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会玲
(湖州师范学院实验室管理处,浙江 湖州 313000)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也日益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指标体系>的通知》等,体现了国家对危险废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全国齐心狠抓危险废物污染防治[1-2]。
高校是新发明、新创造、新工艺的发源地及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所产生的实验室危废也与日俱增,对安全和环境都产生了巨大威胁[3-5]。高校实验室危废的量虽然较工业废液量少,但其具有种类十分繁杂、成分及形态复杂多样化、毒性强等特点,如何规范化收集和科学化管理高校实验室危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环保的必然所趋[6-7]。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实验室危废的分类收集及管理的现状,结合近年来A高校为规范实验室危废的回收与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及探索尝试,以期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危废的收集与管理,降低校园安全风险,保障师生安全,促进环境和谐发展。
高校实验室危废按危害程度和性质来分,可分为一般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实验室危废危险性的鉴别参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高校实验室危废按物理状态来分,可分为气体危废、液体危废、固体危废等[8]。气体危废主要是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试剂的挥发或实验产生的污染气体等;液体危废包括所有在实验中产生的液体废液,主要为实验完毕后的样品、反应的液体及冲洗液等,大致可分为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固体危废是指实验中使用的容器及产生的不能利用的固体物质,主要包括沾染化学或有毒试剂的废包装桶、废包装瓶、废包装袋、废塑料制品、一次性手套、橡胶手套、破损的实验用品和失效的固态化学试剂、残渣、医疗生物固废等[9-10]。
实验室危废按性质分,可分为化学性废弃物、生物医疗性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化学性废物包括有机和无机废弃物;生物医疗性废弃物是指在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主要包括动物尸体、植物、带菌带毒实验室器具等。放射性废弃物包括含放射源的废旧设备、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等。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危废种类多样,成分复杂,且十分分散,若处理不当对人员身体可能造成严重伤害,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社会稳定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只有加强实验室危废的有效管理,才能构建更加和谐环境和绿色平安校园。
高校实验室危废管理一般实行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是粗放式管理,各部门在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衔接,各流程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奖惩制度,极易造成相互推诿、无人管的现象,无法真正做到危废管理的组织、人员及措施的落实到位。
目前高校危废的管理大多是实验室管理处或保卫处或后勤等部门进行监管,学校和学院管理实验室危废的人员工作兼顾诸多方面,无暇耗费时间和精力将实验室危废管理好。实验室无特别指定的实验室危废管理负责人员,完全靠师生自觉性来实行危废管理,甚至存在即使师生有分类意识却因无人管理而被同化的现象,使得实验室危废管理工作开展更加受阻。
高校的实验室多而分散,师生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教学或科研的门类较广、差异性较大,致使每个实验室的危废种类、成分等均有所差异,使得高校的危废实行粗放式管理许多年,学校虽然对实验室危废的分类收集及送储方面均有一定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监管力度不强,高校师生对实验室废弃物的管理不够重视,师生的惯性思维和惰性情况还比较严重,很多实验室图一时的方便省事未按规定执行危废管理,甚至还存在由于经费富余大量购买试剂而最终闲置过期待处置的现象。总之,师生未将环保意识真正融入实验室管理中。
高校虽然都出台《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及收集处置流程,对实验室危废均有分类要求,但因监管缺失和惩罚力度不大等原因,在实际的危废收集过程中,仍普遍存在危废收集时未严格分类区分或分类太过笼统,如简单将液体废弃物分为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两类,未对废液中的成分进行要求和区分,导致重金属、危化品、可燃性液体、禁忌性物品、可反应性物质等均可能在同一废液桶中,造成极大的安全和环境隐患。
