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辉,刘圣泽
(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使社会再次关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论述中,明确指出:“要完善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相关政策,确保教学质量,并将其纳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序列”[1]。反映了相关政策文件要求不断提升,国家层面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视程度。新疆目前有19所本科院校,教育部认定的有6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院校。在国家对高水平运动队不断提高建设要求以及新疆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院校招生困难以及停招的背景下,势必引发更多学者关注,并对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路径及布局进行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疆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效益,使新疆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队能够贯彻落实国家体教融合的大政方针,在培养高校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使高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大辞典》中将“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概念定义为:“中国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高层次组织形式”,其宗旨在于改善学校体育技术,发掘和培育优秀体育人才[2]。陈希认为,高水平的运动队有两个级别,一是能代表学校参加省、市、区的运动会为校争光,二是代表国家为国家争光[3]。刘海元认为,从1986年开始,在普通高等院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这一现象称为“高水平运动队”,我们理解的“高”应该是指竞技水平高,“高”在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含量和知识水平,“高”到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程度[4]。杨铁黎等认为“高水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应当有两个层面:一方面与普通学生相比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与职业选手相比较高的水平[5]。罗立平认为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为主体,具备招收高级运动员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通过普通高中入学考试进入学校的大学生体育队伍,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为国争光,为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6]。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讨论,截至2017年6月,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相关文件中,并未明确界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概念,而是从高校的角色、意义上得出“是什么”的结论。刘海元教授认为:“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是指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招收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运动员学生,在文化学习之余组织开展专业运动训练,进一步提高运动项目竞技水平而组建的学生运动员代表队的统称”[7]。
以往学者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概念、内涵的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和普遍认可。然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和“高水平运动队”在名称上相仿,致使人们单一认为只有具备招收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校运动队才能被称为“高水平运动队”。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文件中也未进行明确界定,导致人们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在200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分为统招和单招[8]。因此作者认为,把具备体育单招资质,招收运动训练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高校所组建的运动队也应称为“高水平运动队”,对不具备体育单招资质的一般普通高校、中专院校组建的学校运动队均可称为“普通学校运动队”。
1987年,为了提高大学体育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运动员,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明确在清华大学等51所高校启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试点工作。新疆高校也由此获益,由1987年最初的1所承办学校发展至今,有6所高校进行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新疆的高水平运动队伍整体规模偏小,整体竞技水平较弱,部分项目竞争格局不明显。又因新疆地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以及与其他省份高水平运动队比赛交流较少,部分成绩突出的优秀运动员也并非高校自身培养。在2020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意见》中提出了支持优秀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创建高水平运动队的意见,并配备了相关的政策支持,文件的出台皆在推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质量建设,全面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彰显体教融合。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优秀运动员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三级训练”体制,体育人才的培养在大学之外[9]。新时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作为“顶端”的青少年体育工作,其发展程度与其“出口”有密切的关系[10]。随着体教一体化的深入,将体育与教育结合起来,走体育院校的发展之路,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11],也是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中的重要力量。
为使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整合资源,打造高层次的体育比赛平台。第一,新疆高校体育协会要承担起举办高校高水平赛事的重任。实际上,新疆虽然参加中国大学生篮球比赛,但总体来说,新疆的CUBA水平还不够高,中国的大学生篮球队也很少有队员入选CBA,美国NCAA为美国男子篮球队提供了90%的选手[12]。所以,中国的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大多并非来自于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而新疆的高水平运动队则存在数量不足以及比赛太少,高质量赛事更是廖廖无几,参赛锻炼的机会少,一些项目处于停赛、停办状态的窘境。第二,随着体教深度融合的推进实施,新疆高校体育协会在筹备高水平比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必须与新疆各单项运动协会等多方力量进行合作整合双方资源,为新疆高校搭建高质量的比赛平台,以大学为主导,组建体育俱乐部,形成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等多层次组合,并完善比赛制度,共同打造新疆高水平赛事体系,促进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高质量发展建设。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发展也需要高水平的教练员。目前新疆高校缺少专业教练,大部分是高校教师担任,教练员基本上都是教学与训练兼职[13]。新疆高校运动队教练员队伍还比较薄弱,存在队员训练状态不佳,训练质量与现实需要还有较大差距的情况,在专业训练方面,面临缺教练员、缺训练经验、缺训练方法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强教练员培训。因为体育系统中有高水平的运动员,教育体系中有系统的教育资源,他们都能够为彼此提供必要的发展资源,从而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14]。但也因体制机制不同等原因,专业运动员退役后由于学历不足难以进入高校担任教练,这限制了其发展。本该携手共进、交叉发展的体育合作关系,却出现了方向和重心上的偏差,这样的发展模式,很容易产生一些弊端。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员与专业运动员相比,训练比赛经历有限,大多缺乏专业训练经历,毕业于高校体育专业以及体育院校居多。高校教练员在学校不仅有日常教学,还有科研压力等,分散了教练员较多的时间精力,难以使教练员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运动队训练和管理方面[15]。
