虽然仍有部分文章存在事由交代过多,重点刻画过少的问题,但大部分学生描写的片段都可圈可点,其中不乏精彩词句。笔者趁热打铁,当堂批改反馈,以圈点的方式标记出好词佳句,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了学生表扬和肯定,而不合格的文章则要进行二次、三次修改。笔者又接连布置了尴尬、后悔、害羞、激动、感动等一系列刻画人物状态的片段训练。

片段训练在前,大作文课在后,有了前者的铺垫,在写作文章时,学生们基本能规避头重脚轻、重点不凸显的问题。片段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将细节描写手法灵活运用到写作中,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二、仿结构,设墙架

若不事先搭建好墙体架构,只是一味地堆叠砖块,想建起一栋房子是很难的。通过观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抓耳挠腮,迟迟憋不出一个开头,好不容易磨出来了,大部分是空话套话式的,或是辞藻堆砌的排比,或是大道理的引入。至于结尾,最普遍的就是用简短的一句话点个题,比如“这就是我勤劳的妈妈”,显得仓促突兀,与前文联系不紧密。即使文章的开头写得不错,这样一个结尾也会使文章失色不少,给人虎头蛇尾之感。除了开头结尾不精彩,还有的学生在写作时不会分段,或是为了凑字数凑段落,一句一段;有的则“一氣呵成”,通篇只有两段甚至一段。这个问题,源于学生不会构思,不会列提纲。此时,他们就需要例文这副“拐杖”,提升写作质量。

对于《一个美好的场景》这篇主题作文,大多数学生的开头是“一生中总能看见很多美好的场景,朋友的一次相助是美好,陌生人的一句关心是美好……而我看到的美好场景是……”这类照搬作文导语类的写作模式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笔者让学生模仿五下第四课《梅花魂》的写作模式—开头结尾点题,并且首尾呼应,同时紧扣主题抒发感情。

于是学生的习作有了变化—“每当看到……就让我想起……”,这样的句式简洁并直切主题;结尾变成了“这一……包含的不仅仅是……更是……”,这样的描写在总结文章内容的同时呼应开头与题目,还升华了主旨,使文章的结构更为严谨,情感层层递进抒发,给人一咏三叹之感。

第十三课《人物描写一组》的《摔跤》一文是从原著中截取的片段,文段采用对话形式开头:“要不—摔跤。”这样的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同时顺利引出下文。

学生模仿此文,在写“她伤心了”一文时,开头写道:“‘呜呜呜……’咦?是谁在哭?循着声源找过去,原来是小芳在座位上抽泣呢。”这样的开头在点题的同时又吸引读者注意力,让人忍不住想接下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学生在写“调皮捣蛋的小张”一文时,结尾是:“‘哈哈哈哈,摔倒了吧!谁让你不回头看看的!’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小张又在恶作剧了。哎,他什么时候能改改这调皮捣蛋的毛病呀。”这一结尾在总结人物特点的同时给人留下了遐想的空间。此类开头和结尾,为学生们的文章画龙点睛。

第十九课《牧场之国》,作者表达了对荷兰的赞美,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让文章的感情层层升华。笔者借此引导学生,要抒发对某事某物的感情,可以把抒发感情的句子在文章中恰当处反复使用。不仅是抒发感情可用,此法也可帮助学生在习作中重点突出文本中心。

命题作文通常会给学生一个题目或一个主题,让他们以此为中心展开描写。但不难发现,经常有学生写作时偏题,或是在文章最后才草草用一句话点题而导致主题不鲜明。以《牧场之国》为例,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了不偏题的技巧,即在写作时,让中心词贯穿全文,多次提及,提醒自己紧紧围绕中心词、关键词来写。

三、仿语言,和水泥

不难发现,大家之作,语言流畅自然不说,读来令人十分享受,或如沐春风,或诙谐幽默,或感人肺腑……再看有些学生的作文,语句不通,文词干瘪,读来仿佛在极渴的情况下嚼干馒头,难以下咽。教学时,教师都会强调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但是若只是空洞地提及修辞手法,学生们还是无处着手,此时就要引用范例开展教学。

第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文章中这样写道:“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仅刻画一个小艇的外形,作者运用了三个比喻,学生其实都没见过小艇,但是读完这段话,小艇的形象跃然脑海。笔者道:“写一个比喻不稀奇,谁能运用多个比喻来描绘同一个事物呢?和作者来比一比。”同学们一听要比赛,劲头十足。笔者选取了一个事物,要求学生运用多个比喻来描绘。

