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3-01-15 05:04祁建华吴昊阳陈日高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椎板线片节段

徐 凯,杨 斐,祁建华,吴昊阳,陈日高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较常见的腰椎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椎间盘不同程度的脱垂[1-2]。重度脱垂型(脱垂椎间盘延伸超过上椎弓根下缘3 mm或超过下椎弓根中心[3-4])LDH患者常伴严重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可导致皮肤感觉改变和运动无力,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需手术干预。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LDH的标准术式[5],但用于治疗重度椎间盘脱垂时,必须切除额外的椎板或关节突关节,所以术后易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导致手术失败[6]。随着器械的改进和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对椎旁肌及正常骨质结构破坏少的优势逐步用于治疗重度脱垂型LDH[7-8]。其操作原理类似于传统的开放式椎间盘切除术,可通过有限的椎板切除扩大手术范围,顺利取出脱垂的髓核组织,从而避免了椎弓根等解剖结构的限制,弥补了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重度脱垂型LDH髓核取出不彻底的缺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科采用PEID治疗的31例重度脱垂型LDH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年龄29~74(51.32±12.08)岁。体重指数17.60~ 29.70(24.61±2.84) kg/m2。椎间盘脱垂节段:L3~43例,L4~518例,L5~S110例。脱垂类型:向上型10例,向下型21例。病程5~24(14.68±5.56)个月。患者均有长期腰腿痛病史,非手术治疗>4周未见好转。临床表现:间歇性跛行,单次步行距离<250 m,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感觉运动功能减退。术前X线片显示腰椎退行性改变,无骨质破坏及腰椎失稳表现;MRI检查显示向上或向下重度脱垂的椎间盘突出导致椎管狭窄,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手术均由同一位具有丰富微创脊柱外科经验的医师主刀完成。

1.2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患者俯卧位于弓形架上,保持腰部适当弯曲以扩大椎板间隙。C臂机透视定位椎板间隙水平线,以椎间隙正中线旁开约1 cm处确定为皮肤穿刺点,画线标记后垂直进针。C臂机透视确认穿刺针抵达椎板间隙,经穿刺针插入导丝并小心拔出穿刺针,以穿刺点为中心在棘突旁做长约8 mm的切口,逐级放置一系列扩张器导管并建立工作通道。沿工作通道置入内镜头,并在连续生理盐水冲洗下进行操作。镜下可见椎板上下缘与椎间隙,根据移位椎间盘的位置,用高速磨钻和椎板咬骨钳咬除椎板的头部或尾部,如有必要可切除部分内侧小关节。显露完成后,小心剥离黄韧带可见硬膜囊、神经根,通过调整内镜角度探查神经根肩部及腋下,使受压神经根和脱垂椎间盘完全显露在视野下。使用髓核钳摘除脱垂的髓核组织,若发现椎间隙内仍有游离的松散碎片,则需进一步探查并取出。减压完成后可见硬膜囊搏动良好,使用射频电极对潜在出血点进行止血,再次确认神经根松弛后缓慢退出工作通道。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3 术后处理常规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感染。术后1 d患者开始在床上行直腿抬高锻炼,并佩带腰围直至术后8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①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② 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62~99(73.39±9.50) min,住院时间2~6(3.71±1.01) d。术后5例出现下肢皮肤痛觉过敏,均口服甲钴胺片4周后症状消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1。腰、腿痛VAS评分:见表1。术后3、12、24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见表1。术后3、12、24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2、24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24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28/31。

表1 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比较[n=31,分,

典型病例见图1~5。

图1 患者,男,56岁,L5~S1节段重度脱垂型LDH,髓核向下游离,左下肢根性症状,采用PEID治疗 A.术前腰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显示无骨质破坏及腰椎失稳表现;B.术前MRI,显示L5~S1节段腰椎间盘重度脱垂;C.术后MRI,显示脱垂髓核被彻底摘除,局部无残留 图2 患者,女,48岁,L5~S1节段重度脱垂型LDH,髓核向下游离,右下肢根性症状,采用PEID治疗 A.术前腰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显示无腰椎失稳表现;B.术前MRI,显示L5~S1节段腰椎间盘重度脱垂;C.术后MRI,显示脱垂髓核被彻底摘除,局部无残留 图3 患者,女,49岁,L4~5节段重度脱垂型LDH,髓核向上游离,双下肢根性症状,采用PEID治疗 A.术前腰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显示无腰椎失稳表现;B.术前MRI,显示L4~5节段腰椎间盘重度脱垂,髓核向上游离;C.术后MRI,显示脱垂髓核被彻底摘除,局部无残留 图4 患者,男,50岁,L5~S1节段重度脱垂型LDH,髓核向上游离,左下肢根性症状,采用PEID治疗 A.术前腰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显示无腰椎失稳表现;B.术前MRI,显示L5~S1节段腰椎间盘重度脱垂,髓核向上游离;C.术后MRI,显示脱垂髓核被彻底摘除,局部无残留 图5 患者,男,52岁,L5~S1节段重度脱垂型LDH,髓核向下游离,右下肢根性症状,采用PEID治疗 A.术前腰椎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X线片,显示无腰椎失稳表现;B.术前MRI,显示L5~S1节段腰椎间盘重度脱垂;C.术后MRI,显示脱垂髓核被彻底摘除,局部无残留

3 讨论

3.1 重度脱垂型LDH的治疗传统开放术式因需要剥离较多的椎旁肌、韧带,切除额外的椎板和关节突关节,可能会加重脊柱节段不稳定性并导致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一项为期10年的研究[9]发现,在标准开放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DH后,临床疗效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差。另一项研究[10]也表明,22.2%经显微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重度脱垂型LDH患者术后患有严重的下腰痛,且随着时间推移手术满意度不断下降。虽然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腰椎小关节和椎弓根的阻挡,传统的PELD入路很难直接观察到远端脱垂的髓核组织,同时脱垂的髓核经常以碎片的形式出现,故手术疗效的优良率较低[11]。近年来,改良的PELD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脱垂型LDH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2]。有学者们[13]采用经椎弓根钻孔的方法治疗重度脱垂型LDH;也有学者们[14]通过PETD联合PEID来降低术后髓核残余率。临床上对此尚未达成共识。但总的来说,这些手术均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易受到解剖结构的限制。

3.2 PEID治疗重度脱垂型LDH的优点与注意事项PEID治疗重度脱垂型LDH的优点:① 对椎旁肌损伤较小且不影响脊柱稳定性;② 手术切口小且全程在水介质中进行,与操作显微镜相比,经皮脊柱内镜的可视化程度更高。但需注意以下事项:① 术前必须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仔细测量椎板间隙大小,确定椎板成形的范围;② 术中应尽量减少器械对神经根的刺激。本研究中,术后5例出现下肢皮肤痛觉过敏的并发症,服用甲钴胺片4周后症状均消失,考虑与术中神经根被双极射频电极反复刺激及工作通道压迫有关。本研究中,腰、腿痛VAS评分:术后3、12、24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说明术后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手术效果较好。ODI评分:术后3、12、24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12、24个月均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P<0.05)。考虑这与患者术后均遵医嘱佩带腰围,并在家多休息有关,因此术后12个月以上的生活质量较术后3个月更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28/31。

综上所述,采用PEID治疗重度脱垂型LDH,患者术后腰腿痛缓解明显,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椎板线片节段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