《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大中专院校建立专职教练员岗位,为其提供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空间。这一政策的提出,为新疆大、中、小学一条龙训练体系配备专兼职教练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依据,这点至关重要,也符合当前的政策导向。第一,深化体教融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是教育与体育界的整合,把全国现有的体育资源与学校的教学体系相结合,促进体教结合,致力于学校的专业发展;同时,挑选出部分的退役优秀运动员,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任教,改变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伤病,提高运动员的成才率;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运动员和体育人才;第二,目前,新疆各高校高层次运动队伍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的教师担任,其人事关系由所属学校负责,中国大学体育协会不能对其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但是,就体育系统教练员而言,培训学习机会较多。新疆需要加大对高等学校教练队伍的管理和训练力度,并与各专业机构合作,构建新疆专职教练员队伍,促进高水平发展。同时,在假期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开展训练研讨等相关活动,让专业人士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有利于高水平运动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新疆高校应充分发挥大学科研优势,进行跨学科整合,实施科技支撑,深入开展竞技体育相关研究,以解决运动训练中运动员体能、技能等相关问题,通过对运动员生理、生化、心理等指标的监测,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让运动员保持最佳的训练状态,从而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2021年9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严格学业标准,原则上高水平运动队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应保持一致[16]。
在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优势方面,第一,从入校开始就树立“学训并重、德艺双修”的思想,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首要的身份是大学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在学校教育的沃土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运动员;第二,鼓励高校与体校、中小学校加强合作,改善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教育资源,改善其教育环境,提高其文化素质。根据比赛的发展规律和比赛的日期,对学习、训练、竞赛等进行系统的组织与统筹。掌握学习与训练的规律,使学习与体育活动互相促进;第三,针对训练和竞赛造成的学习影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老师进行线上线下的补课并计入课时;第四,新疆高水平运动队大多经费紧张,训练设备匮乏,政府等相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高校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训练器材的购置力度,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训练器材和场地;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业等俱乐部的赞助,并充分发挥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加强学科合作,争取相关项目经费;在场地设备资源利用上,与各体育中心、单项体育协会院校等开展合作,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培训基地;第五,省专业运动队为扩大训练队的规模和后备力量,可在一定程度把一些训练经费和人才指标下放到大学、中学等,扩展后备力量培养路径,由学校直接培养运动员,为学校和省市增光添彩,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增加了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指导意见》中从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到加强建设和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加强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水平,也体现了国家对体教融合的“双优”目标的重视。这对新疆在招生生源不济的背景下提出了更高要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新疆整体对高水平运动员考生吸引力不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难度较大,导致相关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信心不足而停招;另一方面,新文件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承办学校提高要求的同时,对报考运动员的文化成绩、运动等级以及今后入校所选专业均提出了显著要求:面对窘境,新疆开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院校,需要一边静观其变,一边思考应对之策。
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以上困境,以学校为依托,要与高中、初中、小学构建“大中小学一条龙”的培养体系。第一,首先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统一管理。在管理上,要加强上下级的协调,在教育部和体育局的统筹支持下,加大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监管力度;其次,在学校一级,由校级主管领导统一指挥,整合校内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统一目标。在高校内建立高素质的运动管理团队,强化对高校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与教育,充分发挥教练员的领导作用,增强其内在动力;最后,对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时间、训练表现等方面的要求也要越来越高;在比赛中对比赛的任务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按照比赛的等级、成绩和贡献,将其作为必修课的积分。第二,管理和激励并存,完善保障体系。首先通过设立评优机制,激发高水平运动员的主动性,提高运动员的集体荣誉感;其次必须坚持刚柔相济、两全其美的原则,力求把刚性和柔性的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刚柔相济,又要兼顾体制和机制,才能实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队管理效益;最后从短期来看,体育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特别是与大学合作,做到“改天换地”。
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划分,学校可以分为综合类、理工类、师范、农林、政法、医药、财经、民族、语言、艺术、体育、军事院校[17]。在新疆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点中,2所综合类院校——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1所师范类院校——新疆师范大学,1所农林类院校——新疆农业大学,1所医药类院校——新疆医科大学,1所财经类院校——新疆财经大学。其中,新疆师范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均有体育学院,前者是全疆唯一一所具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的高校,具备培养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招收体育课程方向博士研究生。其他学校均设立了公共体育部。新疆前后共有2所211、双一流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除外),2所均创办有高水平运动队,分别是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南北疆分开来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位于北疆,从城市分布来看,有5所主要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有1所在石河子市,行政上隶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综上所述,新疆建设的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2所为211、双一流高校,在新疆南北疆区域上,高水平运动队全部位于北疆,南疆从未创办过高水平运动队。北疆各城市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数量与重点高校所占数量呈正相关,并集中于首府城市。截至2022年,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继续招生的院校仅有新疆大学1所高校。