学生们绞尽脑汁,把他们能想到的比喻都写了出来,如“我家的多肉像一捧珠子,又像许多小狗的爪子,也像一块块玉石。”多肉植物在学生笔下有了鲜活的形象,多肉植物形状各异的特点也突显了出来。

第二十二课《手指》为丰子恺先生所作,文章通篇语言幽默风趣,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课上,笔者带着学生细细品析语句的有趣之处。课后,让他们运用该篇文章的写法来描写人物的五官,将五官拟人化,并举例体现它们的特征。

有了参照物,学生的习作更为生动形象:“眼睛最辛苦,万事万物都要通过它才能被看见,它被委以重任,有时累了也不能休息;嘴巴又幸福又可怜,世间美食都是它先品尝,但生病时的苦药却让它备受煎熬;鼻子真倒霉,周遭的味道都要去它那溜达一圈,香味就不说了,各种刺鼻的味道时刻袭击着它……”丰子恺写手指采用了对比式写法,学生也跟着模仿,将五官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写了五官以后,笔者又让学生用同样的写法来写人,力求凸显人物的特点。

通过习作训练,学生了解了写作时要学会迁移知识,举一反三。如此以点带面的片段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多元的写作手法,同时思维得到了拓展。

四、多整合,砌高墙

钱钟书曾说:“善用不亚于独创。”要注意的是,让学生模仿教材课文的写法,不是求同、照搬,而是让他们善用,即让他们把每一次的单项练习咀嚼内化,最终全部整合在一起,加入自我主观的鲜活感受,这样才是真正的有個人特色的作品。

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笔者班级举行了庆祝活动,有单人表演,有多人游戏。以往,笔者都会要求在活动结束后写一篇作文,但是由于活动多又杂,学生写作时没有明确的主题和方向,交上来的习作质量不佳。因此,这次笔者改变策略,还是采取片段训练的形式,在活动开始前,布置了以下任务:抓准一个人,观察他的一举一动,活动结束后给他写一段人物速写,要求整合本学期所有片段训练的要点。这一要求让学生的写作有了目标,不再是“一锅乱炖”。

有学生的文章是突出人物外形特点的,“看,活动即将开始,小董已经摆好了观看的姿势。只见他庞大的身形仿佛面团一般瘫在了凳子上,无论你从哪个角度都看不到凳子的面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坐在了四根竖立的木棍上。旁边的小朱在他的衬托下显得弱不禁风,不仔细观察都看不到他。小董将整个上半身趴在桌子上,脸部在手臂的挤压下都变形了,使那本来就小的眼睛更只剩下了一条缝。节目开始了,两名同学表演了相声,把同学们逗得哄堂大笑。小董也不例外,只见他每笑一次,五官就抽搐起来,桌子和凳子也跟随他的身子抖动,连着旁边同学的桌子也发出了‘哐当’的声音。眼看桌凳都不堪重负,不停发出抗议,突然,‘砰’的一声闷响打断了表演,大家都被吓了一大跳,循声望去,原来是小董摔到了桌子底下。肉的阻力令他也不觉得疼,还沉浸在相声中哈哈大笑呢。”

学生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运用各种修辞展开形象化的描述,将活动中人物的动作、外貌等细节刻画得活灵活现。虽然写到了活动,但也只是为了烘托人物。开头由一个“看”字展开描写,显得干净利落,直抓人眼球。整个片段将本学期的训练要点都囊括在内,为其他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结语

儿童有“模仿—迁移”的心理特点,教师从习作教学入手,巧妙设计有趣的片段训练,在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如能将片段训练这一习作基石搭稳砌牢,不拘形式,无谓长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习作高墙的筑成就不在话下了,学生也会对习作由畏转爱,从“抓耳挠腮”变成“胸有成文”。

【参考文献】

[1].赵月华.片段训练,为写作插上翅膀[J].中国校外教育,2011(15):52.

[2]何秋霞.将写作渗透在阅读教学中[J].知识文库,2016(18):164.

[3]邱志坚.中学写作教学应从仿写开始[J].考试周刊,2010(22):59-61.

猜你喜欢
习作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习作展示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