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敏,黄少宏,杜 瓦,丁佳佳
(江门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江门 529030)
药品质量标准是指国家与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规格、检验方法与限度、标准品(对照品)以及相应的配套材料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它是根据药物来源、制药工艺等生产及贮存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目前,我国现行的药品质量标准有:《中国药典》各部及药典增补本(简称药典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标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简称局颁标准)。某些业已生产多年、疗效肯定、但质量标准仍需进一步提高的药品标准也收载在部颁标准和局颁标准(简称非药典标准)中。无论是药典标准还是非药典标准,使用的都是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等分析方法,但是药典标准整体水平较高,项目较全面且使用的方法较先进,非药典标准却在使用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作为基层药检机构的一名检验人员,在近年来的日常检验工作中发现并汇总了一些非药典标准在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具体分类如下:
同一名称的药品由于生产企业不同、规格不同,使用的执行标准也不同。例如,注射用炎琥宁在不用规格的情况下存在YBH18782005 和WS-10001-(HD-0043)-2002两个标准。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在配比不同的情况下存在7个标准[1]。像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同一药品的质量标准由于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不同收载于不同种类的质量标准汇编中,同时由于药品注册标准的存在,同种药品有多个不同的注册标准及编号。同一名称的药品质量标准不同,在检验的过程中既增加了运行成本又拖延了检验周期,给检验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药监部门对这些药品进行统一的评价和监督。
汞溴红溶液的质量标准是1963年版《卫生部药品标准》,该标准中并没有含量测定项。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的质量标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 -1079)-2002-2006,该标准中也是没有含量测定部分。水杨酸苯酚贴膏的质量标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G-015 -2002,该标准中只有针对水杨酸的含量测定,并没有苯酚的含量测定。这些品种都是本地制药企业生产的一些制剂,由于标准起草的年代久远,长期以来这些落后的标准并没有随着检验技术快速更新而得到提高。含量测定是一个质量标准中最重要的检验项目之一,含量测定项目不够全面或者含量测定部分缺失,很难对药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考察,药监部门也很难对其进行科学的监管,所以这些落后质量标准的提高工作迫在眉睫。
氨咖黄敏胶囊的执行标准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WS-10001-(HD-0276) -2002-2006。在这个标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使用亚硝酸钠滴定法,采用划板指示剂法来确定滴定终点,可操作性和重现性都较差。采用同样方法对对乙酰氨基酚进行含量测定的还有复方氨酚烷胺片(执行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G-015-2002)和复方氨敏虎杖胶囊(执行标准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第七册及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十六册)。这些标准都是多年前起草,近年来药检技术飞速发展,易操作、重现性好、更高效的方法不断涌现。例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含量[2]。但是对应的药品标准却没有与时俱进,可操作性和重现性不强将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了对这些药品的有效监管。
复方氨敏虎杖胶囊的执行标准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第七册及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第十六册。在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中,供试品的提取先用流动性中的有机相乙腈,再用流动相的水相,测定结果偏低。但是厂家反映他们的投料和工艺没问题。为了对药品负责,也为了对企业负责,我们不满足于仅仅是做出结果发出报告,而是希望能找到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偏低的原因。我们将另外一个厂家的复方氨敏虎杖胶囊也进行了检验,发现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结果也是偏低。这样的话,推断很可能是质量标准有问题。经过文献调研[3],我们尝试将供试品直接用流动相提取,最终结果合格。由此可见这个品种的质量标准在起草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溶剂对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溶出度的影响,不够科学,并不能如实反映药物中目标成分的含量,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监管。
妇炎康复胶囊(执行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139(X-129)-2002(Z))的鉴别(2)中,采用薄层色谱法检验药品中是否存在黄芩苷,标准中规定“加乙醚50 mL回流1 h,滤过,滤液挥干,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其中加乙醚进行加热回流的目的是为了除杂,然而标准中规定回流后,滤过、滤液挥干,加甲醇,导致最终检验结果药品中不存在黄芩苷。咨询厂家,实际检验操作中应是“加乙醚50 mL回流1 h,滤过、弃去滤液,滤渣挥干,加甲醇30 mL,超声处理”。苦胆片(执行标准为: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WS3-B-1555-93)的鉴别(2)中规定,将供试品溶液与坚龙胆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3: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于紫外灯(365 nm)下检视,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在紫外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与对照药材色谱无相同颜色的斑点,经咨询厂家,回复该标准存在不合理处,需在紫外灯(254 nm)下检视供试品与对照药材色谱。
硝苯地平缓释片(Ⅰ),使用的执行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X-056)-2004Z。在有关物质检查项中,使用的是硝苯地平杂质A和硝苯地平B的标准品,但是现在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网站上已经没有硝苯地平杂质A和硝苯地平B的标准品,而是更换为新的名称:硝苯地平杂质Ⅰ和硝苯地平杂质Ⅱ。但是,硝苯地平缓释片(Ⅰ)的执行标准却没有进行相应的更新。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规范药品的质量标准,建立药品统一标准。建议对同一名称的药品标准只批准执行一个或少量法定标准。这样就可以有统一的或接近统一的标准对不同企业的产品进行检验,不仅方便药检机构高效的完成检验工作,也方便药品监管部门对各个企业的产品进行统一的监督评价。
(2)完善药品标准,提高药品标准水平。方法落后、操作性不强、重复性差、检验项目不够全面的标准应及时废止,提高企业改进质量标准的主动性,建立易操作、重复性好、可控性强的高水平、全面的质量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检验的目的,才能实现有效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3)重视药品标准的审核或复核。药品标准的审核或复核过程中,药品复核检验机构应充分考虑工艺或产品的特点、性质,对标准的各个步骤及细节仔细考察,避免因标准的漏洞而造成检品的不合格[4]。一份科学严谨的标准要做到既能对人民用药安全负责,又能对企业负责。
以上建议希望能给致力于标准提高的人员提供一些标准改进的思路与方向,提醒监管部门各类药品标准的疏漏之处,共同努力促进标准统一化、规范化、完善化、科学化[5],更准确有效的评价药物的质量,确保监管的可控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