新疆高水平运动队分布密度整体较低。主要因为新疆地域广阔,高校数量不多。(1)从1987年国家开始试点创办高水平运动队,仅新疆大学1所高校,1995年0所高校。在对1995年以前的高水平体育队伍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那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已进入评估后的调整阶段。当年新疆不在办队名单上。经历了近8年的试点发展,“体教结合”存在着许多体制机制问题,教育部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仍较为审慎,仅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少数城市进行了小型的尝试,导致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初期整体分布密度偏低,新疆亦是如此;(2)2006年,新疆有4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密度有所增加,当时教育部正承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组队和参赛工作,2005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经重新评定,将全国招收高水平体育队伍的普通高等学校增加到235所,新疆顺势而为;(3)2011年,新疆有5所高校有高水平运动队有,密度增加不明显,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招生质量下降,招生不规范,重申报,轻建设,队伍建设质量不高,高校建设观念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因此,新疆增长较为缓慢;(4)2020年与2011年无明显密度变化,新疆医科大学在此期间退出高水平运动队武术项目招生,新疆农业大学开始创建排球高水平运动队,此阶段,新疆发展趋势与全国同向且较为稳定;(5)2022年,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密度呈现极速下滑。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公布2020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结果的通知》,按照布局优化、突出重点、利于竞赛、动态调整的原则向足球等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调整[19]。2021年和2022年两份文件的接连出台,可知教育部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瘦身减肥”以及高质量建设发展的决心。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严重萎缩下滑。从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角度来看,招生质量不高、生源不足是主要原因。
从时间上看,新疆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分布演变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2006年以前的发展比较迅速,从而确定了相关分布格局;2006年以后,建设增速放缓,2011年趋于平稳,并达到峰值。从空间上看,北疆成为核心集聚区,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以石河子为副中心,形成了稳定的聚集地,经济发展均较好。
本部分从新疆高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伍计划布局的关键节点进行分析,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前后有6所高校,前后涉及8个运动项目,运动项目数量上,田径、篮球、足球占有较多比例,普及程度更高。排球、武术、乒乓球、跆拳道、健美操项目整体招生面较窄,群众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新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从未出现过冬季运动项目,这也反映新疆冬季项目虽有一定历史和群众基础,但竞技体育与高校学科建设等方面发展速度相对滞后。
表1 新疆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节点项目布局变化一览表
从表1可以看出,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项目整体上差距不大。从布局变化上,2020年以前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历了发展相对稳定阶段,但随着近两年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应文件出台,2022年出现较大变化。除新疆大学3个运动项目还在招生,其余高校均停止了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2021年9月的《指导意见》中体育成绩这块要求首先是运动水平门槛将从二级运动员提升至一级运动员乃至更高。具体说来,2024年起,报考高水平运动队需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2027年起,在之前基础上要求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文化水平上,2024年起,“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这些要求不仅对考生提出更高要求,也使生源极度短缺。另一方面,高水平运动队和体育单招在政策上有一些交织和重叠,有二级运动员以上证书的学生如果成绩好可以通过体育单招的方式进入高校,只是在专业上不能进行选择,必须就读体育专业。目前新疆高校招收高技术水平运动员只有通过运动训练专业中的优秀运动员“保送”和“体育单招”。目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具有国家体育总局授权的招生资格。要利用好此项政策,开展好现有高水平体育项目的招生训练打通学生的渠道,提升学生的素质。对于两所有运动训练专业具备体育单招资质的高校来说,优秀体育生源可能不会缺,反而会有所增加,势必会引起新疆高校申报体育单招资质的积极性,但申请运动训练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难度肯定也不会小。其次是从普通大学生中培养优秀的体育生继续建设学校相关运动队,丰富校园体育文化。
(1)把具备体育单招资质,招收运动训练和武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高校所组建的运动队也应称为高水平运动队,对不具备体育单招资质的一般普通高校、中专院校组建的学校运动队均可称为普通学校运动队。
(2)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路径主要为:整合资源打造新疆高校高水平赛事平台;组建新疆教练员队伍,提高训练水准;加大资金投入,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从招生管理入手加强部门协调。
(3)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布局上,前后创办的6所高水平运动队全部位于北疆,各城市创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数量与重点高校所占数量呈正相关,并集中于首府城市;项目布局上前后共涉及8个运动项目。运动项目数量上,田径、篮球、足球占有较多比例,普及程度更高,截至2022年,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继续招生的院校仅有新疆大学1所高校。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管理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是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体教融合培养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实践[20]。新疆高水平运动队面临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调整与紧缩,不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障碍,而是有利于优化、提升的目的。因此,新疆高水平运动队应统筹国内比赛项目的设置,结合新疆的优势和特色项目,加强研究布局,促进新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对高水平运动队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可以考虑地方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与区域相关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缓解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供给侧改革。例如,将上海的优势资源转移到乌鲁木齐,开展更多的交流和资源共享,双方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结合地域特点,不断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