高校实验室危废处置大多委托第三方处置公司进行处置服务,由学校统一收集处置。一方面第三方收取的处置费用十分昂贵且量少不愿处置,使得危废处置不及时、危废堆积等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尤其是过期试剂、剧毒品和爆炸品等试剂的处置。另外一方面,由学校出资处置,学院无压力,仍然过量购买,造成大量浪费,给学校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
为了压实及落实危废管理有关的责任,高校应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文件及实施细则,学校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危废的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要压实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责任,狠抓危废管理的责任落实,从源头开始层层把关,按计划提需求并审核,按审核来执行并监管,营造违规必究必惩的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奖惩制度,真正做到实验室危废有制度、有规范、有组织、有人管、有监督、有执行、有改进。
高校应通过主体责任压实责任,建立起专业的危废管理队伍,实现学校、学院、实验室的三级严防管理。明晰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明确的同时做好工作的无缝衔接,奖惩严明,并将危废管理工作纳入部门及人员的考核,不断提高危废管理队伍的技能及意识,使其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了然于心,从全方位加强危废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随着环保概念不断深入,高校也应通过举办实验室危废知识讲座、竞赛、文化宣传、实验室评比等举措不断增强师生的环保及分类意识。严格落实实验室准入,让师生从进校园开始就有环保分类意识,明晰了解实验室相关的规章制度及奖惩,在日常中严格执行危废分类,将环保及危废管理意识入脑入心。
细化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管理办法及收集处置流程,明确实验室危废的分类要求,细化危废的分类。实验室废液通过不同颜色的废液桶来区分有机废液和无机废液,通过危废标签来区分废液成分,并标明重金属、危化品种类,注明是否可燃,禁止禁忌性物品和可反应性物质倒入同一废液桶内。固体废弃物细分为沾染化学或有毒试剂的废包装桶(玻璃/塑料)、废包装瓶(玻璃/塑料)、废包装袋、废塑料制品、一次性手套、橡胶手套、破损的实验用品和失效的固态化学试剂、残渣等。过期试剂等危废的收集管理,实验室先提供根据特性、盛装容器区分收集的清单明细,学院、学校及处置单位多方审核后方可规范防漏打包后处置。
实验室危废的处置与学校的安全及环境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故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投入处置成本。学校从源头严格把控和审核,守牢规范与要求,并通过招标采购的形式与第三方处置单位或当地有资质小微收集中心签订长期危废收运贮处一体化服务合作协议,加大处置的频率及力度,实现学校危废“零堆积”“零存放”,加强实验室危废处置的督查与整改,努力提高危废处置的信息化及方便化手段。学院加强危废管理,按计划需求购买使用试剂及耗材,按学校要求分类,及时送处。各实验室严格加强优化管理,按需规范使用及分类,守好源头。通过各方努力,达到方便师生处置的同时,提高校园安全系数、保护环境的目的。
以学校规章制度及政策为抓手,鼓励重点实验室建立示范样本,正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如我校建成水产养殖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该中心全员学习与时俱进的危废管理手段与政策法规,严格按照《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参考手册》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落实规范实验室危废管理,通过经常召开集体教育及分享会议,让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熟知危废分类标准及要求,进一步完善每日实验室检查,针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危废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和不按要求操作的学生与老师,采取不同的奖惩办法,不断的改进,打造成学校的危废示范样本。该示范中心对有危废的实验室的统一要求是:规范固定的危废存储区域,在存储位置贴上符合标准的危废标签,并对摆放区域进行警戒标识,实验室危废张贴统一的学校标签标识并填写完整信息,包括产生的实验室名称,具体楼号及房间号,实验室危废的具体类别及成分、具体产生危废的实验室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对实验室危废的分类严格区分,针对不同的危废类型发放不同的盛装工具,普通日常沾染化学物质的手套、纸巾等印有“手套等”的定制危废垃圾桶盛装,实验用到的塑料的一次性用品如离心管、一次性滴管等用印有“塑料等”的定制危废垃圾桶盛装,玻璃空瓶用学校统一的厚纸箱盛装,塑料空瓶统一用蛇皮袋盛装,无机废液用25 L白桶盛装,有机废液用25 L蓝桶盛装,将实验室危废根据不同的类型用不同的盛装容器进行区分与管理,并及时的每两周处置一次实验室危废,以确保实验室实验室危废不堆积,营造安全而干净的实验室。
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守护,高校做好实验室危废的回收与管理这一小步,环境可持续长期发展进步一大步。如何科学的管理高校实验室危废,提高师生环保意识,是值得每所高校去思考和探索的。希望通过所有高校的共同努力,营造更加安全的校园环境,共谱绿色发展新篇章。